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語錄一: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學會敬畏自己的對手。
在曹叡死后,曹爽囂張跋扈,獨斷專權(quán),一手操縱司馬懿,將其升為太傅,實則是架空其在朝堂的控制權(quán)。面對曹爽種種咄咄逼人的做法,司馬懿的學生鐘會按捺不住了,于是上門勸說司馬懿:“老師,你就甘于這坐而論道的太傅之位嗎?”司馬懿則說:“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學會敬畏自己的對手。”大家都知道鐘會的勸告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內(nèi)心的蠢蠢欲動,并希望老師能采取一定的措施與曹爽爭斗而奪回士族在朝堂的地位。但司馬懿卻不為所動,他以楊修為例好言勸導(dǎo)鐘會,不要重蹈覆轍。
的確,當我們遇到的對手總是咄咄逼人,千萬不要沖動妄為。用司馬懿的語錄來詮釋,不是我不采取任何行動就代表我害怕你,我只是不屑與你計較,對你也只是暫時保有一份敬畏之心。反觀,對于我們自身,在當今這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只會害了自己,苦了自己。需要學一學司馬懿這份淡定的人生態(tài)度,對于人生勁敵,不能急于魚死網(wǎng)破,而是要靜待時機。要記?。耗愕娜辗e月累,早晚會成為別人的望塵莫及!
經(jīng)典語錄二: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學會向愚蠢低頭。
曹爽毫不顧忌身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強逼郭太后遷宮,以此來架空年幼的皇帝。司馬昭憤憤不平地對父親說:“曹爽實在是太過分了,這是在凌辱司馬家,忍無可忍之時就無需再忍?!彼抉R懿聽完兒子的言論后,神色非常平靜,問司馬昭:“這曹爽比諸葛亮如何?”司馬昭:“螻蟻爾?!庇谑牵抉R懿對兒子說:“與愚蠢硬碰硬拼個頭破血流,豈不更愚蠢?人這一生,難免和愚蠢為伍,要學會向愚蠢低頭?!?/p>
對于曹爽的所作所為,兒子司馬昭看不下去,也忍不下去,并希望父親能夠采取措施。但司馬懿卻不以為然,因為他深知曹爽是何等之輩。盡管耍了手段逼太后移宮,欺主年少,似乎能只手遮天,可是真的能笑到最后嗎?事實證明并非如此。反觀,無論在職場上還是生活上,難免會遇到一些愚蠢的挑釁和下流的手段。用司馬懿的語錄詮釋,與愚蠢對抗,只會頭破血流。面對這些愚蠢,我們沒必要睚眥必報。不要與愚蠢者為伍,因為多行不義必自斃。要記住:笑到最后才是王道。
經(jīng)典語錄三: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大家都知道司馬懿一生最大的對手有二:楊修和諸葛亮。楊修因雞肋事件被曹操判死刑,司馬懿曾主動請求曹操與楊修見上一面。曹操不解,問他為何。司馬懿則說:“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边@句話不僅打動了曹操,而且讓曹操越發(fā)從心底欣賞他。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司馬懿前來以水代酒敬他,眼中滿含熱淚,如果不是兒子提醒他身后是大魏的將士,恐怕就要跪拜了。司馬懿:“你一生清清白白,就像這水一般,雖然你我為敵六載,但我卻一直視你為知音??酌?,讓我尊你一聲:先生?!彼抉R懿無論對楊修還是對諸葛亮以及其他的對手們,一直充滿尊敬,甚至對害過他的人都不存恨意,在生死時刻總能得以和解。
大家都知道曹叡有個男寵——辟邪,當曹叡死后,辟邪立馬入獄,司馬懿是唯一一個去獄中探望他的人。要知道辟邪在曹叡生前總是找司馬懿的麻煩,但司馬懿仍以大度之心待他,憐憫他對先帝的一片忠心,還為他帶了一件衣裳,為他保全了最終的尊嚴。
這就是司馬懿在“職場上”的態(tài)度,謙恭內(nèi)斂,不爭不搶。他對對手和敵人的尊敬,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胸襟和氣量。反觀,我們在職場上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的胸襟與氣量呢?盡管如此,我們依舊要學會向?qū)κ謱W習,尊重對手,感恩對手。因為正是他們的存在,才使自己更加強大,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要記住: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無論是敵還是友,多多發(fā)現(xiàn)對方的優(yōu)點,取其長處。
經(jīng)典語錄四:敗而不傷,敗而不恥,先要學的是善敗。
在與諸葛亮對陣失敗,被搶了隴上小麥后,魏軍眾將士十分不滿,因為魏軍兵力是蜀軍數(shù)倍,居然還輸給了諸葛亮,真是豈有此理。就連司馬懿的兩個兒子都看不下去了,一起去找司馬懿抱怨。誰知,司馬懿和管家居然悠哉悠哉地打著五禽戲。真是讓人捉急。司馬懿很淡定地問兒子:“你們是來打仗的,還是來斗氣的?那些一心想贏的人,就能贏到最后嗎?打仗,先要學的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真的能笑到最后。”這番話讓兩個兒子立馬領(lǐng)會司馬懿按兵不動的用意,于是父子三人一起打起了五禽戲。
的確,無論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學會接受失敗,心態(tài)要好。就好比學生參加考試,總是一心想通過,心里壓力太大,反而適得其反?,F(xiàn)代很多家長總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忘了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誰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卻很少有人能正確面對失敗。想要贏得最后的成功,對失敗就要有多一些耐心,正確的引導(dǎo),用良好的心態(tài)正視失敗。
經(jīng)典語錄五:我只想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手里。
司馬懿剛輔佐曹丕時,眾人要在曹丕府中設(shè)宴,本該和大家飲酒作樂的司馬懿,卻回家陪張春華在灶下做飯。面對張春華的小脾氣,司馬懿道:“外面的事談得再大,飯總是吃不香,還是家里的飯好吃?!鳖D時哄得張春華開心了很多。張春華依靠在司馬懿背上深情地傾訴,不管以后的天下如何,只要司馬懿一生平安。司馬懿聽聞更是對妻子說了一句他記了一輩子也做了一輩子的話:“我只想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手里?!?/p>
司馬懿把“愛妻”這一精神發(fā)揚光大,可以說把擰耳朵這一生活細節(jié)保持了一生。每一次擰耳朵,都讓人回憶起兩人百般恩愛的時光。夫妻之間更多的是陪伴和理解。反觀,現(xiàn)在的夫妻,三言不合就離婚。不是說性格不合,就是說沒有感情,更甚者第三者插足。結(jié)婚像是兒戲,沒有責任,沒有道德。合得來就過,合不來就離。好似這世上沒有誰離開誰就活不了。的確,沒有誰離開誰就過不了,但是選擇了就要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另一半負責,對父母負責,對子女負責。
現(xiàn)在看來,無論是在職場、愛情還是生活等方方面面,司馬懿的理論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希望這些理論給小伙伴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帶來更明智的選擇與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