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大千作品欣賞
張大千《閑吟策杖圖》_仿劉松年筆意作金碧青綠山水賞析
《閑吟策杖圖》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金碧青綠山水。張大千戲仿南宋劉松年筆意,畫面蒼松如鐵,青山綿綿,以金粉提點,云氣浮嵐如波濤,山泉汩汩有聲,畫面布置結構嚴謹,樹石筆法勁挺,顯得精細秀潤。此畫是張大千在完成兩年零七個月的敦煌臨摹工作之后,返四川青城山避暑時所作。青綠山水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繪畫藝術上占有重要地位,這種畫以青綠顏色為主,用筆工整,細筆重彩,色彩濃烈,富有生氣。在勾線內(nèi)用石青石綠著色。色彩濃烈的叫大青綠山水,彩色淺淡些的叫小青綠山水,有用金彩勾勒山石紋理的,顯得畫面富麗堂皇,這種叫金碧山水。金碧山水通常被人理解為工極妍麗、金碧輝煌的畫。故自宋代以后,就很少有人問津。但大千先生的此幅《閑吟策杖圖》卻既是一幅金碧山水,而又輕松明快,是一幅融金碧山水于小青綠山水的成功嘗試。 此幅《閑吟策杖圖》易讓人不覺有身臨其境之感,青山綠水之秀、云霧繚繞之氣、遠近勁松之態(tài),觀者與畫中策杖者感同身受。張大千的詩書畫皆精湛,其畫作幾乎每畫必題,所題非詩即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交融,相得益彰。此幅《閑吟策杖圖》題款為“閑吟策杖倚天風,絕頂高攀百尺松。持鏡年來秋在鬢,波瀾自笑尚填胸?!憋@畫家豪邁志氣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從中也不難看出大千先生完成敦煌臨摹工作后的輕松愉快??钭R:閑吟策杖倚天風,絕頂高攀百尺松。持鏡年來秋在鬢,波瀾自笑尚填胸。癸未六月遣暑青城,戲效劉松年筆并拈小詩。大千張爰。鈐印:大千、張爰、大風堂。
《匡廬觀瀑圖》運用了五代時期著名畫家張僧繇筆法所作。該作品屬青綠山水畫,系中國畫中施用濃重的礦物顏料的石青和石綠顏料為主。表現(xiàn)山石樹 木的蒼翠而得名。從題款上看,該幅作品應成于1934年2月,是張大千于蘇州網(wǎng)獅園內(nèi)所作。《匡廬觀瀑圖》氣勢雄偉,鮮艷奪目。青綠山峰間有白云繚繞、練瀑飛下,山中隱約兼雜著各種樹木。山腳下有兩高士,一人背手而立,一人倚樹而靠,均抬頭仰望瀑布, 神情怡然自得。整個畫面青綠相間、精整工致,色彩極為絢爛亮麗,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染。圖中山勢于精致中見雄偉;云霧裊繞中見縹緲,精整的布局、絢爛的設色均已達爐火純青的程度,顯示出清新典雅的氣韻,堪稱是此類題作作品中的精品,無怪于相傳張大千把自己所作的臨摹古人的青綠山水視為珍寶,從不肯輕易示人?!犊飶]觀瀑圖》最早來源于我國另一位著名山水畫家吳待秋家中,由吳待秋本人親自題簽條??钭R:匡廬瀑布圖。甲戌二月綱師園寫,蜀人張大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無一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己卯冬孟,重為點染,并書坡詩其上。大千張爰。鈐?。簭堧?、大千所作、張爰、大千大利、待秋。題簽:張大千匡廬觀瀑圖,沒骨法,己卯年裝褒鋗居士書簽。
