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六神磊磊讀唐詩丨我只留下了六首詩,但還是無冕之王




  歡迎來到盛唐。


  當(dāng)我們游覽的小舟,駛過之前窄窄的河道,你會發(fā)現(xiàn)水面忽然開闊起來,無數(shù)支流匯聚到一處,融成了一條浩蕩的大河。沿岸雄偉的山峰一座接一座,數(shù)不勝數(shù),有的甚至聳入云霄,那就是盛唐到了。


  這大概是唐詩最好的時光,最美的季節(jié)。唐詩里最牛的人、最牛的詩也出現(xiàn)在這個時候。


  雖然很多人說,后面的中唐才是最好的,那個時代的作者更多、詩也更多,但我始終覺得,盛唐才最光芒四射、猛人輩出,最讓人熱血沸騰。


  首先走到我們面前的,是一位來自山西的大高手,他的名字叫作王之渙。


  關(guān)于他的故事,我們先從一場著名的詩歌大賽說起。


  話說在唐代,有一些地方,是詩人們比拼誰更牛的地方,就好像武林中的華山。


  當(dāng)時,在山西的蒲州有一座樓,叫作鸛雀樓,一共三層,對面是中條山,樓前橫著滾滾大河,蔚為壯觀。


  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說,唐朝很多詩人都愛一窩蜂跑到鸛雀樓去寫詩,互相較勁,看到底誰最牛。


  要知道,唐代是什么時代?是詩人一個比一個厲害的時代,沒有一點兒底氣是不敢亂寫的。估計后世宋江之流到了鸛雀樓,也不好意思把“敢笑黃巢不丈夫”之類的打油詩寫上墻去。不像現(xiàn)在,阿貓阿狗都敢留個“某某某到此一游”。


  這一年,鸛雀樓來了一個大詩人,名叫李益。沒聽說過不要緊,記住他是唐代詩壇的一個高手就行了。眺望著壯麗景色,李益很感慨,揮毫潑墨,寫下了八句詩: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fēng)煙并是思?xì)w望,遠(yuǎn)目非春亦自傷。


  看著那揮灑淋漓的墨漬,李益嘴邊浮現(xiàn)了微笑。他知道,這首詩會流芳千古。


  果然,這首詩被人們爭相傳誦:牛,真牛!一首詩寫出了寥廓江天,嘆盡了古今茫茫,真不愧是高手。


  然而,它居然沒有成為鸛雀樓上最牛的詩,甚至連第二都排不上。這不怪李益,要怪只怪唐代的猛人實在太多了。


  另一個猛人來到了鸛雀樓。他叫暢當(dāng)。


  讀了其他樓上詩人的作品后,暢當(dāng)仰天長笑。看來這場比拼應(yīng)該由我來結(jié)束了。


  他寫下了一首詩,只有四句: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1]


  絕了。簡直絕了。


  這首詩,不但被許多人認(rèn)為壓過了李益那首,更是讓成百上千寫鸛雀樓的牛人們沒了脾氣。


  可以想象暢當(dāng)?shù)男那椋蝴X雀樓的詩,我這一首已經(jīng)寫絕了吧?還能比這景色更壯闊嗎?還能比這心胸更宏大嗎?


  能!這是唐代,沒有什么不能發(fā)生。


  這首詩仍然不是鸛雀樓上的第一名。有一個更猛的人飄然而來,登上這座樓。讓我們記住他的名字—王之渙。


  順便說一句,這個老兄在《全唐詩》里只留下了六首詩,其他的都散佚了。關(guān)于他的資料很少很少。


  王猛人上了鸛雀樓。自從當(dāng)年北周時修建它開始,一百多年間,已經(jīng)來過很多詩人,在這里留下了無數(shù)篇章。


  他一首一首地讀著,[2]發(fā)現(xiàn)這些詩歌之中許多都才華熠熠,霸氣十足,猶如銅墻鐵壁,封住了他的出路。


  他必須再辟蹊徑,再造高峰!


