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梯形圖,的確就是繼電器控制圖的軟件上的形象化而已,本質(zhì)上并沒有多大的改變了,只要你繼電器的原理吃透了,梯形圖基本上是可以做到無師自通的,這點和電氣實物圖和電氣原理圖的轉(zhuǎn)換理解過程是一樣的,也和實際路況和地圖的理解過程一回事,關(guān)鍵有兩個,一個是找到電路基準(zhǔn)點,另外一個是找到了實體和虛擬之間的一一對應(yīng),請關(guān)注:容濟點火器
先要吃透PLC是什么鬼,PLC學(xué)名叫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修改控制邏輯的一個小電腦,電氣原理圖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本質(zhì)也就是邏輯呀。上圖是PLC常見的接線圖,左邊是輸入部分,一般有很多個端子,每個端子是獨立的,每個端子代表一個電氣輸入回路,叫輸入I/O點,可以理解成電氣原理圖上的一個連接導(dǎo)電點。這個I/O點,可以串聯(lián)一個開關(guān)信號進來,比如按鈕,或者接近開關(guān)輸出點,或者外邊繼電器的觸點,反正就是輸入一個開關(guān)量進來,一個開關(guān)量進入到PLC里邊,PLC會辨別到這個開關(guān)的“通”和“斷”兩種狀態(tài)。從這點來看,傳統(tǒng)的電氣原理圖的邏輯控制部分,同樣可以能辨別出來某個開關(guān)的狀態(tài),所以綠色PLC部分,完全可以理解成一個集成了一些電氣電路的“黑箱子”。然后有個“COM'端子,這個雖然不一定是接地,但是你可以理解成”地“,就是一個公共端了,因為電要形成回路,所以就要有這個”COM'.
然后右邊是輸出部分,很多時候,就是輸出了繼電器的常開和常閉觸點而已,同樣是輸出了開關(guān)量的“通斷”狀態(tài),也是單獨的端子可以接線的出去控制外邊的繼電器或者接觸器之類的,同樣有“COM'端子做公共端,但是和輸入的”COM“是隔離的。
明白了PLC只是一個集成了一些邏輯的”黑箱子“,然后通過輸入開關(guān),經(jīng)過邏輯處理后,就能控制輸出繼電器的狀態(tài)這個道理,你就基本上能把PLC和傳統(tǒng)電路接駁上去了。上圖是一個傳統(tǒng)的星三角轉(zhuǎn)換降壓啟動電路的電氣原理圖,SB2是啟動按鈕,被按下去后,KM1線圈通電,它的觸點會吸合,這樣即使SB2按鈕松開了,KM1和KM3都會帶電了,左邊的電機會接成了星形啟動,而同時時間繼電器KT的線圈也帶電。
時間繼電器的帶電時間到了設(shè)定值,會讓它的常閉觸點斷開,這樣線圈KM3會被切斷;而時間繼電器KT的常開觸點會同時吸合,這樣線圈KM2的回路被接通了,KM2的所有常開觸點被吸合,這樣電機會運行到三角形狀態(tài)一直工作下去。
如果停止按鈕SB1被按下去,所有的線圈都會被切斷通電,所有的繼電器都會被恢復(fù)到最初的狀態(tài),電機停止運轉(zhuǎn)。
從這些電氣原理來看,就是要讓線圈和觸點之間,如果跟電源之間形成回路來按照一定順序工作而已,所以本質(zhì)就是要形成電回來。
只要按照本文中第一張圖那樣接線,然后把控制邏輯在PLC里邊實現(xiàn),就是上邊的圖形圖了,也是在電腦上同樣畫出來這些圖而已,當(dāng)然操作起來和你在紙上畫起來會有點習(xí)慣問題,但是道理是一樣的,梯形圖兩邊有母線(有些只有左),你把母線理解成公共電源就好,這樣就簡單化了,同樣也是幾個觸點的互相聯(lián)鎖自鎖之類的電路,和實際電氣原理圖是一回事了。
而時間繼電器這些,當(dāng)然更加簡單,同樣是一個線圈,你可以自己設(shè)定時間的動作長短了。
因為在電腦里邊,都是軟的東西,所以中間繼電器理論上可以畫無窮個觸點,而繼電器本身也可以畫無窮多個,這樣組合起來的邏輯就多很多了,只要修改,只是畫畫圖而已,比起實際的動手接線要簡單好多了。
然后主回路還是沒有變的,通過輸出部分的I/O去控制外邊的繼電器接觸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