人類天生的羨慕嫉妒恨遮蔽了許多人的雙眼,以為自己看不見,整個世界就剩自己了。 ——坤鵬論
之前坤鵬論曾系統(tǒng)地介紹過戴維斯家族,其中著名的戴維斯雙殺令不少投資者悟到了價值投資的真諦,更明白了保險股和銀行股的巨大潛力。
在讀完《戴維斯王朝》這本家族傳記后,坤鵬論最深刻的體會是,對財商教育有了系統(tǒng)地理解,甚至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有了顛覆性的改變。
這也令我開始關注投資大師以及那些億萬富翁的童年,毋庸置疑,童年及童年的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就像老話所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前兩天的《揭秘巴菲特的童年 他的成功并非運氣和偶然!(上)》、《揭秘巴菲特的童年 他的成功并非運氣和偶然!(下)》就是這段時間以教育系列為主題的開始。
這個系列準備的時間比較長,大約有幾個月了。
坤鵬論每天都會讀相關圖書、思考,然后寫,自認為非常非常用心。
因為,再怎么敷衍,也不能在教育上敷衍。
今天,我就以戴維斯家族為藍本,開始向寶媽寶爸們介紹,這個已經富過三代的頂級富豪家族的財商教育經驗。
也許有人會說,別老講這些牛人,他們不可復制。
確實,成功是不可復制的,但是,優(yōu)秀的思想必須學習。
就說一個誰都明白的道理——你不跟最好的人學?難道是要追隨比你更差的人嗎?
人類天生的羨慕嫉妒恨遮蔽了許多人的雙眼,以為自己看不見,整個世界就剩自己了。
一、從小經歷貧窮,自此節(jié)儉一生
1.戴維斯的父親立下了家族的節(jié)儉箴言
戴維斯的父親也曾投身美國阿拉斯加淘金熱,不過他很聰明地沒有直接去淘金,而是在西雅圖租下一條駁船,滿載干草,運到了阿拉斯加,只因為他聽說很多先期到達的人忘了給馬匹準備過冬的草料。
結果他的干草被一搶而空,賺了一筆。
憑此一役,喬治·戴維斯獲利超過了絕大多數淘金者。
正是這筆早年生意的積累,使得戴維斯的童年可謂衣食無憂,家里有店鋪出租的被動收入,父親還經常寫稿賺點錢。
應該說,戴維斯家里的租金收入挺不錯,因為他的父親每年會給戴維斯兄弟1000美元,獎勵他們二人不吸煙。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童年的戴維斯早早就下定決心,未來要靠自己努力工作生活,絕對不靠家里的庇護。
他也是一個說干就干的強力執(zhí)行者,小時候,做過各種暑期工和下午工,還在街頭叫賣報紙。
后來,美國大蕭條來臨,戴維斯的家庭收入也受到嚴重影響,一家人不得不節(jié)衣縮食。
戴維斯的父親喬治·戴維斯開始厲行節(jié)約,并提出了他的家族箴言——用完、穿破、湊合、克服。
他自己首先身體力行,非常認真地遵守著這八字箴言。
有一次,他去東部看兒子,在一個車站停下來,見到一個電報局,于是給夫人發(fā)了一封電報,提醒她:“離開家的時候,別忘了拔下電子鐘的插頭。”
2.戴維斯一生節(jié)儉
可以說,父親的節(jié)儉深刻影響了戴維斯,使他一生都對奢華消費不屑一顧,在生活中力圖節(jié)儉,并最大限度地使之發(fā)揮資本潛力。
比如:他一直用著老舊的網球拍、將筆記或是投資記錄寫在舊信封或票根之上、穿的是磨出洞的鞋和蟲蛀的毛衣……
這只鐵公雞使他的兒孫們牢牢銘記著:
積聚財富的最可靠方法便是花的錢一定得比賺的錢少,并將余額投資在股票上。
3.同樣信奉節(jié)儉的妻子
家庭和諧和睦的關鍵就在于,夫妻二人價值觀的趨同。
在節(jié)儉這方面,戴維斯和他的夫人凱瑟琳,相當Match!