  然而猛人就是猛人。眺望著眼前的蒼茫落日、滾滾黃河,王之渙拿起筆來,寫下了四句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就是大唐的氣象,是大唐一代猛人的胸襟。


  由于這首詩太猛了,以至于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每一個啟蒙學(xué)唐詩的小孩子都會學(xué)這首詩。



  話說,王之渙先生也交了一些猛人朋友,其中最厲害的有兩個:一個是絕句牛人王昌齡,一個是邊塞牛人高適。


  他們之間是互相不服氣的。他們找各種機(jī)會比拼,看誰最猛。


  王昌齡可不是一般人。李白的七言絕句厲害吧?想想“朝辭白帝彩云間”“故人西辭黃鶴樓”就知道了。但是王昌齡的七言絕句恨不得比李白還猛,后人評論說“七言絕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齡”,“天生太白、王昌齡以主絕句之席”。


  高適,那也是個不好惹的。岑參的邊塞詩恐怖吧?想想“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就知道了。但是高適的邊塞詩恨不得比岑參還猛,比如眾所周知的“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猛人杜甫是怎么評價高適的?“獨步詩名在!”


  可想而知,要力壓這兩個猛人,讓他們徹底服氣認(rèn)

,有多不容易。但是我們的王之渙做到了。


  這一天下著小雪,三個人約著一起吃酒。正在推杯換盞之間,只見裙裾飛動,酒樓上來了幾個美麗的梨園女子,奏樂唱曲。她們唱的都是當(dāng)時最流行的詩,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


  一個歌女首先唱: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span>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微笑起來,伸出中指(我猜的,其實我也不知道他伸的是哪根手指)在墻壁上畫了一道:“我一首了?!?/p>


  又一個歌女唱道:


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

夜臺今寂寞,猶是子云居。


  邊塞猛人高適也伸出中指比畫:“我也一首了?!?/p>


  王之渙只是淡定地微笑著,雖然落后,但并不慌張。


  又一歌女開口唱了,是王昌齡的一首絕句: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tuán)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王昌齡得意揚(yáng)揚(yáng)地提醒王之渙:“喂,季凌兄(王之渙字季凌),我已經(jīng)兩首了,你怎么還沒開張啊?!?/p>


  一直很安靜的王之渙終于表態(tài)了。他說,剛才這幾個歌女品位不高,氣質(zhì)不好,還不如我家樓下跳廣場舞的,她們唱的曲子怎么能算數(shù)呢?


  他伸手指向最美麗的一個歌女,說:“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詩,我就承認(rèn)自己是擼瑟。如果她唱了我的詩,那你們就拜在我座下,認(rèn)我當(dāng)老大吧?!?/p>


  終于,輪到這個最美麗的女子唱了。王昌齡、高適都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緊盯著她的小嘴,看她會唱出什么來。


  只聽她檀口張開,唱的是: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寂靜。死一般的寂靜。


  王之渙回過頭來,微笑著看著王昌齡和高適。這首詩正是他的不朽名篇《涼州詞》。


  我們不知道,王昌齡和高適有沒有當(dāng)場下拜認(rèn)老大。


  但我們知道,后來的文藝批評家們爭論哪首絕句是唐朝第一,費(fèi)了很多口水。


  明朝的文壇霸主李攀龍說,要數(shù)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最猛。繼任的霸主王世貞說,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最猛。


  但清代的才子王士禎不服。他抱來了四首詩,說:我這四顆重磅炸彈,說每一顆都可以把你們的那些“最猛”炸了。


  這其中,第一顆是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第二顆是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第三顆是王昌齡的“奉帚平明金殿開”,而第四顆,就是王之渙的“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


  在后世,王之渙有一個大粉絲,就是章太炎。他就最愛王之渙的《涼州詞》,給了四字評價:絕句之最。



  大猛人王之渙這一生,只留給我們六首詩。


  這多半不是因為他懶,而是后人不給力,沒能把他的作品保留下來。由于詩文數(shù)量太少,今天我們幾乎都沒法研究他—他的風(fēng)格到底是什么樣的?其他作品的水平究竟如何?主要愛寫什么題材?更擅長五言還是七言?這都成了謎。


  他的事跡也很少有記載,后人只能從他和夫人的墓志銘里,才能搜羅到一點他的生平事跡。對這個人,我們真的了解得太少。[3]


  其實,他不但對于我們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對于同時代的詩人來說,也是挺神秘的。