張大千此幅《峨眉三頂圖軸》為其四十一歲之作,其時他是風華正茂,更兼筆墨已趨成熟,於石濤之法,亦登堂入室。此幅構圖,全用清湘之法,而皴法苔點,則參用王蒙之法,此正其中年畫作之面目。整幅面積不大,而境界廣闊,是他過人之處。題識:峨眉三頂。庚辰十月寫寄春渠道兄博教,大千弟張爰時在渝洲。鈐?。簭堧贾?、大千。
《晚山看云圖》作于1946年的夏五月,此畫上的長題乃誦沈石田(沈周)之七言長詩,以石谿(髡殘)的筆法所繪。此幅的下半段畫的是俯視角度所看到的水濱平遠之景,主要在描繪詩句中的“隱居只在一舟間”“平頭艇(子)貼天浮”“樹里平橋秋日長”“信腳清溪細路斜”,以及林中隱居處的柴門茅屋。至于上半幅 的主峰偏左且不甚高聲,則是在描繪云山層疊杳邈之景,呼應詩中起首二句:“晚山忽忽看云生,山有云生乃有倩”。另外,在右方中景云山腳下,掩映出城墻樓閣,則是詩中的:“紅塵有事滿城郭”,用以襯托山水間一葉扁舟隨波逐流的與世無求只好閑,兩者相應下,顯現(xiàn)出詩情里強烈對比的畫境。大千先生此圖于蒼渾之中透出明潔靈動的秀逸之氣。在構圖上,將景物與景物之間的距離拉開,云蒸霞蔚,群山綿亙,天高水遠,境界開闊,給人以疏朗空曠的審美感受。丙戌1946年的夏五月,大千先生時年48歲,正是其藝術上趨于爐火純青之期,而論此圖的描繪之精、功力之深,恰可作為這一時期的代表。尤其是 他對傳統(tǒng)的心印,從中可以看得最為清楚。此圖為五尺整張中堂,在大千早期畫跡中,堪稱巨構。本幅上長題詩款,筆勢俊爽,書畫雙璧,尤為難得。行書題識:晚山忽忽看云生,山有云生乃有情。未必丹山重似畫,祗于此處看天成。隱居只在一舟間,與世無求只好閑。遠放江湖讀書去,還嫌耳目近青山。湖上新晴宿 雨收,平頭艇(子)貼天浮。罌尊酌得三千斛,大醉三題黃鶴樓。樹爵平橋秋日長,風絲掠鬢晚生涼。紅塵有事滿城郭,野老還為靜處忙。信腳清溪細路斜,角巾捎 落紫藤花。尋常記得相過處,口未應門先喚茶。丙戌夏五拈石田翁詩,以石溪上人法寫之。時居沱水,大千居士爰。鈐?。捍箫L堂、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峨眉雪巫 峽云洞庭月。
《木葉含風靜》創(chuàng)作于1947年11月,是張大千吸收古人筆法與融匯自家畫風為一體的代表性作品。“木葉含風靜,千山當綠肥。微暉弄晴晚,猶暖舊林扉。”一種瀟灑出塵之想油然而生。靜觀此作,山巒的巍峨與恬靜的山居形成一種戲劇化的對比,但卻在小橋、流水和田地間達到和諧與超脫。密集的點苔和瀟灑的斧劈皴,結合畫面無不顯古意的表現(xiàn)手法。此幅《木葉含風靜》頗具王蒙山水的味道,用披麻皴、斧劈皴和點苔法描繪山石,皴法繁復,苔點有大有小,有濃有淡,或疏或密分布于山石樹干之間,但近景描繪 的田地、土丘以及院落的畫法又融匯了畫家自己的畫法,別具匠心。張大千靈動多變的用筆將豐厚滋潤的墨色表現(xiàn)的游刃有馀,整體畫面構圖飽滿,結構規(guī)整嚴謹, 疏密有致,一派世外桃源之景,引人向往??钭R:木葉含風靜,千山尚綠肥。微暉弄晚晴,猶暖舊林扉。丁亥十一月既望,大千居士張爰。鈐?。簭堧妓接?、大千。
