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岐黃盧話】盧尚嶺運用柴胡藥組治療高熱經(jīng)驗舉隅


欄目介紹
為紀念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盧尚嶺教授從醫(yī)、從教50周年,盧尚嶺名醫(yī)傳承團隊與中醫(yī)傳承輔助平臺聯(lián)合推出【岐黃盧話】專欄,發(fā)布盧尚嶺教授的臨床經(jīng)驗。本期為岐黃盧話2015年第9期。


⊙作者: 曹志群 ⊙編輯:小余


我院內(nèi)科盧尚嶺教授對各種高熱癥,善以柴胡為主組方,頻收效驗。現(xiàn)舉要如下。


1 病毒性心肌炎,施以柴積翹藍


病毒性心肌炎臨床多責之邪毒外犯,內(nèi)舍于心。初期常見高熱,咽痛,胸悶心悸,舌紅苔黃,脈數(shù)等癥,證屬“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zhèn)餍陌薄1R師常以柴胡、連翹、枳殼、板藍根為一藥組加減治療,重用柴胡辛苦性涼,清香透氣,以清熱舒郁解毒。四藥合用,清透并舉,具有疏郁清熱,宣暢氣血,清心除煩,涼血解毒,利咽消腫之功。


典型病例:周某,男,11歲;1996年4月16日初診。心肌炎病史3月余。1天前突發(fā)高熱,體溫39.8°C,伴神疲乏力,胸悶憋氣,咽痛紅腫,納呆,便干,舌紅苔黃,脈數(shù);查心肌酶譜;LDH 5400/L,CK 2120/L,AST 800/L。辨證為邪熱內(nèi)蘊,犯于心包。治以清熱解毒,疏氣達邪。擬方:柴胡15g,連翹20g,枳殼15g,板藍很15g,夏枯草30g,石膏45g,焦山楂10g,炒谷、麥芽各15g;水煎服。日1劑。二診:服藥1劑后熱退,共服3劑,現(xiàn)精神好轉(zhuǎn),仍感咽痛不適,胸悶,食欲增加,舌紅苔黃,脈數(shù),上方去石膏,加射干15g,砂仁9g。水煎服,3劑,日1劑。三診:患者未再發(fā)熱,咽痛消失,唯感胸悶心悸,納可,二便調(diào),舌淡紅苔薄黃,脈數(shù)。更方調(diào)治1月余,癥狀基本消失。查心肌酶譜已恢復正常。


2 急性膽囊炎,治以柴芩赤黃


急性膽囊炎或慢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常為濕熱內(nèi)蘊少陽膽腑,證屬濕熱蘊積,少陽樞機不利,膽腑通利不暢。盧師常以柴胡、黃芩、赤芍、大黃為一藥組,用柴胡入少陽膽經(jīng),清熱和解少陽。四藥合用具有和解少陽,瀉熱利膽,通腑導滯的作用。


典型病例:孫某,女,39歲。高熱、寒戰(zhàn)、脅痛2天。自述既往有膽囊炎病史,2天前因飽餐油膩出現(xiàn)高熱,體溫39.2℃,寒戰(zhàn),口苦,惡心嘔吐,胸脅脹痛,納呆便秘,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查體;急性病容,鞏膜無黃染,心肺(一),腹平軟,莫菲氏征陽性,查血WBC11x109/L,N 0.82,L 0.18。辨證屬濕熱蘊積膽腑。治以清熱化濕,利膽降濁。擬方:柴胡20g,黃芩15g,赤芍20g,大黃9g(后入),枳實20g,敗醬草30g,砂仁9g,薏苡仁30g,竹茹9g。水煎服,4劑,日1劑。二診:服藥2劑后熱退,大便通暢,現(xiàn)體溫37.2℃、仍有惡心納呆、脅痛,舌紅苔黃,脈弦。上方改大黃6g,加玄胡索12g,清半夏12g。水煎服,日1劑。加減調(diào)治半月余,諸癥消失


3 流行性感冒,用以柴葛銀膏


盧師善以柴胡配葛根、銀花、石膏為主組萬,治療流行性感冒,四藥組方以清熱解肌,發(fā)汗退熱,祛風解毒。


典型病例:姜某,男,28歲。199742日初診發(fā)熱、咽痛4天?;颊?/span>4天前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40.1℃,惡風,咽痛紅腫,咳嗽痰少色黃,頭痛面赤,納可,大便通暢,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查體;急性病容,扁桃體腫大,咽充血,雙肺呼吸音粗,心臟(),血WBC7.6x109/LN 0.60,L 0.40。胸透;雙肺紋理增粗。辨證為溫毒犯肺,郁遏肌表。治以解肌清熱,宣肺止咳。擬方:柴胡20g,葛根30g,石膏60g,銀花30g,連翹20g,桑葉20g,浙貝母15g,炒杏仁10g,板藍根15g,馬勃12g(包煎)。水煎服,3劑,日1劑。二診:服藥2劑,高熱即退,頭痛、肢節(jié)煩痛消失,咳嗽咽痛亦減,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易方如下;桑葉30g,白果12g,射干12g,炒杏仁10g,浙貝母15g,桔梗12g,牛蒡子10g(包煎),銀花30g,僵蠶10g。水煎服,服藥3劑,諸癥消失。


4 泌尿系感染,取以柴翹蛇蒲


泌尿系感染,盧師常用柴胡、連翹、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為主組方。四藥合用可奏解肌清熱,涼血解毒,通淋利尿之功。


典型病例:呂某,女,34歲。1997419日初診。高熱、腰痛、尿痛6天。患者1周前腰痛,尿頻急灼痛,隨即出現(xiàn)高熱,體溫39.2℃,惡寒,頭痛,全身酸痛,伴納呆惡心,舌紅苔黃,脈數(shù)。查尿WBC(+ + +),血WBC 12x109/L,N 0.80,L 0.20。辨證為濕熱毒甚蘊于膀朧,上犯少陽。治以清熱解毒,通淋利濕,和解少陽。擬方:柴胡30g,連翹20g,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30g,黃芩15g,萹蓄12g,薏苡仁30g,竹葉6g。水煎服,3劑,日1劑。二診:服藥3劑后熱退,頭痛,周身酸痛,納呆惡心等癥消失,腰痛、尿灼痛頻急減輕,舌紅苔黃,脈數(shù)。治以清熱通淋為主,加減治療1月余,諸癥消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發(fā)熱的六經(jīng)辨證(之十)——腎結(jié)石積水高熱
頑固高熱經(jīng)方實踐
高熱不退這里看,這個方子拯救你
解表退熱湯治流行性感冒高熱不退等癥
聶惠民用經(jīng)方治療疑難雜病經(jīng)驗舉隅
【山東棲霞牟永昌:學術(shù)思想簡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