  有一年,高適正在燕趙之地漫游,聽說王之渙在薊門,興沖沖地買了火車票去找他喝酒。要知道,自從當(dāng)年酒樓上那一次比拼唱詩之后,他們已經(jīng)有很多年沒見了。


  “王之渙呀王之渙,這些年里,我攢了不少好詩,我們一定要再拼一次,重定輸贏!”他想。


  可等他一路頂風(fēng)冒雪地趕到,四下打聽,卻怎么也找不到王之渙?;蛟S他已經(jīng)離開去遠(yuǎn)游了,或許高適聽說的消息有誤,王之渙從來就沒有到過薊門。


  高適惆悵無比,在返程的車站月臺上,他寫下了一首詩:


這賢能的朋友啊,終于是不能見到了;

我那小小的心愿,也畢竟難以實現(xiàn)。

走吧,走吧,什么也不多說了,

那思念的心,已讓我憂愁欲絕。


  今天,當(dāng)我們看著王之渙僅存的幾首詩、寥寥一點生平記載,也會產(chǎn)生和高適一樣的惆悵吧。


  不過,即便是這僅剩下的六首詩,也是首首精品。《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前面已經(jīng)說了。我們再來看一首《送別》。


  在唐代,“送別”幾乎是最難寫的題目之一。有多少才子都在寫送別,王勃已經(jīng)寫出了“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楊炯寫出了“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同時代的李頎也寫出了“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送別詩還能寫出新意嗎?


  但王之渙卻真的寫出來了:


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


  王之渙版本的送別詩,清新又自然。尤其一個“苦”字,真是神奇的筆法:詩人故意不寫離別的人苦,卻寫楊柳很苦,因為離別的人實在太多了,惆悵太深了,所以楊柳才苦于被攀折太多。


  連楊柳都苦不勝情,又何況是離別的人呢?


  他這首詩的影響力很大。后來李白把它的意思反了過來,寫成了另一首送別名作《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fēng)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李白也是說“苦”:因為春風(fēng)覺得人們的離別太苦,所以不忍心讓柳條變青。柳條一青,人們就要折了它去送別了。


  這是不是明顯是從王之渙的詩里化出來的?我看李白應(yīng)該給王之渙發(fā)個大紅包才對。


  你看王之渙這個人,他只保留下六首詩,其中就有唐詩里最好的五言絕句之一,最好的七言絕句之一,最好的送別詩之一。如果沒有這幾首詩,盛唐的天空都會塌了一角。


  季凌先生,你留給我們六首詩,已經(jīng)夠了。我們已不能再要求更多。



注釋

[1]“迥臨飛鳥上”,一說原本有八句,另外四句今天仍有流傳。但經(jīng)過千百年流傳和接受,大家都接受了四句的版本,覺得它更有味道。它的作者一說是暢諸。如果真是暢諸,那么他的年代比李益早,登上鸛雀樓的時間也應(yīng)該更早。

[2]我其實不太確定,每一個登樓的詩人究竟能不能見到前人題的詩。唐人李翰在鸛雀樓上搞派對,所寫的序中說“前輩暢諸,題詩上層,名播前后”云云,這樣看來,似乎樓上真的是留有字跡,能讀到的?

[3]王之渙在后世有一個大粉絲,就是章太炎,曾沉痛地說:“誦其詩而不悉其人之行事?!?br>

[4]高適《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贈》:“適遠(yuǎn)登薊丘,茲晨獨搔屑。賢交不可見,吾愿終難說。迢遞千里游,羈離十年別。才華仰清興,功業(yè)嗟芳節(jié)。曠蕩阻云海,蕭條帶風(fēng)雪。逢時事多謬,失路心彌折。行矣勿重陳,懷君但愁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他只留下六首詩,有人就說是唐朝第一
【唐詩成語19】王之渙之“更上一層樓”:看得遠(yuǎn),更要看得開
不屑考公務(wù)員的“少年天才”,卻成為了大唐的“全民偶像”
他現(xiàn)存詩僅六首,卻全是唐詩中的經(jīng)典,堪稱唐代的“無冕之王”
【閱讀】鸛雀樓:一首啟蒙唐詩的前世與今生
莫礪鋒話唐詩第一講:詩歌唐朝(6)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