張大千《空谷足音》_張大千盛年時期山水畫的精品力作大千此幅《空谷足音》創(chuàng)作于1946年3月,距日本投降也就幾個月,此時的張大千自然還沉浸在喜悅的心情之中,并在成都、香港等地連年辦展。這時期他的創(chuàng)作中也流露出一種超脫自然之感,尤其是高仕和仕女畫在四十年代末進入了新的階段。此幅《空谷足音》將藝術家的人文內(nèi)涵與藝術修養(yǎng)盡現(xiàn)畫中,屬于張大千盛年時期山水畫的精品力作。此作中我們雖看不到高士,但是在落款中儼然看到一派高士隱居山谷的意念,“空谷鞏壯慕足音,云峰窅渺接青禽;元霜絳雪松根路,何事還車載道心?!膘o謐的山 谷中看不到一個人影,但幾處屋頂卻隱約再現(xiàn),小橋、流水、林木似乎即將從冬日的蕭瑟中清醒過來,整個畫面清靜得出奇,一啼鳥鳴即能換回陣陣回音。畫中遠山近水的構圖安排使畫面視野開闊,層次分明,用淺色敷染和細筆勾勒,結合描繪出遠山浩渺,由平遠漸至高遠。山間云霧繚繞,具有一種光影耀動的真實意象。山石林木的描繪繁密扎實,在蒼茫渾厚中亦見清新自然。畫面中董巨山水的溫潤華茲和王蒙山水的細密畫法歷歷可見,張大千將中國古代文人畫的傳統(tǒng)結合自己對自然觀察的深刻感受,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山水畫面目??钭R:空谷跫狀慕足音,云峰窅渺接青禽;元霜絳雪松垠路,何事還車載道心。丙戌三月,大千張爰。鈐?。簭堧贾 ⒋笄?。
識:溪山初雪圖。擬宋人高克明筆。爰;四顧寒林空寂然,雪中僧舍起孤煙。懸知煮茗燒紅葉,不放盧仝袌蝶眠。己丑重陽前日,大風堂作。蜀人張大千爰。鈐?。簭堧奸L壽、張大千長年大吉又日利、張爰私印。 《溪山初雪圖》作于1949年,這個時期是大千臨古創(chuàng)作的高峰。從敦煌回來后的張大千,因緣際會得以搜羅因戰(zhàn)亂流散在市場上的宋元名跡,這讓他的臨古愈加精進。在這個時期,他逐漸從董巨化出,兼得王蒙茂密蒙茸,參以北宋大家的雄偉風格,創(chuàng)作出一批精彩的山水大作。 此幅《溪山初雪》屬細筆畫,也就是工筆山水畫,自題“擬宋人高克明筆”,當臨自高克明《溪山雪意圖》卷。原作為手卷,大千匠心獨運,改橫幅為豎幅,改平遠為高遠,寫雪后山嶺清冷寒寂之景。屋舍喬松用筆一絲不茍,皴染整飭嚴謹,細節(jié)描寫精麗。雄偉中見秀麗之氣,清寂中現(xiàn)明艷之色。大千四十年代晚期臨古,已能參以己意,綜諸家之長,開自身面目。此幅為其中至精之作。
《江靜潮平圖》取材于位于富春江上游桐廬七里瀧至建德梅城一段河道,全長24公里,是富春江上風光最旖旎的一段,號稱富春江小三峽。歷代文人墨客如謝靈運、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陸游等1000多名詩人在此留下了2000多首傳世之作。在七里瀧江邊的半山上,有東西兩座盤石臨江而立,乃為嚴光的釣臺和謝翱的哭臺;嚴光垂釣,是隱居不仕,以表明自己的品性高潔;而謝翱所哭,則是因為聞得文天祥就義,慟哭南宋亡國,是其民族大義使然。這正是張大千所敬佩的歷史人物。1931年9月,33歲的張大千與二兄張善孖及慕凌飛諸人從上海赴黃山游,途經(jīng)富春江,隨后即陶醉于風光秀麗,充滿傳奇色彩的七里瀧景致,以至于后來他以《釣臺圖》為女兒張心瑞布置房間,且終其一生甚至直到逝前一年還在為七里瀧作畫。在《榮寶齋畫譜》山水部分的張大千卷中,即收入他在1982年重陽時憶寫的《桐江七里瀧》,并題詩曰:“曉日曈曈霧盡開,輕舟初入峽中來。漁娘打槳呼鱸美,知道前出近釣臺。”此詩后來被鐫刻于石碑上,至今仍立于七里瀧的碑廊。詩后并附長題,言及嚴光與謝翱舊事,足見張大千的拳拳用心。 《江靜潮平圖》作于1932年,或為張大千這一題材最早的作品。從題款可知,他這一時期十分關注自然之勝,所謂“七里瀧有‘有風七里、無風七十里’之謠,故末語及之”云云,足見其當時之心境和對傳奇故事之好奇。就此言之,此幅《江靜潮平》乃為探求張大千心路變化歷程最好的物證之一。此外,《江靜潮平》亦為探討研究其藝術發(fā)展變化軌跡的見證。 