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歲月】哈爾濱圣·伊維爾教堂
圣·伊維爾教堂,位于哈爾濱市道里區(qū),于1907年的夏天開始建設,準確開工日為1907年的5月27日,建成時間是1908年12月3日,也就是光緒三十四年那年的農(nóng)歷十一月初十。實際就在這座教堂建成之前的11月14日,大清皇帝就已經(jīng)駕崩了。
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中國風起云涌,很快就從關內(nèi)波及到關外的哈爾濱地區(qū)。義和團與俄國軍人進行了激烈的交戰(zhàn),戰(zhàn)斗中死去了很多俄軍軍人。1904年在日俄戰(zhàn)爭中也死去了很多的俄國軍人,為了紀念這些逝去的生命,安慰死者的亡魂,沙俄外阿穆爾軍區(qū)司令官契恰科夫中將及下屬軍官們、士兵們自愿捐款,在道里軍官街修建這座教堂。這也是駐哈爾濱俄國外阿穆爾軍區(qū)的軍用東正教教堂。它的設計師是在哈爾濱有些名氣的康?赫?德尼索夫,他還設計了中東鐵路俱樂部。建成教堂的那天,俄國東正教符拉迪沃斯托克教區(qū)大主教葉甫謝維來到哈爾濱,為伊維爾教堂祝圣。這座教堂用俄文稱呼就是Свято-Иверская церковь。
教堂建成之后,曾為這些陣亡的軍人們進行祈禱,并將這些陣亡將士骨灰移至教堂埋葬,陣亡者名字刻在教堂墻壁上。教堂有3個祭壇,折衷主義建筑,磚木結(jié)構,外觀巍峨挺拔。教堂平面呈希臘十字式格局,南北寬22米,東西長26米,高27米,西側(cè)為主入口,南北方向各有一個入口。正面上方有大型鼓座,鼓座上有一大四小五個蔥頭頂,四個小蔥頭頂以大的為中心,分布在十字形端點。主入口對面是圣壇,主入口上方有鐘樓,伸出屋面,有一方臺,方臺上仍有鼓座,二層花瓣裝飾,鼓座上又有一個蔥頭。建筑總面積為555.8平方米。這座教堂還得到了尼古拉二世沙皇皇后費奧多羅芙娜的庇護。
距離教堂西北二十米遠,有一幢俄羅斯風格的平房,它是伊維爾教堂附屬的“亞斯立”公共護養(yǎng)兒童會的遺址。這幢俄羅斯風格的平房,是伊維爾教堂附設的“亞斯立”公共護養(yǎng)兒童會。“亞斯立”公共護養(yǎng)兒童會在當時很有名氣。
圣伊維爾教堂奠基人契恰科夫中將,當時是俄國外阿穆爾軍區(qū)司令官。他在哈爾濱生活了近十年的時間。他對哈爾濱這座城市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契恰科夫中將,他出生于1852年,在參謀部大學畢業(yè)后,服役于近衛(wèi)騎兵炮團,參加了1877年——1878年的俄土戰(zhàn)爭。后為烏克蘭敖得薩軍區(qū)司令助手,成為騎兵團富有經(jīng)驗的軍官及司令部優(yōu)秀軍官,并榮任阿穆爾軍區(qū)司令部的軍官職務。這是哈巴羅夫斯克最榮耀的將軍,曾獲六枚俄國勛章及十六枚國外勛章。
1900年,中國發(fā)生義和團運動,初期在關內(nèi)發(fā)展,在六月份的時候開始波及到東北及哈爾濱。契恰科夫率領援助中東鐵路護路隊的俄軍部隊,從雙城子出發(fā)開赴寧古塔。他的部隊于6月12日,與中東鐵路沿線杰尼索夫上校率領的三百人護路隊會合。將義和團鎮(zhèn)壓了下去。由于契恰科夫鎮(zhèn)壓義和團有功,于1901年晉升為中將。
在此我要先說說中東鐵路護路隊和沙俄外阿穆爾軍區(qū)這兩支隊伍的稱謂:
早在1897年中東鐵路開工建設之前,沙俄政府就從里海地區(qū)招募了第一批護路隊,第一、二、五、十、十一哥薩克騎兵連,總共人數(shù)為750人。在1898年的1月份乘“沃羅涅什”號軍艦駛向海參崴,6月份開始進駐哈爾濱和中東鐵路沿線各地,并在哈爾濱的西香坊建立了中東鐵路護路軍司令部。這是這支隊伍初始的情況。要知道這五個騎兵連都是由哥薩克組成的。
1898年的12月份,沙俄政府又組建了第二批的第三、四、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騎兵連。共計人數(shù)1390。在1899年的3月份從敖德薩乘上法國的“阿爾卑斯”號輪船前往海參崴,然后進駐哈爾濱或中東鐵路沿線各地。
在1899年期間,又開始組建了第三、第四、第五批護路軍進入中東鐵路沿線各地及哈爾濱??偣策M行了五次招募兵員。最后護路隊的人數(shù)竟然達到了一萬一千多人。在沙皇的心里或者說在整個俄羅斯這個民族的心里就是有一個向外擴張的心理。自然整個中國的東北地區(qū)他們都想納入俄羅斯的版圖。1900年,這個庚子年這個機會來了!
