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龍津書院課士田產記》
書院所以課士也。有課士之法,無課士之資。枵腹肄業(yè),志士猶難。況限之以時,校之以藝。而使自求口實,非所以嘉惠儒林也。課士之有膏火,其理書院之急務與。
清流書院在邑之東,倚山之陽。環(huán)峰列嶂,郁乎蒼蒼。俯瞰龍津,三港匯流,旋繞瀠洄蜿蜒于其際。其門堂齋舍畢具。舊有田租,為山長修脯,而生童膏火闕如。道光四年,前任黃公樂育人才。與邑紳商撥,樊廟祭田十五石,為按課給賞之資,意良厚也。然未歷四載,而予承乏于此,則已歸烏有。陽明先生云:“書院者,匡翼學校所不逮”。故欲興學校,宜振文風,欲振文風,宜養(yǎng)士氣。向使經費莫措,沿循舊制,按月考校。博官課之虛名,鮮獎勵之實惠。屈于藝者什之一,艱于食者什之九。嗚呼,職是任者,為何可坐觀士氣日餒,而弗少優(yōu)恤也歟!
爰為悉心籌畫,捐廉購田十一處。并前葉、易二公斷充公項,置田五處。勒諸貞珉,以垂永久。其經理之人,賞罰之規(guī),酌立章程,勿濫勿嗇。事則創(chuàng)也,實亦因也。既不失前人美意,而嗣是獎勵有資。互相觀摩,日新月異,行見人文蔚起,而學校亦日以昌隆矣。有基勿壞,擴而充之,則在后之與我同心者。東魯喬有豫記。
縣主喬道光七年內捐俸錢一百九十八千文,置買雷光化倉里土田六處。小地名高坑李家陂,又鋪下嘏大窠口,又谷碌坑尾,又琵琶坑,又高坑,又楓木??等處。共載租米九石七斗,租斗共載苗米三斗一升三合九勺六抄。
又于道光九年內捐俸錢五十一千六百文,置買賴榮、賴魁倉里土田五處。小地名中地垠樹下,又棟背,又墓山下,又社公背前,又源坑等處。共載租米三石五斗,暫減五斗,實田租米三石。
縣主葉于,道光六年內,斷充公項錢四萬文。置買曾長祥倉里大橫溪嶺頭??田,租米三石,官斗內抽租米二石二斗。
縣主易,道光五年內,斷充公項錢三萬二千文。置買馬羽鶴,倉里、高坑、山梨??,又細瑕小坑,又細瑕凹上??,杉木??,小坑口,竹高坡,欹坑口凹里,又凹上??等處。共載田租米三石一斗。
耆民伍親賢,道光九年內,捐助倉里嚴坊劉山坑田,租米八斗二升,苗米二升四合四勺;又坊里下窠崗田瑕,田租米一石四斗,苗米四升二合;又坊里樓下半溪田租米一石,苗米三升。
職員陳嘉言,道光十年內,捐助永里嵩溪圩坪尾庵門口田二丘。租米三石,苗米三升九合七勺抄。
觀瀾書院田租
一、田坐落坊郭里小嵩鋪。小地名楓子??,租米二石,載苗六升。內劉發(fā)茍捐助一石,其一石去價一萬零七百五十文。內童聯(lián)高助錢六千文。代完北里四圖四甲,僧保純花戶二錢三分。又代完寺租東華山花戶一錢七分八厘。
一、曾時升、允升兄弟助田,租米二石正。坐落南郊外,地名沙糖坑,遞年納津貼三百文。又助北河背店租,遞年一千二百文。
一、洋坑租米三斗正。
巫履端《觀瀾書院寄侄詩》
巫自榆
漁滄岸上路,彼此遞詩筒,廬水花前月,伍句。小山扇底風。晏句。每揮黃卷字,來慰白頭翁。獨怪南窗阮(注:阮侄的代稱。),殘箋不托鴻。
雷可升《西峰草堂詩》前后進泮者以百汁。在靈地祖祠背后
地僻無塵俗,耽幽飲石泉。鳥啼疏竹外,人坐落花前。池小常棲月,松高不計年。簾開風入戶,微動伯牙弦。
其 二
不共蛟龍變,何妨木石居。棋聲簾外靜,花影月中疏。洗硯逢山雨,烹茶飲露蕖。歸期今正邇,無俟寄雙魚。
雷可升《偕賴無端重游東壁山房》
在賴坊村中,山水樹石俱入古
重至藏書所,登臨眼界空。千家煙樹里,萬畝畫圖中。海日朝先白,晴霞晚更紅。晨昏無限好,還問應門童。
其二
地接真仙境,近豐山.堂臨古木邊。入門山到戶,穿徑竹垂肩。亭臥紅絲石,池藏綠玉天。莫將詩朗誦,驚起白龍眠。
其三
是館云多景,人工補更全。東西青紫桂,濃淡白紅蓮。雨過云如馬,冰堅雪滿天。眼前詩句在,獨鳥破寒煙。
張水藩讀文:
《龍津書院課士田產記》
書院是用來教書講學和督促士子攻讀學習的地方。有教育士子的辦法,沒有教育士子的資本。空腹饑餓修業(yè),有志之士都還難做到。何況要在限定的時間里,考查比較他們的六藝。而讓他們自己去尋求飲食,這不是用來施予儒林恩惠的辦法。教育士子要有求學費用的保障,這理應是書院的急務呀。
清流書院在城關的東邊,靠著北山的南邊。環(huán)峰群列,郁郁蒼蒼。俯視龍津河,三港匯流,旋繞瀠洄蜿蜒在它的邊際。它門堂齋舍全都具備。以前有田租收入,作為書院講學者薪酬,而生童的求學費用就空缺了。道光四年,前任黃公樂育人才。和城里紳士商量撥出樊廟祭田十五石,作為按考課給獎賞的費用,用意是很良好而深厚的。然而還沒有經過四年,我在此暫任縣令,就已經歸于烏有了。王陽明先生說:“作為書院,是用來匡正輔佐學校所不足之處的”。所以想要振興學校,就要振作文風,想要振作文風,應該要養(yǎng)士氣。假使經費沒有辦法籌措,沿襲舊的制度,按月考查。只博取官府考課的虛名,少有獎勵的實惠。降服于六藝的人只十分之一,受困于飲食的人有十分之九。哎,在這任職的人,怎么可以坐看士氣受饑餓影響而一天天泄氣,而不能有少許優(yōu)待照顧呢!
