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那么多沒道理,為什么還是過不好自己的一生?在《掌控命運》的專欄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改變命運的方法,為什么你的命運沒有發(fā)生好的改變?原因并不是因為時間太短,還沒有發(fā)生改變,真正的原因其實在這里。
想要掌控自己的命運,一定要牢記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才是你改運的良方,可以助你擁有幸福的人生、富足的生活、以及美好的精神境界。
這四個字就是:“知行合一。”它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這四個字是在告訴我們:認知事物的道理和你在生活中運用此道理,是不可分開的。
“知”是我們的良知,“行”是我們要去實踐,知與行這二者之間的關系,用佛教《心經》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p>
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要告訴我們的世間真相是這樣的:“知和行其實是一體的,我們最好不要先知道后行動,也不要先行動再知道,而是要知行合一,將二者看作是一體的兩面,而不是分開的兩件事?!?/p>
《心經》中提到的空和色,就是物質的一體兩面,他們是不可分割的,甚至就是一個東西。我們的覺知與踐行,其實也是這樣的道理。
當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命運就能被自己掌控,很多學習《掌控命運》專欄的人,我現(xiàn)在要告訴你們,如果你把前面的所有章節(jié)都認真學習過,但卻沒有去按照任何一種方法行動,你的錢白花了,你的時間全部被浪費了,你做這件事情是毫無益處的。
佛陀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習再多的道理,若不能將自己所學應用在生活當中,是毫無益處的?!蔽覀円欢ㄒ宄?,學再多的知識和經驗,也提升不了你的智慧,也無法增長你的福報。
我們要想改造好命運,最需要學習的是如何將自己所學的道理,應用在生活中,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你的命運才會發(fā)生變化。
王陽明說:“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食味之美惡待入口而后知,豈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惡者邪?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必須有想吃東西的心,然后才能去認識食物,想吃食物的心是我們的意念,也是行動的開始。食物味道的好與壞,我們必須入口吃過后才能知道,做其他事情時也是這樣的道理。
所以本專欄強調,要從心上下功夫,先改變自己對世界和生命的認知,然后再講改運的方法和道理,最后這一講才是最關鍵的。
前面講過很多改運的方法,是很有效果的,哪怕我們只將一種方法運用到生活當中,也要勝過你讀一輩子的書,就算你懂無數的大道理,也不如做好一件小事,哪怕就是刷牙、洗臉、吃飯、睡覺這樣的事。
希望大家看到這一章節(jié)時,一定行動起來,我們開始不需要去做太多的事情,但要先做好一件事,把這件事花上幾周的時間養(yǎng)成習慣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
大多數人確實都被命運掌控著,比如我們出生時無法選擇自己的容貌、家庭、健康等等,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其實只是我們出生之前的選擇而已,很多人都忽略了生前和死后的自己,所以才不相信因果,才無法自己掌控命運。
因為有生所以有死,因為有春所以有秋,因為有過去,所以有未來,只要你掌控了因果的法則,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命運不等于宿命,只要你相信命運可以自己掌控,相信因果真實不虛,生命就會越活越有意義,命運也會越來越好。
只要我們開始去做這十件事,人生就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這十件事做得越多,命運就會變得越好。
第一件事:要相信自己有掌控命運的能力。
第二件事:去培養(yǎng)自己掌控心識的能力,學會用理性戰(zhàn)勝自己的私欲和感性。
第三件事:我們要活出生命的意義,要讓自己在死亡之前,勝過你出生之時的靈魂和心智,生命的旅程其實就是磨練靈魂和提升心智的過程,我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第四件事:道理不需要懂太多,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第五件事:不要盲目追求財富,財富積累再多終有消散的一刻。我們要學會創(chuàng)造財富、并控制財富,而不是被財富和自己的私欲所控制。
第六件事:改變命運要以修福報和增智慧為主,千萬不要把求財、求福當成自己追求的目標。
第七件事: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做出理性的判斷,我做這件事會不會傷害自己的身體?會不會傷害到他人?我們的發(fā)心是利益他人的?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私欲的?把這幾個問題想清楚,就會少犯錯誤。
第八件事:學會每日反省、每日改過、每日靜坐。
第九件事:孝順父母、持戒修身、多向圣賢學習、少殺生害命、戒掉邪淫、妄語等惡習,學會布施、持戒、忍辱,并做到持之以恒,將這些對福報和智慧影響最大的事情,養(yǎng)成一種習慣,并且生生世世都要堅持去做。
第十件事:我們要相信因果法則,并學會掌控這一法則,當你能夠靈活掌控自己的因果時,也就掌控了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