按照學界諸人的界定,1939年之前乃為張大千藝術的第一時期,主要風格是文人畫的清新俊秀。巴東所著的《張大千研究》中說《蜀山秦樹圖卷》是“張大千實際游歷的記游圖卷,有其個人之生活體驗與情感,畫面上充分流露出一種清新秀麗的人文氣質(zhì),是大千早年獨具的俊秀面貌”。此圖亦如是。此幅的筆法構圖與張大千的幾幅金碧山水如《巫峽清秋》、仿董其昌的《峒關蒲雪圖》等有相近之處。這種畫法“上溯宋代王詵,甚至遠及楊升和張僧繇”,具體為“先勾勒,描出山的形狀,然后再用青綠重色填色,兼用泥金描山腳?!?在《江靜潮平圖》中,除取法前人外,大千亦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比如山腳的泥金已變成重赭,而山體的青綠重色亦有比較大的改良。而船帆的白色,除了點睛之用,大概也反映了張大千對七里瀧傳說的興趣。據(jù)說七里瀧“有風七里、無風七十里”是因為張?zhí)鞄熢捣颂幍那帻?,而勒令它將下游的船平安送往上游,自此,只要一見白帆,青龍即如法炮制?題識:江靜潮平豈偶然,一山一山連。釣臺近處行當緩,何用風牽上瀨船。將至子陵釣臺作七里瀧,有“二風七里無風七十里”之謠,故末語及之過。壬申春日,大千居士并記;師子道長博笑,弟爰。鈐?。簭堧加?、大千、季爰之印。鑒藏印:嶺南梁紹南藏。
題識:丙戌秋孟,沱水邨屋臨,張大千爰。鈐?。簭堧妓接?、大千居士。北宋山水畫派不同系統(tǒng),除董巨一派外,李成、郭熙、王詵、許道寧;范寬、燕文貴、趙大年等數(shù)家,大千亦多涉獵,無不通曉。他并上溯梁張僧繇、唐楊升一系之沒骨山水,兼及李思訓、王希孟一路之青綠精工山水,將早年曾擬仿過的這兩類不屬于文人水墨家數(shù)的設色山水風格,做了更深刻嚴謹?shù)陌l(fā)展。1946年所作的《仿董其昌峒關蒲雪圖》,設色妍麗溺潤而有光影,即為其中佳作。
溪山春雪》作于1969年,正是八德園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畫面中山水氤氳,墨氣酣暢淋漓,在濃淡虛實的墨色間,山巒煙云若隱若現(xiàn)。潑墨完成主體后,畫家以石青石綠的潑彩作點綴,表現(xiàn)濃郁的植被和山巔的靄色,再撞入白粉來表現(xiàn)山頂受光面白雪的明暗變化。潑彩與水墨交融一氣,色澤絢麗,隨著色彩的流動、沉淀,產(chǎn)生光色明暗閃爍、斑斕陸離的色彩效果,有如夢境般的奇幻美麗。山石上,又以鮮紅點綴朵朵綻放的花,以表達春暖花開之意。大千用簡略的筆法,于山間和山巔鉤勒出巖石、樹枝、瀑布、小屋,以及漫步在山徑上。
 
 
《溪山春雪圖》,1969年,張大千,紙本設色,鏡心,縱68厘米,橫138厘米,佳士得香港2017秋拍3500萬港幣成交
《云山依水圖》,1973年,張大千,絹本設色,鏡心,縱69厘米,橫241厘米,2015保利秋拍2875萬元成交
 
1957年張大千在八德園大興土木時,搬石頭太用力傷了眼部,加上原有的糖尿病,以致病情一直時好時壞難以控制。1972年6月,在紐約接受激光法治療后,右眼視力僅能見到近處,影像模糊。接著卻又要進行左眼白內(nèi)障手術,這對他來說無非是一項冒險。經(jīng)過多次的詳細檢查,左眼白內(nèi)障雖然嚴重,經(jīng)過1972年上半年的手術后,以用當時先進的療法,再佐以眼鏡配戴,會對視力有不少的幫助。之后證明確實有效,大千先生開心的在是年中秋題畫詩上題道,“金鎞重刮眼重明,一片空明萬慮清。試拈霜毫寫胸次,知君念我筆縱橫?!曊撸钪螐兔?,因寫此寄上,以慰感念,并轉示港上諸知好,知予非徒具有勝情,兼亦具有勝具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此幅《云山依水》圖,作于1973年4月,畫幅氣勢宏偉,大塊潑墨淋漓,局部多以細筆收拾,用筆利索,遠觀近賞皆宜,可以視為大千先生復明后佳作。
 
