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城的七星崗,是個很出名的地方。這里,有早先重慶城九開八閉十七道城門中,唯一的一道陸門---通遠門的所在,也有大名鼎鼎的天官府、蓮花池,還有一座巴蔓子的墓---將軍墳。
這將軍墳埋的,是一位無頭將軍,一位見諸歷史的古代的將軍,叫巴蔓子。這將軍墳、巴將軍的故事,老重慶人都聽說過。將軍墳這地方,也是很多人都去過的周巴蔓子墓:“《一統(tǒng)志》云:‘在巴縣西通遠門內(nèi)。’‘王志’云:‘治西通遠門內(nèi),雍正二年(清世宗年號)間,郡守張光鏻修,立碑表之,后圮。乾隆二(1737)年,縣民周尚義捐修,砌以石?!乖诮裆徎ǔ貍?cè),民國十一(1922)年重修,俗呼將軍墳’”。(引自《巴縣志.古跡》)
將軍墳現(xiàn)在還在七星崗民生路“巴渝世家”大門對面的公路下面,具體點就是民生路299號附2號,利中家具店梯坎往下,有一個不大的記念廳,到了那里,一問就知道。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重慶城開始建公路,這一段地勢很低,需要填高,于是就修了一個拱,把將軍墳蓋在公路下面了。
將軍墳與巴蔓子的故事,在重慶流傳了兩、三千年,見諸于史冊、也流傳在民間,重慶很多人都曉得。但到了現(xiàn)在,在傳媒更多的時候,一些年青人卻不一定曉得這些故事。今天,俺把這個故事講一講,讓更多的人曉得咱們重慶還有這樣一位硬漢子。
“巴之得名,以閬、白二水(嘉陵江中游閬中段稱閬水,其上游支流白龍江稱白水。)曲折如巴字?!轂榘蛧??!拾妥又家??!保ㄒ浴栋涂h志.沿革》)巴子就是巴蔓子。
巴國當時西與蜀國相聯(lián),東同楚國接壤,但同楚國的關(guān)系要好一些。“周之季世(末代),巴國有亂,將軍蔓子(巴蔓子)請師于楚,許以三城,楚王救巴”(引自《巴縣志.紀事》)這一年,巴國內(nèi)部發(fā)生了動亂,且蜀國在一旁虎視眈眈,形勢非常危急。巴蔓子一時也無法控制局勢,只好一面組織兵力進行平叛,一邊向楚國告急,請求楚國出兵解除巴國困境。
楚王也是無利不起早的人,說出兵可以,可你拿啥子來謝我?暗示要巴蔓子拿幾座城作報酬。巴蔓子以國內(nèi)大局為重,答應(yīng)將靠近楚國的三座城給楚國。于是楚國發(fā)兵到巴國,同巴國蔓子將軍一道,平定了巴國內(nèi)亂。
“巴國既寧,楚使請城(楚派使臣來要城)。蔓子曰:‘借楚之靈(威風(fēng)),克弭(音米。平定)禍難,誠許楚王城,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俗载兀灶^授楚使。王(楚王)嘆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為?’(得城有什么用啊?)乃以上卿禮葬其頭。巴國葬其身,亦以上卿禮?!保ㄒ浴栋涂h志.紀事》)
這巴國的叛亂平定了不久,楚王就迫不及待地派人來到巴國,要巴蔓子交出答應(yīng)的三座城,并盡快辦理交接手續(xù)。巴蔓子對楚國的使臣說:我們巴國同楚國關(guān)系很好,我們遇到事,本來楚國應(yīng)該幫助我們才對??墒悄銈儏s乘我們有難,乘火打劫,逼著我們割城給你們,這就是你們的不對了?,F(xiàn)在借你們的威武之師,平定我們國家的內(nèi)亂,消除了災(zāi)禍,我是感謝楚國的。關(guān)于割城之事怎么辦?既然開初我答應(yīng)了,我不能跟你們一樣不講信用,我必須兌現(xiàn)??墒俏业谜f明,我答應(yīng)的三座城是巴國的,是我們巴人兒女休養(yǎng)生息的地方,我不能拿給你們,我也沒有權(quán)力拿給你們。我能自已作主的,能夠拿給你們的,是我的腦袋?,F(xiàn)在,我明確地告訴你,這三座城我不能交給你,我這顆腦袋,可以交給你,就算是這三座城的抵償吧。說罷拔出寶劍來,顧不得旁人的勸阻,往自已的脖子上一抹,自刎了。
這一幕,讓楚國使臣大吃一驚,也感慨不已。城是得不到了,只好提著巴蔓子的腦袋回楚國交差。
楚王見使臣回來匯報了經(jīng)過,看著巴蔓子那坦然而不失傲氣的面孔,也不禁唏噓不已。于是傳令將巴蔓子的首級按上卿的規(guī)格給予厚葬。
巴蔓子的舍已為國的壯舉,也為巴國臣民的稱道,將他的無頭尸身也按上卿的禮儀進行安葬。
巴蔓子威武不能屈,是何等的氣慨,信守承諾而不失變通,又是何等的耿直和灑脫。巴蔓子不愧是巴人的英雄,巴人的榜樣。巴人為此而驕傲,咱們重慶也應(yīng)該為此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