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末初春時,采用艾灸或藥物敷貼的方法進行保健也是不錯的選擇。溫陽、健脾、祛濕的穴位有:
關元:即丹田,在肚臍下三寸處,是常用的保健要穴,有溫陽強壯的作用。
氣海:在肚臍下一寸半處,即肚臍和關元穴的正中間,同樣有溫陽、強壯之功,常與關元配合。
足三里:坐位屈膝,先找到膝關節(jié)外側有一明顯凹陷處(犢鼻穴),在這凹陷處直下四個橫指(三寸),按之有酸脹感的地方就是該穴位,是常用的保健要穴,有健脾、益氣、強壯作用。
中脘穴:在上腹正中,肚臍上四寸處,是健脾和胃最常用的穴位之一,也有祛濕作用,艾灸該穴位還可治療胃痛、腹脹、消化不良等。
三陰交:在足內踝高點直上四個橫指(三寸),小腿骨邊緣后面,按壓此處也有明顯酸脹感,是治療脾胃虛弱、內有水濕的要穴。
陰陵泉:屈膝后,在膝關節(jié)內側稍下,小腿骨邊緣后面,是利濕最常用的穴位。
(楊蔚然 楊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