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得超值是每個人都想達成的任務,不過自助餐不是每個人都會吃。很多人提倡跳過上一頓飯,直接“扶墻進”自助餐廳,這其實是個完全錯誤的理論。跳過上一頓飯只會讓胃收縮、吃得更少。真正可行的辦法是上一頓吃一些簡單但是飽腹的食物,例如面包或是沙拉。
在去之前,你一定得打電話到那家自助餐廳去搞清楚餐廳的規(guī)定。有的地方的海鮮是限量供應的,去晚了就沒了;有的地方限定了一次只能拿幾片三文魚,然后就要重新排一條長長的隊:一些地方的用餐時間為一小時以下——話都還沒說幾句呢,能胡亂把肚子填滿已經(jīng)算很不錯了。在某些自助餐廳里,一些高級的食材例如螃蟹或酒水是要另收費的。
盡量去連鎖的自助餐廳或者是大酒店的自助餐廳,這些餐廳的菜品相對新鮮。
最好不要晚上吃自助餐。一是因為很容易吃撐,這樣對身體不好,二是因為大多數(shù)自助餐廳中午的價格其實比晚上更低,這時候來其實更劃算。而且午飯相對來說人更少,你可以更悠哉地吃東西。
吃自助餐時,最好坐在視野比較開闊、能第一時間看到新菜上架的地方。不要直接坐在自助區(qū)前面——旁邊一直有人經(jīng)過很煩的。能吃、愛幫人拿菜的人可以坐在比較方便進出的地方,小食量的人就坐在桌子比較靠里的地方。
依照我的經(jīng)驗,要做到吃得值回票價在于最開始的偵查部分:拿一個餐盤,記得拿最大尺寸的。別著急拿食物,先把餐區(qū)整個走一遍,看看這個餐廳有些什么菜,哪些菜最貴,哪些菜最不新鮮。有一些菜品沒有放出來,而是寫成了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小菜牌放在餐桌上,千萬不要忽略了——這種項目往往是最昂貴的。在吃的時候,有人會建議吃大量的海鮮。這看起來是個好辦法,但實際上大量的海鮮容易吃壞肚子或是引起痛風。海鮮也分三六九等,如果有雪蟹腿的話。就不要拿大閘蟹;如果有旗魚的話,就別拿三文魚了。有的自助餐廳會有那種只有熟客才會知道的菜,你也可以試著問問服務員。
吃的順序是按照種類來分的——先喝一點湯、吃一點沙拉(只要一點點)來開胃。然后開始吃海鮮、肉類和主食,最后以甜點宣告勝利。記得拿東西的時候要節(jié)制——無論你再喜歡什么菜,拿一點就好了。與其放在桌子上慢慢變冷,不如隨時回來再拿。每當你感覺有一點飽了,你可以吃一點甜點或是喝一點咖啡——它會平衡你的血糖并且克服困意,重要的是它們能檢測你是不是真的吃飽了。另外,菜與菜的中間可以吃一點點意粉,它的功效是清潔你的味蕾。
自助餐最大的樂趣,是在于嘗試很多你以前沒有嘗試過的東西——給你有興趣但是沒有吃過的東西一次機會,最起碼拿一小碟。我有一次吃自助餐的時候吃到了安康魚肝,從此就愛上了這個下酒菜。另外,有的餐廳提供小火鍋或是很多醬料,你可以把食物蘸著醬料吃,或是把刺身煮在火鍋里,可以吃到一種不一樣的味道。
自助餐喝什么其實特別有講究,碳酸飲料就算了吧。我的建議是喝鮮榨果汁:蘋果汁、西瓜汁、梨汁都是好選擇。在街頭小店,一杯鮮榨果汁的要價就超過10塊了。喝的時候注意看杯中有沒有果肉纖維,如果沒有的話,你很可能喝到的是原漿調和的飲料。這種時候就換成椰汁吧——這是罐裝飲料中單價最高,也最難合成的飲料了。如果這家餐廳沒有椰汁,或是給你的不是某名牌椰汁的話,那這家店以后不去也罷。有些人會覺得喝酒更值,其實不一定。某些地方的自助餐廳為了壓低成本,紅酒其實特別便宜。我知道某些自助餐廳的紅酒只要三十幾塊一瓶,先不說你可能還沒吃回本就先喝醉了,喝酒之后需要喝大量的水來消化,喝水喝飽了這件事,聽起來也沒那么超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