凱瑟琳和戴維斯一樣,出身名校,也曾是學霸級人物,而其父也崇尚艱苦奮斗,討厭鋪張浪費。
這使得凱瑟琳從小也養(yǎng)成了生活節(jié)儉的習慣。
所以,夫妻二人在節(jié)儉上意見高度一致。
比如:年輕時一旦外出旅游,哪怕只是幾天時間,他們也會將租來的房子退掉,以免在房屋空置期間依然支付房租。
再比如:1932年年底,凱瑟琳的父母邀請這對節(jié)儉的年輕人去地中海和中東旅行,不用他們自己掏腰包。
但是,戴維斯對這樣的奢華非常憤慨。
在埃及,他拒絕住岳父大人選擇的高檔酒店,而是和凱瑟琳另找了一處普通旅館住下。
在和當地街頭小販討價還價中,戴維斯砍價之狠,連小販都抱怨:“真是個小氣鬼!”
從此,“小氣鬼”成了戴維斯家族內部長久流傳的一個笑話。
戴維斯從來沒有借錢消費的習慣。
對他而言,如果借錢購買一輛新車或冰箱,簡直是對金錢的侮辱,他只熱衷于通過借錢去賺更多的錢。
4.節(jié)儉延展到工作
和巴菲特一樣,戴維斯在公司員工人數上相當吝嗇。
他曾在6個城市成立了小型辦公室,每個地方只有一位雇員,而且?guī)缀醪煌度敫噘Y金,讓員工自己去賺足夠的錢,來覆蓋辦公成本并養(yǎng)活自己。
實際上,他的公司也很像保險公司,以銷售收入支付每月的費用成本,而真正的利潤來自投資組合。
二、戴維斯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1.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二戰(zhàn)時,美國政府號召老百姓在自家庭院里種植農作物,這樣,農場收獲的農產品就可以支援前線的軍隊。
戴維斯一家積極響應,在自家的后院種植各類蔬菜,在前院種土豆。
而且,戴維斯還命令兒子謝爾比和戴安娜每天早早起床,拔雜草、從雞窩撿蛋。
同時,他鼓勵兒子謝爾比挨家挨戶賣雞蛋,以此賺取零花錢。
通過和小伙伴聊天,戴維斯家的孩子發(fā)現,自己得到的零花錢比別人的少,但承擔的家務活卻比別人繁重很多:掃落葉、堆木頭、鏟雪……
在謝爾比8歲左右的時候,他和妹妹戴安娜央求父親在自家的空地上建一個游泳池。
戴維斯表示初步同意,但條件是:家庭成員必須親自動手挖坑,以節(jié)省昂貴的挖掘機租賃費用。
這意味著,他們家四口人要挖一個4.572米寬、12.192米長、2.4384深的大坑!
結果,兩個周末的時間,戴維斯帶著兩個孩子在院子里挖土、挑土,累得精疲力盡。
到了第三個周末,他們終于挖到了堅硬的基巖,戴維斯叫停了挖掘工作,請人開來推土機完成了剩下的工作。
2.克勤克儉
雖然戴維斯一家越來越富有,但家庭支出和日?;ㄤN并沒有明顯的改變。
在家時,戴維斯依然穿著他那破了洞的毛衣和舊褲子。
而他的舊鞋被妻子凱瑟琳一次次扔出去,又被他一次次從垃圾桶里撿回來,并用膠水、股條或橡皮筋將其修補好,繼續(xù)穿。
一家人照樣開著經濟型雪佛蘭汽車,坐飛機經濟艙出行,滑雪時住經濟型旅館。
在外用餐時,孩子們不可以點龍蝦,唯一能吃到龍蝦的方法就是,去水產市場或當地碼頭買回來自己動手做。
戴維斯堅持認為,節(jié)儉并非一種虛妄的美德,并將這種理念傳遞給他人。
3.節(jié)儉不是為了節(jié)儉而節(jié)儉
當時的美國社會,只要工作勤奮努力,生活勤儉節(jié)約,堅持儲蓄,并靠自己的能力開辦企業(yè),就能成就百萬富翁。
“省下一分錢就是賺了一分錢”這是當時很多孩子被灌輸的節(jié)儉之道。
但是,戴維斯的觀念更勝一籌,他認為,花掉一美元就是浪費一美元,而沒有花掉的一美元卻可以復利增長。
他教育孩子不要浪費金錢,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面。
戴維斯一家對待金錢就像沙漠部落的人對待水一樣珍惜,無論做什么事,盡可能做到節(jié)儉。
戴維斯教育孩子,節(jié)儉出來的錢應該在哪里?也就是錢的用途應該是什么?