在1901年的2月份他們就將中東鐵路護路隊這塊招牌撤掉,換成了沙俄外阿穆爾軍區(qū),并且還裝備了炮兵部隊。哦,我們弄明白了,原來的中東鐵路護路軍并不是真正的護路軍,而是等待中國尋找機會的沙俄駐外部隊!這支外阿穆爾軍區(qū)隸屬于俄羅斯邊防獨立兵團,司令部就設在哈爾濱。實際上就是俄國邊防兵團的一個軍區(qū)。想想看,一個國家的軍隊駐扎在另一個擁有主權國家領土上不是侵略又是什么呢?
中東護路軍并不是護路的,這原來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勾當。那么 真正的中東鐵路護路軍是否存在?答案是:存在!那就是外阿穆爾軍區(qū)鐵道旅團! 這是1903年4月7日由尼古拉沙皇二世親自批準的。司令部也設于哈爾濱。它的任務是專門保護中東鐵路運輸安全,護送來往貨物。首批部隊4 獨立營(每營6 個連,每連325 名士兵)于1903年9 月16 日進駐哈爾濱。其實,這個鐵道旅團才是真正的中東鐵路護路軍!歷史已經(jīng)證明1898年成立的所謂中東鐵路局護路軍,“護路”是假,侵略才是真!
1901年的2月份,外阿穆爾軍區(qū)的這塊牌子就掛了出來,同年的6月,契恰科夫中將就來到哈爾濱擔任俄軍外阿穆爾軍區(qū)的司令這一職務。成為哈爾濱的最高軍事長官了。他在那個時候真是風光無限呀!
義和團的運動被鎮(zhèn)壓了下去,俄國勢力控制了整個東北。按理說,俄國人的部隊進入東北的目的就是要鎮(zhèn)壓義和團,保護中東鐵路,如今義和團被鎮(zhèn)壓下去了,一切都處于平靜狀態(tài),俄軍應該退出東北地區(qū)回到俄國境內(nèi)吧?可是俄國人偏不撤離。他要牢牢地駐扎在中國的東北了。俄國佬賴在東北不走,大大地影響了日本人在東北的利益。為了各自的利益,他們兩國相互看著就是不順眼,終于1904年的時候在中國的遼東半島上掐了起來。一直打到1905年,結(jié)果俄國毛子失敗了,日本鬼子贏了。最后在美國人的撮合下,俄國被迫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國的樸茨茅斯同日本簽訂了《樸茨茅斯和約》。
樸茨茅斯和約中規(guī)定將中東鐵路的分成兩段,以寬城子(長春)為界,南端到大連為南滿鐵路歸屬日本人;以北為北滿鐵路依然歸俄國人占據(jù)。俄國戰(zhàn)敗后把在南滿的部隊撤至北滿,使北滿中東鐵路沿線俄軍增至7萬多人,僅哈爾濱一地就有3萬多人。這次戰(zhàn)爭中為戰(zhàn)死及傷死42000人 ,病死11170人,傷146032名。
1907年,為紀念在日俄戰(zhàn)爭中陣亡的俄國將士,契恰科夫中將籌劃與外阿穆爾軍區(qū)士兵共同捐資修建了圣伊維爾斯教堂。契恰科夫中將帶領外阿穆爾軍區(qū)士兵修建了圣伊維爾教堂,建立了慈善機構,救濟傷員和陣亡下級軍官的遺孀及子女,并且又建起幼兒學校,安排軍官子女就讀。他不止一次受到俄羅斯皇家軍隊最高統(tǒng)帥部褒獎,曾獲得圣·弗拉基米爾勛章及佩劍。
圣?伊維爾教堂建好后,很多的俄羅斯人都前來做禱告。那時候,每逢禮拜六和禮拜天,教堂鐘樓的大鐘就會敲響。此刻,住在附近的、在街上行走的、正在干活的俄羅斯人,就會朝著教堂的方向站立,并在胸前劃十字祈禱,為自己為家人朋友,為這個世界祈福。待鐘聲過后再繼續(xù)自己的行動。
在1910年那個秋天,契恰科夫患病休假治療。于1910年11月17日,他因患肺炎,病逝在莫斯科。
就在100年前的1920年的那個依舊寒冷的初春,有一支人數(shù)不多的白俄軍隊殘部悄聲進入哈爾濱,同來的還有一具棺槨,來到圣?伊維爾教堂……
