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俺在廣州,懷揣著健胃消食片,正以一天胖3斤的走勢,四處解饞呢,我尋思著揣夠10斤必須得返鄉(xiāng)了,不然遣返都得按超重行李算錢。
廣州介地界兒,咋這么熱呢?一下飛機,就跟被塑封了似的,熱得都快吐著舌頭,耷拉著腦袋爬地上了。還沒干什么呢,坐那兒就干出汗,別說做飯了,吃口飯,都滿身大汗,不了解我的人,估計沒人把我當吃海鮮的,到像是個撲騰著撈海鮮的。以前,我吃飯只要一出汗,我姐就拿手指頭杵我腦袋“你拉車的呀?”,所以,茲要一吃飯出汗,我就特緊張,怕暴露了職業(yè)。
今天和好友終于在廣州接上頭兒了。她對我真好啊,這次表現(xiàn)不俗,沒捏我的胖臉蛋子,就直接拉進黃振龍給買了杯涼茶,美其名曰說是解渴,潤嗓子。仰脖兒一灌,我的臉立馬兒都扭曲了。關于涼茶如何?暫不分解。反正,我許諾等她去北京,我足足給她喂一頓豆汁兒和老北京的麻豆腐。想吃烤鴨?門兒也沒有!
這一下午,從廣州酒家,吃到了天河的杏花村,再到許留山,最后送我回去,又在路邊攤兒搓了碗云吞。我這肚子是一刻沒得閑兒,明天從早茶開始還有整整一天呢。如今,我出門搓飯,不帶相機了。朋友都覺得我給她們丟人現(xiàn)眼,那種驚心動魄指數(shù)不低于帶一傻姑娘進城。
在廣州,最不適應的,還是語言。要說,我打小兒沒少聽學友和beyond啊,那些粵語歌,我從前唱的好著呢,現(xiàn)在則深深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了。其實,不吹牛哈,以我的語言天賦,扔在非洲都興許能聽懂幾句,可在廣州,是一句都不明白。人家說什么,我都點頭兒。朋友問“你聽得懂嘛?”我還是點頭兒。她隨即表揚我“哦,好醒目。”(翻譯,醒目在粵語的意思是:聰明。這不罵人呢嘛?)
夜深了,不再聊了,人在他鄉(xiāng),一點兒沒惦記家,你也別惦記我,我挺好的,就是特撐,嗝兒~~~~
順祝,周末愉快,嗝兒~~~
如何發(fā)面:
原料:酵母1茶匙(5克)、溫水50ml、面粉200克、和面的水約150ml
做法:
1)將酵母倒入溫水中,攪拌均勻后放置5分鐘。
2)在大碗中放入面粉,將酵母水慢慢分次倒入,邊倒水,邊用筷子攪拌,直到看見面粉開始結成塊。
3)此時用手反復搓揉,待面粉揉成團時,用濕布或者保鮮膜將大碗蓋嚴,放在溫暖的地方,靜置1小時左右(冬季需要2小時左右,如放在暖氣邊,則是1小時)
4)面團膨脹到兩倍大,且內(nèi)部充滿氣泡和蜂窩組織時,發(fā)面就算完成了。
5)要想蒸出好的饅頭,最好此時能用手繼續(xù)揉壓面團,將里面的空氣擠出,然后蓋上保鮮膜或濕布,待面團再次膨脹后,再用于饅頭,包子,發(fā)面餅,豆包等的制作。
超級啰嗦:
**融化酵母粉的水一定要用溫水,水溫不燙手為原則,調節(jié)好溫度后再放酵母。水溫過高會將酵母菌燙死,溫度過低則無法激活酵母,都起不到發(fā)酵的目的,同樣的道理,酵母水也不能放入微波爐中加熱。
**面團要放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冬天可以放在靠暖氣周圍,但要避免陽光直射,務必加上蓋子,以免面團風干開裂。
**一般情況下,面粉和酵母的比例為:200克面粉加入5克酵母粉。
**我平時喜歡用安琪angel這個酵母牌子小紙袋包裝的發(fā)酵粉,比塑料袋包裝的好用,個人偏好罷了。
饅頭的做法
原料:發(fā)酵面團400g、蒸鍋,紗布
做法:
1)在面板上撒上干面粉抹平,取出發(fā)酵好的面團用力搓揉,直到面團表面光滑為止
2)取適量的面搓成長條型,切成乒乓球大小的塊,即:下劑子。
3)將切好的劑子用手整出形狀,放在干面粉上再次發(fā)酵10分鐘;
4)蒸鍋中加入冷水(高度約為蒸鍋的1/5即可),將紗布過水后擠干鋪在籠屜上,放入饅頭生胚。
5)大火將水煮開,看到鍋中往外冒蒸汽,調成中火蒸8分鐘(如果鍋大,或饅頭多,適當延長時間)
6)饅頭成熟后關火,不要馬上揭開蓋子,靜置五分鐘后再出鍋,這樣的話,饅頭不會回縮。
超級啰嗦:
**饅頭需要的面胚是經(jīng)過發(fā)酵的,也稱:“活面”。這種面制熟后,口感非常柔軟,嚼起來能感覺帶有彈性,內(nèi)部組織很蓬松。這種面,還適合做發(fā)面餅,包包子,包豆包等等,留待以后我們再一一介紹。
**蒸饅頭有三個關鍵:一定要涼水下鍋、水開后保持中火、熄火后加蓋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