它們應該在投資賬戶里,那是錢應該待的地方,只有在那里,金錢才是快樂的、滋潤的。
離開了投資賬戶,金錢是不安的,甚至是有毒的,它有損獨立精神,侵蝕所有人的工作干勁。
勤儉節(jié)約在戴維斯家族一直是培養(yǎng)孩子的重要部分。
戴維斯認為,只有這樣,孩子在長大成人時才具有獨立的人格,免于金錢的毒害,他們才能在經濟上獨立自由(最好是量入為出),用余錢進行投資,開始自己的復利人生。
四、戴維斯的投資教育
1.讓孩子很小就開始接受投資的熏陶
戴維斯是自學成才的投資大師。
在大學畢業(yè)前,他基本和投資沒有任何接觸,也漠不關心,他喜歡編輯、記者、作家、歷史和國際政治。
后來,他大學畢業(yè)并在妻子哥哥的投資公司工作,那時候才開始接觸股票。
不過,學霸就是學霸,他很快就顯露出投資方面的天賦和才智。
大舅子向妹妹凱瑟琳表示:“有朝一日,你的丈夫會比我更富有。”
30多歲時,戴維斯寫了《面向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一書,被當時的紐約州州長托馬斯·E.杜威青睞,并端起了鐵飯碗,成為紐約州財政部保險司的副司長。
自此,戴維斯才因為工作接觸保險,并通過深度了解保險,最終毅然辭職拿著老婆的5萬美元本金殺入投資行業(yè),并堅決地投資保險股票。
所以,戴維斯完全是個自學的實戰(zhàn)派,他從各種經驗和資源中總結學習,形成了自己的投資哲學。
作為戴維斯家族第二代傳人的謝爾比,從小就被寄予厚望,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投資的熏陶。
可以說,謝爾比的整個童年就是他人生的MBA。
他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飯桌上有人談論股票;前往哈特福德進行調研;屋子里堆滿了公司年報……
同時,父親還不斷地向其灌輸豐厚的保險知識,比如:它們如何理賠、什么能損害它們、它們如何使財富增長……
謝爾比吸收金融知識的方法就像一個音樂家在童年學習切分音或全音階一樣。
2.早早開始工作
大約從9歲開始,謝爾比和當時7歲半的妹妹戴安娜就開始成為父親的兼職辦事員。
“如果你們努力工作,”戴維斯告訴孩子們,“或許你就會喜歡上它。”
每隔一周的星期天下午,他們就會在父親的辦公室,用手搖油印機將戴維斯的保險業(yè)雙周刊印制出來,接著進行核對,然后塞進信封,貼上郵票。
3.寶貴的企業(yè)和金融課程
戴維斯早早就教給謝爾比許多復雜的企業(yè)和金融課程:
第一,不要成為債券投資者,因為債券投資者是一個資金的出借者;
應該做一個股東,因為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
擁有一家成功企業(yè)的股票,所得到的回報遠遠超過持有它的債券。
第二,你的投資越是明智,你的財富就會增長得越快。
如果你知道你的投資回報率,那么“72法則”會告訴你需要多長時間將你的財富翻一番。
回報率越高,復利增長越快。
如果有10%的回報率,那么21.5年的時間就可以將10萬美元變成40萬美元。
如果是12%的回報率,結果將會是595509美元。
坤鵬論發(fā)現,大部分富人的家庭教育中,都會有復利教育,而且復利表則是必須背熟的。
第三,基本的投資哲學——公司盈利是根本。
股價基于公司的盈利。
最終,公司盈利或虧損決定了投資者的輸贏。
公司的盈利取決于美國的經濟狀況。
股市牛市的原因是美國經濟規(guī)模每隔16~18年就會翻一番,過去的100年都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
如果歷史會很重演,那么平均在每一個投資者的一生中,經濟會擴張8倍。
