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簾洞是羅通山容積最大的石灰?guī)r洞,是獨具北方特色的巖溶地貌,人稱“吉林第一洞天”。水簾洞洞口,坐北朝南,高20余米,寬10余米,深近2000米。洞口巍然向上,高聳拱起,其上怪石嶙峋,嵯峨峭立。洞內是一大廳,可容納千人。洞廳穹窿斜上,四周包容四個洞口。東洞口石壁微斜,架木豎梯,可上攀進入。古時曾有一道士在內打坐參禪,故稱“修仙洞”。西側洞口塑有觀音像,慈眉善目,俯視眾生,稱作“觀音洞”。南側洞口穿壁而上,雖被洞穴堆積物掩埋,然而稍作清理即可直通洞外天上,此洞系穿山洞,以此名之。北洞洞口最大,洞深最長,是水簾洞的主干。洞口有懸流飛瀑,砯崖轉石,轟然下瀉,奔雷卷雪,噴珠濺玉,猶如玉龍出山,使人震耳目眩。有如素帛銀練般的洶涌水簾,飛流直下20余米,“水簾洞” 由此得名。飛瀑之水源于洞中暗河,暗河億萬年長流不絕,羅通山下人民深得其利,攔河筑壩,灌溉千畝良田。暗河春夏秋三季長流,冬季結冰。暗河之寬處聚一泓深潭,有蠑螈游曳。水質尤佳,清涼甘美,飲之沁人心脾,神清目爽。洞深處有蝙蝠倒掛洞壁,良多趣味。蝙蝠是晝伏夜出的小生靈,羞光怕明,身翼觳觫輕抖,情狀令人生憐。
水簾洞洞體多種多樣,管狀、袋狀、長廊狀和大廳狀,應有盡有。寬處可多人并行,狹處一人難過 。高處人可直行,低處人只能沿罅隙匍匐徐行。巖溶發(fā)育良好,石鐘乳奇形怪狀,列筍懸柱,參差豎立,石幔、石灰華如蠟淚堆砌,千姿百態(tài),爭奇斗妍,別有一番情趣:萬年神龜,伸頸顧盼;龜齡鶴壽,吉祥如愿;花果仙山,群猴空翻;觀音坐蓮,千手千眼;定海神針,穩(wěn)波安瀾;水晶玻璃,玉質銀鑒;駿馬越野,麋鹿奔山;仙闕神壇,蔚為奇觀。
水簾洞傳說很多,高游所講真是娓娓動聽。上古洪荒時,羅通山一帶洪水泛濫,“人或為魚鱉”。天遣神龍,疏浚河道,拱到惡虎嘴石壁時,因巖石堅硬斷一角,終于開通河道。洪水退后,神龍筋疲力盡,不愿再受玉帝驅使,便隱遁水簾洞,頭在水洞微乳,尾入水簾洞,身在山腹中,后人附會此說賦詩一首:
開河折角落傷殘,銜珠蛻甲洞中眠。
靈虬攀折豈乏水,石窟蜿蜒涌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