這些神秘軍人從遙遠的西伯利亞帶來的這具棺槨,內(nèi)裝殮的竟是俄國白衛(wèi)軍的高級軍官卡普佩爾將軍 【Каппеь Владимир Оскарович】的遺骸。當時在俄羅斯是布爾什維克占據(jù)著優(yōu)勢,紅軍正在與白衛(wèi)軍進行激烈的戰(zhàn)斗,遼闊的俄羅斯疆土竟沒有安葬將軍的墓地!他們攜帶這具棺槨穿越漫長的西伯利亞和極其寒冷的貝加爾湖,本來打算葬在赤塔,但覺得那里紅色恐怖萬分嚴重,就只好拼著命將將軍的遺骸帶到了哈爾濱!他們就在伊維爾教堂的北側(cè)墻下安葬了卡普佩爾將軍的遺骸。這一埋就是八十多年……
卡普佩爾將軍
卡普佩爾將軍1883年出生于圣彼得堡。瑞典裔俄羅斯將軍,俄國內(nèi)戰(zhàn)期間白衛(wèi)軍軍事領導者。早年畢業(yè)于圣彼得堡軍事預備學校,后進入尼古拉耶夫斯科耶騎兵軍校和尼古拉耶夫斯卡婭軍校就讀。家庭和教育使他形成了忠于俄羅斯君主制的政治態(tài)度。一戰(zhàn)期間在俄羅斯帝國陸軍第一軍第247步兵團擔任軍官。俄國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成為活動在伏爾加河流域著名的白衛(wèi)軍將軍,1919年12月起受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將軍【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олча?к】指揮。
第一次世界戰(zhàn)中,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當時統(tǒng)領俄國黑海艦隊的高爾察克海軍上將,為了籌備軍費購買武器,從1914年開始向外國預借了大約五百噸黃金。但是俄國隨后爆發(fā)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被革命者推翻。沙皇的黃金原本分批保存在英國、法國、波蘭等國的銀行里,后被取回來保存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金庫內(nèi)。當時俄國正面臨德國的入侵,于是沙皇將一部分黃金運到了喀山。十月革命后,布爾什維克占領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喀山等城市。占領喀山的紅軍出于安全考慮,并沒有將黃金取走,依然將這批黃金保存在喀山。但這批黃金卻被卡普佩爾將軍發(fā)現(xiàn),隨后他就下令將沙皇這些黃金裝運在車上,率領部隊開始向鄂木斯克進發(fā),并將這批黃金交到了高爾察克海軍上將的手中。
高爾察克海軍上將
1920年1月,由于蘇俄紅軍的猛烈反攻,高爾察克海軍上將將首都由鄂木斯克遷往伊爾庫茨克,帶領一百二十五萬人冒著零下六十度的嚴寒橫穿六千公里的西伯利亞荒原。他們在風雪中行進,抵達下烏丁斯克的時候,獲知伊爾庫茨克爆發(fā)了起義,政權轉(zhuǎn)移到社會革命黨與孟什維克組織“政治中心”的手中。他命令卡普佩爾將軍率領部隊反攻。而這時候,支持高爾察克的英法以及哥薩克頭領謝苗諾夫?qū)④姷热?,見白衛(wèi)軍大勢已去,于是就放棄了對高爾察克的支持。另外當時的工人與農(nóng)民也組織了游擊隊截斷了協(xié)約國與捷克兵團去海參崴的退路。此時護送高爾察克的捷克兵團,也是彈盡糧絕,為了保全自己部隊,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就把高爾察克交給了“政治中心”。
就在此時卡普佩爾將軍為了拯救高爾察克,率領部隊進行了一場蘇俄內(nèi)戰(zhàn)歷史上最悲壯的千里大行軍。1920年1月20日,因路途遙遠和惡劣天氣,部隊行軍速度緩慢。途中卡普佩爾將軍因急于趕路跌入冰窟,造成下肢嚴重凍傷以至截肢,因凍傷截肢又染上了壞疽癥,最終于1920年1月26日死去??ㄆ张鍫枌④娫谌ナ狼?,招集部下在自己身邊,勉勵他們繼續(xù)前進,盡快解救被困的統(tǒng)帥高爾察克。卡普佩爾將軍死后,他的部下攜其棺槨繼續(xù)向伊爾庫茨克進軍。
