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原創(chuàng),版權(quán)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zhuǎn)發(fā)分享
前段時間有一種論調(diào),在網(wǎng)上傳的沸沸揚揚,那就是當看到孩子哭鬧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冷漠式處理”。意思就是說,當孩子在哭泣或者是難受的時候,請不要理他,讓她自己哭累了自然就會想明白,自己該干什么還是干什么。但是這種做法真的正確嗎?中國父母們一定要注意了,這種做法已經(jīng)毀了很多外國寶寶,千萬不要重蹈他們的覆轍。
有很多例子都可以證明這一觀點,就比如說發(fā)明了“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哭聲免疫法”的創(chuàng)始人華生,他的這種雷厲風行,并且狠心的教育手段,直接導致了自己家庭的悲劇。大兒子自殺,女兒多次自殺未遂,小兒子年紀輕輕就離家出走了。
畢竟寶寶的心智還不健全,他們哭他們鬧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這時候家長采取冷漠式處理的話,其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非但不能夠培養(yǎng)他們成才,甚至還會取得相反的效果。
第一、會讓寶寶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內(nèi)向,甚至是自卑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一個充滿溫暖,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當自己難受哭泣的時候,都希望父母能夠及時的過來抱住自己安慰一下。尤其是寶寶時期的內(nèi)心是極其敏感和脆弱的,如果在他們傷心難過時放任不管的話,他們會變得內(nèi)向孤僻甚至是自卑,對他們的性格造成十分消極的影響。
第二、冷漠式處理,很容易讓親子間產(chǎn)生隔閡
看到自己家的寶寶哭鬧,還能無動于衷的父母們,也確實是十分心狠。沒有哪一個父母看到寶寶難受哭鬧還能無動于衷,如果真的狠心這樣做了,很容易會讓寶寶的內(nèi)心受到傷害,讓他們誤會自己的父母,根本就不愛自己,時間長了,甚至會產(chǎn)生親子間的陌生和隔閡,造成無法彌補的影響和危害。
所以說,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的愛遠遠要比無視要好得多,多給孩子關愛,是每一個父母的職責。那么看到寶寶們哭鬧,父母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么呢?
第一、及時的過去安慰孩子
看到自己的孩子難受哭鬧,家長們應該是孩子們的靠山,讓孩子感受到歸宿和溫暖。而不是應該冷漠處理,如果表現(xiàn)十分冷漠,肯定會讓孩子的內(nèi)心受到傷害,而如果及時的過去安慰和陪伴,才能夠讓他們的心里得到平衡,止住內(nèi)心的悲傷,以便于讓事情得到一個更好的解決。
第二、安撫好孩子的情緒過后,問清原因找到解決方法
如果孩子哭鬧是無理取鬧的話,家長們就要以德服人,給孩子講清楚道理,千萬不要以暴制暴,直接用暴力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如果寶寶真的是受到了委屈,家長們也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愛,及時的給予寶寶溫暖,及時地讓寶寶得到補償。
第三、擁抱是是最好的方法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直接過去抱住孩子,這樣比任何做法都有效。擁抱是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在母親和孩子身上也不例外,當孩子身上出現(xiàn)悲傷消極的情緒,母親一個擁抱就可以打消所有的顧慮,讓寶寶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所以說,父母們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擁抱。
“孩子哭就不抱,”這種方法顯然是大錯特錯,當孩子遇到悲傷或者是難受的事情,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安慰,這時候父母反而冷眼旁觀,會讓孩子的心里作何感受?這種教育的教育方法,已經(jīng)毀了很多國外孩子,希望國內(nèi)的父母引以為戒,多多對孩子給予關心和愛意,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