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蘭老師。從今天開始,我將把自己近十年的教育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從培養(yǎng)孩子習慣入手,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希望大家喜歡。先提兩個疑問:
1、為什么有的孩子很獨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獨立完成?而且完成得很完美。
2、為什么有的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別人的輔助才能完成?而且結(jié)果不盡如人意。
這里的原因就在于孩子是否具有獨立的習慣。那咱們今天的培養(yǎng)的好習慣就是獨立的習慣。
咱們依然來提出第一個問題:
為什么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
第一、獨立自主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個性。首先這里存在一個誤區(qū),在咱們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對家長的話百依百順,這樣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就成為了家長口中的熊孩子,就該被打屁屁。
其實孩子聽話雖好,不過非常聽話的孩子其實并不一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對于這些兒童來說,如果太聽話了,可能就會磨滅孩子的個性,每個孩子都是天上掉下來的星星,如果所有的星星都長得一模一樣,那天空該是多么的枯燥呀!所以培養(yǎng)兒童獨立自主的個性比讓他學會聽話可能要重要許多。
第二、孩子獨立自主讓孩子更有責任感。很多家長把孩子當成“寶”,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做,所以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強。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教書,國外小孩很小就會為家里做事,家長哪怕是一點小事也讓小孩自己做。一來可以培養(yǎng)小孩的動手能力,而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讓孩子更快的適應學校生活與社會。
記得教一年級的時候,學校給班上每位孩子發(fā)了一些水果點心。班級有一個叫曉曉的孩子,用小手舉著香蕉,叫我過去,然后低聲更我說:老師請我?guī)兔冮_,好嗎?當時問了一下她:“曉曉,自己剝開,好嗎?”她回答說:“每次都是媽媽剝好了給我吃,我不會……”。還有就是有的孩子鞋帶松了,衣領也沒有理,也請老師代勞,他不知道怎么系,怎么理,即便偶爾系上一個,卻十有八九安錯了地方。很顯然在家里,都是媽媽爸爸代勞了。
之前在教師群一直在流傳著一個故事:有一個家長,送孩子上學,結(jié)果孩子忘帶了語文作業(yè)。孩子立馬就對家長說:媽,我語文作業(yè)忘帶了,你幫我送過來吧。等孩子媽沒走多遠,孩子又發(fā)現(xiàn)自己數(shù)學書忘帶了,又急忙借老師的電話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順便把數(shù)學書送過來。等家長帶來這些東西,這個老師直接跟孩子說,讓她收拾好東西和她媽媽一起先回家,今天的課不要上了。家長不解,這個上了45年的老教師說了這樣一句話:“學習這件事,重要的不是聰明,也不是努力,而是學生要知道這是她的責任,不可推卸。作業(yè)忘帶了,家長幫忙拿。那要是長大了,出身社會了,遇到其他事情,難道還要幫他做嗎?”
沒有自立,孩子即便成人也長不大,所以現(xiàn)在有一種病叫巨嬰癥,對父母存在強大的依賴!孩子為什么依賴性強?換個角度來看,很大可能是家長剝奪了孩子獨立的機會,沒有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實際上,孩子從學會走路就開始渴望獨立,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希望獨自探索世界的奧秘。可是我們的家長總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攬,捆住了孩子的手腳,綁住了孩子的思想。所以讓孩子養(yǎng)成獨立自主,懂得自己作為人的責任,咱們不以“愛”的名義去為孩子包辦一切,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第三,家長省心,老師喜歡。班上具有獨立自主習慣的孩子,更懂事,學習上沒有依賴的思想,生活上也能夠自理。印象很深刻,班上有很多有兩個寶寶的家長,大的上5年級,小的上二年級。大的晚上作業(yè)做完之后,主動幫助爸爸媽媽督促小的做作業(yè),爸媽省心不少。獨立自主的孩子,學習上從來不丟三落四,各科的老師都非常喜歡這樣的孩子。孩子在家里得到父母的充分的愛,學校老師喜歡,孩子是不是可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更加快樂的成長呢。