1920年1月15日,從莫斯科“契卡”(肅反委員會)來的人對高爾察克上將和他的內(nèi)閣總理佩利亞耶夫進行了兩周的審訊。列寧親自下達了“秘密處決”高爾察克的命令,并特別指出絕對不能公開發(fā)表這個消息。2月7日清晨,一隊紅軍戰(zhàn)士把高爾察克海軍上將和他的內(nèi)閣總理佩利亞耶夫帶到已經(jīng)冰封的安加拉河面上。高爾察克海軍上將點燃一支煙,默默地吸了起來?;剡^頭來詢問內(nèi)閣總理佩利亞耶夫:他們怎么沒有宣判呢?他的眼神中只有幾絲不解,卻沒有一絲哀怨與仇恨。
那天安加拉河上的清晨十分寂靜,高爾察克上將剛剛吸完了煙,槍聲隨即響起,高爾察克上將向后仰身掉進那事先已經(jīng)鑿開的冰窟窿里……
也許就在同一個早晨,卡普佩爾將軍的殘部,攜其棺槨從伊爾庫茨克郊外開始,向著赤塔奔去。很快又向哈爾濱奔去……
據(jù)說在1927年的時候,在主教季米特里和基輔音樂學院自由藝術家芭拉諾娃波波娃的倡導下,圣伊維爾教堂創(chuàng)辦了哈爾濱音樂訓練班,開設了鋼琴、小提琴和聲樂課程學習班,就是這個學習班為哈爾濱這座城市培養(yǎng)了一大批音樂人才。也許就是這些音樂人才為后來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968年,當時的紅衛(wèi)兵把這座教堂包圍起來,此起彼伏地喊著要搗毀伊維爾教堂。那些教堂神職人員就住在鍋爐房附近的宿舍里。當時有個為神職人員做翻譯的人,還叫這些紅衛(wèi)兵跟著他去找宗教局交涉。但威武的神氣十足的紅衛(wèi)兵那里肯聽?就直接闖進了教堂,進行打砸搶。教堂里墻壁里放著骨灰盒,盒上有戴大蓋帽的俄國軍人照片。教堂有一些金銀飾品、銀燭臺等各種家什,都用藍玻璃盒罩著,后來全都被人搶了……
后來又涌進去了一些當?shù)鼐用?。從此,圣伊維爾教堂僅僅剩下了一個殘殼……
1970年,哈爾濱市政府將這座教堂分給服裝三廠做廠房。教堂南側(cè)小院里服裝三廠,教堂是三廠的一個車間。每年服裝三廠還要向宗教局交納租金。那個年代宗教局早已喪失了保護教堂的責任,完全墮落成為了專門收取租金的愚蠢衙門。
伊維爾教堂首任掌院司祭謝爾蓋·普羅杜倫
圣伊維爾教堂從創(chuàng)建到毀壞,共有八任掌院司祭。
高爾察克雕像
很多年很多年之后,當紅色帝國塌陷了之后,就在安加拉河的岸上,樹立起一座紀念碑,碑上站立著,他的雙目緊緊地盯在安加拉河的河面上,他曾經(jīng)被槍殺的那塊河面上……
2006年12月,俄羅斯政府經(jīng)中國政府同意,派來人員于14日在哈爾濱尋找卡普佩爾將軍的尸骸。19日,卡普佩爾將軍的遺骸在圣伊維爾教堂墻壁下被起出,遺骸是裝在一個鐵制的靈柩里。將軍終于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國了,過去是人民的敵人,而如今卻以英雄的名義回家!卡普佩爾終于可以再見到了那面飄蕩在俄羅斯上空的三色旗!
歷史走到了今天,仿佛一個輪回。
2007年1月13日,卡普佩爾的遺骸安葬在莫斯科的頓斯科伊修道院。
2008年,哈爾濱市政府在教堂正門右側(cè)懸掛著一塊'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
2017年,哈爾濱火車站北廣場進行規(guī)劃改造的時候,將圣?伊維爾教堂重新翻建了。
圣?伊維爾教堂正在復建中
復建后的圣?伊維爾教堂
孫雷
2020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