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贈兵部侍郎麻城人劉仲輢(yǐ),是豐城縣知縣劉璲的父親,莊襄公劉天和的祖父。他家中貧窮,從小就仁愛寬容,不傷螻蟻。和夫人董氏成婚之夜,一個小偷進了他的房子。劉公被驚醒,起來一看,小偷是他認識的人。劉公對小偷說:“你想必是因為貧窮才至于此?!闭f罷,從夫人的首飾中拿幾件給了小偷,叮囑說:“速速改邪歸正,作個好人,我一定不把這件事說出去?!?/span>后來,夫人白發(fā)蒼蒼,常問小偷到底是誰,劉公說:“我既已答應他不告訴任何人,必不能食言,為何還要追問呢?!?/span>
劉公活到八十九歲,去世之時,本族有一個人來吊孝,以頭觸棺失聲痛哭。這個人因行善而名于鄉(xiāng)里,以其哀痛超于常人,懷疑他就是當年的那個小偷。
劉仲軻之子劉璲,登弘治三年會試進士,孫劉天和,正德戊辰榮登二甲,后官至兵部尚書。劉公的盛德,絕非僅此一事,致子孫家族興旺昌盛。明朝麻城望族劉氏,出了十四位進士,五十余位舉人。積善之家有余慶,真實不虛呀!--源自《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耳談》、《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贈少保劉莊襄公天和墓志銘》(王世貞)等
備注:《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耳談》中為劉仲輔;考麻城劉氏族譜及《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贈少保劉莊襄公天和墓志銘》應為劉仲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