所以要盡早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那么咱們又面臨第二個問題:
怎么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
我交給班里家長的方法很簡單,就四步:
1、灌輸獨立思想。2、偶爾試著獨立。3、允許孩子反復。4、讓習慣成為自然。我就以分房睡為例。
以前有個讀二年級的家長,跟我投訴說她女兒睡覺的時候被同桌騷擾。下來了解到原來小女孩的同桌男孩小王午睡的時候總是靠著女孩,并且要扯著小女孩的頭發(fā),摸摸頭才能睡著,這可能和孩子平時的習慣有關……
更讓人覺得尷尬的是,有一天午飯后,這些小朋友都準備睡午覺了,小王經(jīng)過一個小女生旁邊時,順勢就坐了下來,然后親了那個小女孩一口,把他找過來,他說爸爸就是這樣親媽媽的……
小女孩的家長抱怨著,這臭小子才幾歲就這么不老實了……
我找來這個孩子的家長,然后家長十分苦惱,孩子分房睡就鬧。我和家長一起制定了分房睡的計劃。
第一步,灌輸分房睡的理念。因為平時孩子和父母睡慣了,一下子分開睡孩子會缺乏安全感。我先讓家長和孩子談心,舉一些班上分房睡的孩子的例子。比如說:小寶,你馬上就要7歲了,7歲是大哥哥了哦,應該在自己的房間睡覺了。你班上的好朋友都是在自己的房間睡覺啊,他們從5歲開始就自己睡了。”反復灌輸下,孩子就會逐漸覺得應該像班上其他孩子一樣分房睡。
有的孩子還是有些不愿意,這個時候就要挖掘不愿意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害怕,找出她擔心的東西,然后告訴她咱們屋子里面沒有。當然也有還是不行的孩子,這個時候可以先同一個房間不同床睡覺,之所以從同一房間分床睡開始,是為了讓孩子逐步適應和過度。待孩子適應之后,再分房睡更能讓孩子接受和理解。
第二步,嘗試分房睡。在家長的鼓勵下,孩子已經(jīng)有了分房睡的勇氣。咱們需要在孩子睡的床上下一些小功夫,因為在相對陌生的環(huán)境里,孩子會感覺緊張不安。父母可以在孩子睡的床上放些他熟悉、有親切感的物品,比如孩子日常玩的玩具、平時用被褥,可以很好地消除孩子的孤獨感。同時睡覺前陪孩子,咱們可以給孩子講故事、玩游戲、說說話。睡前適當?shù)呐惆?,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更有利于孩子接受和父母分開睡。
咱們都知道形成習慣需要1、高頻率。2、固化時間點。要讓這個形成習慣,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有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會更容易入睡。咱們每天應安排孩子在固定時間睡覺。
第三步,允許反復。有時候孩子可能因為做噩夢,或者情緒波動,會再跑到我們房間來,說她害怕,想和我們一起睡。咱們可以安撫孩子情緒,讓孩子陪著入睡。孩子的心情總有此起彼伏,偶爾破例可以讓孩子感到父母的愛,而父母的愛就是孩子希望變得更好的最佳激勵。堅持原則很重要,但懂得靈活變通也能讓孩子切實感到規(guī)則不是冷冰冰的控制,而是有邊界的愛。
第四步,長期堅持下來,習慣成自然,孩子就養(yǎng)成了獨立睡覺的習慣。
用這個方法,解決了困擾這個家長數(shù)月的問題,當然孩子獨立自主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咱們都可以按照這個簡單的模式來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
1、灌輸獨立思想。
2、偶爾試著獨立。
3、允許孩子反復。
4、讓習慣成為自然。
只有不斷的挑戰(zhàn)孩子才會越來越向上,只有舍得用孩子,他才會越來越能干。讓孩子早日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勝過日常的“長篇大論”,讓孩子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習慣,會“偷懶”的媽媽才能培養(yǎng)出能干的寶貝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里。之前微信圈瘋傳的幾張圖,
這里就是很多家長非常頭疼的事情:陪孩子寫作業(yè),所以明天單獨分享一篇關于培養(yǎng)孩子獨立習慣的應用篇:如何讓孩子獨立做作業(y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