如此推算,一個投資者在其一生的股票投資生涯中,至少可以取得8倍的回報。
甚至在那些股價的增長快于公司盈利的時期里,投資者可以干得更漂亮。
并且,在股價增長的同時,投資者還能獲得分紅。
可以說,戴維斯傳授給孩子的以上知識,是一切可以持續(xù)取得復利增長的基石,懂得和相信這一點,是成功投資所具備的知識。
第四,股價下跌才是機會。
戴維斯曾這樣對謝爾比講道:
“危中有機,一個下跌的市場,讓你有機會以優(yōu)惠的價格購買偉大的公司,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會在這期間賺很多錢。只不過明白這個道理或許需要很長時間。”
4.帶著孩子拜訪保險公司
戴維斯還經常帶著一家人去拜訪保險公司,讓孩子近距離接觸公司。
每當他訪問一家公司時,都會留意公司高管的停車場。
在那里,他會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以便推斷公司高層是在致力于提高高爾夫水平,還是致力于提高公司股東回報。
在訪問公司時,戴維斯還喜歡到處走走看看,無論是公司的走廊還是等候室,他會觀察是否有浪費、效率低下的跡象。
正是這樣的拜訪,促使謝爾比在13歲的時候擁有了他人生的第一只股票。
起因是他在參與父親與富蘭克林人壽保險公司高層的會面時,看著該公司高高的天花板、褐色的實木墻裙、鍍金的裝飾,他認定這里一定是有很多錢的地方。
在這樣的想法驅使下,他很快就買入了富蘭克林人壽保險公司的股票。
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煙草公司收購該保險公司前,它的股價已經上漲了10倍。
5.早早帶進股市
謝爾比很小的時候就被戴維斯帶進股市。
曾經有兩個夏天,因為家住得離華爾街比較遠,父子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趕6點最早的一班火車到紐約中央車站,在那里再轉乘地鐵,9點到達戴維斯位于華爾街的辦公室。
路上要消耗三個小時之久。
下午股市閉市回家時,在火車上,謝爾比記錄著“確認單”,也就是當天父親席位的客戶進行買賣的交易憑條,這項工作最難的部分就是要計算每一筆交易所涉及的稅費,而且當時計算器還沒有發(fā)明出來,必須得手算。
同時,確認單計算好后,謝爾比還要將其塞入信封,當火車到達紐黑文車站時,他要快速跳下火車,將信件投入附近的郵筒,再趕緊返回火車車廂。
6.要學習歷史
戴維斯告訴自己的兒子謝爾比:“你可以把會計當作兼職來學習,但你必須學習歷史,歷史會給你更寬廣的視野,并教會你,與眾不同的人會成就與眾不同的事業(yè)。”
戴維斯知道偉大的人如何創(chuàng)造偉大的文明,通過將歷史知識在金融上運用,他投資于那些創(chuàng)建了偉大保險公司的偉大CEO。
這里面就隱含著他的卓越經理人法則。
就像他在看過一家保險公司的財報后,感覺數字上不錯,但還是一定要見一見該公司的CEO,詢問CEO有關公司的每一個方面,從銷售隊伍到理賠部門,再到公司如何抵御競爭對手,以及贏得新客戶的策略等各個方面。
而且戴維斯還會經常在各種行業(yè)會議中,認真傾聽業(yè)界趣聞軼事,獲知業(yè)內人事變動,會見新任的管理層,判斷他們是實干家還是空談者。
這些他都帶著謝爾比言傳身教,特別是卓越經理人法則一直在家族的投資事業(yè)中繼續(xù)傳承。
(未完待續(xù))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chuàng),轉載請保留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