《晚靄圖》,1980年,張大千,紙本設色,鏡心,縱138厘米,橫70厘米,北京保利2014春拍1322.5萬成交
《晚靄圖》,1980年,張大千,紙本設色,鏡心,縱138厘米,橫70厘米,北京保利2014春拍1322.5萬成交 張大千《晚靄圖》_仿文同晚靄圖卷筆意潑墨潑彩山水畫賞析 《晚靄圖》題識:文湖州晚靄橫看,山谷作杯許大真行題其后,先師李文潔公舊藏也。此圖約略擬之。六十九年重九后二日。大千張爰。鈐?。簭堧贾?、大千居士、庚申。文同曾作《晚靄圖》手卷,黃山谷以楷書、行書交雜題識于后。明代畫評家汪砢玉,評此圖“…遙山遠水,層出林端,暮煙凝靄,掩映庭閣,畫中人應爾橫看無盡,意躍躍焉。”蘇東坡也曾稱許“與可(文同)下筆兼眾妙…”。黃山谷在友人吳君惠處見此畫謂“兼有王摩詰、關仝筆力”。顯見此畫境界不凡。張大千《晚靄圖》局部圖張大千《晚靄圖》局部圖 本幅《晚靄圖》是張大千參照文同《晚靄圖》卷筆意擬寫。原畫為大千已故老師李文潔的舊藏。大千先生晚年創(chuàng)作,在潑彩潑墨外,多出寫意之作,畫中所呈屬老筆披紛,大開大闔,雄恣豪放,以氣魄取勝。此幅《晚靄圖》設色雅麗,巍峨壯闊之間不失俊秀逸氣。山嵐氤氳、云蒸霞蔚嬉游于重巒疊翠之間,似與天光云影共徘徊,向陽的遠山霞光燦爛,與背陽的近景共構出延綿無垠的深景。前景山樹夾雜,郁郁蒼蒼,幾行白練傾泄而下,似有畫龍點睛之妙,畫境益顯高遠,系晚年精心之作。
由于此《晚靄圖》張大千想表現(xiàn)出山石,所以造型和結構峻削,其山石輪廓與皴法,干澀蒼老,不似青壯年時的濕筆長皴。用筆節(jié)節(jié)推進,預斷還連,他以傳統(tǒng)的淺絳法設色,山石的明亮正面,敷以暖色調(diào)的赭石,而陰暗面,則用冷色調(diào)的花青,使畫面呈現(xiàn)光影的變化,是大千常用的手法。巖樹交疊,色墨相融,任由觀者的想象縱意馳騁。山壁至畫幅中央而盡,云層間的林木,皆用大筆水墨,這種放縱的筆法,在此之前比較少見,采以濕染的技法渲染流泉高瀑,將霧氣能夠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拷嫹吘売致冻鰷\紅色的屋頂,好似夕陽西下,受晚霞所照的光景,故名《晚靄圖》。左半的暖色調(diào),與右半的山壁顯得清冷的背光處,剛好形成對比的關系。
從《晚靄圖》全幅充滿密實的山巖布局來看,大千巧妙地運云氣為呼吸,通瀑布為血脈,又在左上方的圓峰處留白,以突出巨巖峭壁上的奇松。在設色方面,除了花青和赭石的淺絳以外,又在適當?shù)纳綆r上敷以較薄的石青、石綠,使得全畫輝映著色調(diào)清俊明快的美感。這是大千觀察自然所得,是傳統(tǒng)山水畫中所未見者。
 
j17
pingpu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國畫大師張大千名作賞析(三):山水(下)
中國畫《閑吟策杖圖》,不可多得的金碧青綠山水
中國畫《閑吟策杖圖》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金碧青綠山水
30 幅著名書畫大師作品賞析【組圖】
宋 趙伯駒《山水》手卷
張大千最美的青綠山水60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