于是為它盡心謀劃,捐出養(yǎng)廉銀購田十一處。以及前任葉、易二公已斷的充公項目,購置田五處??汤赵谟谑^上,以傳留后世到永久。其經理的人,賞罰的規(guī)定,斟酌立出一個章程,不要濫用不要吝嗇。事情則是先創(chuàng),其實也是因循常規(guī)。既不失前人的美意,而從此獎勵就有資本了?;ハ嘤^摩學習,日漸日新月異,就要看到人文蔚起了,而學校也將日益昌隆了。原有基礎不要讓壞了,還要擴大范圍,充實內容,則在于后面和我同心的人了。
東魯喬有豫記。
縣主喬有豫在道光七年內捐出薪俸錢一百九十八千文,置買雷光化倉里土田六處。小地名高坑李家陂,又鋪下嘏大窠口,又谷碌坑尾,又琵琶坑,又高坑,又楓木??等處。共載租米九石七斗,租斗共載漕運上繳的官糧三斗一升三合九勺六抄。
又在道光九年內捐出薪俸錢五十一千六百文,置買賴榮、賴魁倉里土田五處。小地名中地垠樹下,又棟背,又墓山下,又社公背前,又源坑等處。共載租米三石五斗,暫減五斗,實田租米三石。
縣主葉縉光在道光六年內,斷充公項錢四萬文。置買曾長祥倉里大橫溪嶺頭??田,租米三石,官斗內抽租米二石二斗。
縣主易致堂道光五年內,斷充公項錢三萬二千文。置買馬羽鶴,倉里、高坑、山梨??,又細瑕小坑,又細瑕凹上??,杉木??,小坑口,竹高坡,欹坑口凹里,又凹上??等處。共載田租米三石一斗。
耆民伍親賢道光九年內,捐助倉里嚴坊劉山坑田,租米八斗二升,苗米二升四合四勺;又坊里下窠崗田瑕,田租米一石四斗,苗米四升二合;又坊里樓下半溪田租米一石,苗米三升。
職員陳嘉言道光十年內,捐助永里嵩溪圩坪尾庵門口田二丘。租米三石,苗米三升九合七勺抄。
觀瀾書院田租
一、田坐落坊郭里小嵩鋪。小地名楓子??,租米二石,載苗六升。內劉發(fā)茍捐助一石,其一石去價一萬零七百五十文。內童聯(lián)高助錢六千文。代完北里四圖四甲,僧保純花戶二錢三分。又代完寺租東華山花戶一錢七分八厘。
一、曾時升、允升兄弟助田,租米二石正。坐落南郊外,地名沙糖坑,遞年納津貼三百文。又助北河背店租,遞年一千二百文。
一、洋坑租米三斗正。
巫履端《觀瀾書院寄侄詩》
巫自榆
漁滄岸上路,彼此遞詩筒,廬水花前月,伍句。小山扇底風。晏句。每揮黃卷字,來慰白頭翁。獨怪南窗阮(注:阮侄的代稱),殘箋不托鴻。
雷可升《西峰草堂詩》前后進泮者以百計。在靈地祖祠背后
地僻無塵俗,耽幽飲石泉。鳥啼疏竹外,人坐落花前。池小常棲月,松高不計年。簾開風入戶,微動伯牙弦。
其 二
不共蛟龍變,何妨木石居。棋聲簾外靜,花影月中疏。洗硯逢山雨,烹茶飲露蕖。歸期今正邇,無俟寄雙魚。
雷可升《偕賴無端重游東壁山房》
在賴坊村中,山水樹石俱入古
重至藏書所,登臨眼界空。千家煙樹里,萬畝畫圖中。海日朝先白,晴霞晚更紅。晨昏無限好,還問應門童。
其二
地接真仙境,近豐山.堂臨古木邊。入門山到戶,穿徑竹垂肩。亭臥紅絲石,池藏綠玉天。莫將詩朗誦,驚起白龍眠。
其三
是館云多景,人工補更全。東西青紫桂,濃淡白紅蓮。雨過云如馬,冰堅雪滿天。眼前詩句在,獨鳥破寒煙。
讀后:
讀清流道光縣志(卷之五 學校志 《龍津書院課士田產記》觀瀾書院田租)
清流城關除了龍津書院,在觀瀾亭邊還有觀瀾書院。從下面的詩里還可以找到在靈地祖祠背后的西峰草堂,在賴坊村中東壁山房,這些應該是當時比較有影響的清流書院了。
課士指考核士子的學業(yè)。《清史稿·選舉志一》:“課士之法,月朔、望釋奠畢,博士廳集諸,講解經書。”大意是:考核士子的辦法:每月的初一、十五,在學校設置酒食奠祭先圣先師后,在博士廳集中諸多士子,講解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