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 上(shàng)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背鲎浴抖Y記?中庸》。意謂不要怨恨上天,也不要怪罪別人,要嚴格要求自己。
這里的“上”是指事字。從甲骨文的字形上分析,妙趣橫生。“上”是位置在高處,與“下”相反的概念。這樣虛的概念又如何造字呢?我們聰明的祖先想出一種奇妙的好辦法,就是用一條橫線來作確定上下的標準,這條標準線可以表示地,也可以表示天。線(地)上加一個點,便是“上”,線(天)下加一個點,便是“下”。金文把點變成了短橫線,可這樣一來很容易和數(shù)目字的“二”相混,所以在秦篆時字體繁化,以至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楷書“上”字。 “上”字的本義是“高處”、“上面”。如《資治通鑒?唐紀》:“城上矢如猬毛”。意思是說:城上面的箭像刺猬的毛一樣又多又密。
免費上學
浦江清是著名學者,原北大中文系教授。他一生主要精力都放在治學和培養(yǎng)青年一代身上。他天資聰明,刻苦好學,學習成績特別優(yōu)秀。他從入學第一年的下學期起,即以第一名而享受免交學費的待遇。
有一次,二年級下學期開學時,家里給了他幾元錢去交學費。學校免去了他的學費,他回家后沒有告訴父母,把錢悄悄地壓在床鋪底下。后來母親發(fā)現(xiàn)了錢大為驚異,追問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不把錢交回家呢?他回答說:怕以后考不了第一名,如果要交學費怎么辦?所以留下準備著。
后來,實踐證明,他的擔心是多余的。1918年考入松江省立第三中學。仍是以第一名錄取。從小學讀到中學畢業(yè),他沒有交過學費。他體諒家中困難,盡量減少學習費用。一本練習冊,用鉛筆、鋼筆、毛筆反復寫三遍,買不起課本就用手抄。冬夜,他披著母親的破棉襖,總要抄到深更半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