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多年前,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背著畫具皮囊,獨自行走在煙云變換的富春江畔。他終日在山里游蕩,每見山中勝景,必取筆展紙,摹畫下來。整整七年來,他就做這一件事。
后來,他把隱約連綿的富春山、碧綠如玉的富春江,陂陀沙渚、漁舟垂釣、鴨群浮沉、蒼蒼古樹、村舍茅亭,都一一描繪下來,最后拼成了六米多長的畫卷。這位老人就是元四家之首的黃公望,這幅畫就是流傳后世的《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六百多年間,這幅被后世人稱為“畫中蘭亭”的傳世名作,經了無數人的手,過了無數人的眼,撫了無數人的心。它曾在寶閣里被珍藏、被寶貝,也曾被變賣、被擲到火堆里、隨著亡民流落。在百年歲月的輾轉中,它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晚年的黃公望以賣卜為生,六百多年后,就算他再會占卜也不一定能算到,他的這幅畫居然被一個自比利時人和一個印尼人給立體呈現(xiàn)了,而且就在他昔日無數次穿行、駐足、眺望的富春江畔。它就是杭州富春山居度假酒店,一個白墻青瓦、檐角飛揚,融合了清風水韻,把山居夢做到極致的度假村。
杭州富春山居酒店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水墨茶山與明鏡般的富春江勾勒出一幅現(xiàn)實版的《富春山居圖》。上個世紀90年代,臺灣榮成紙業(yè)到造紙之鄉(xiāng)浙江富陽尋找項目用地時,選擇了富春山附近一片廢棄的茶園。
當時榮成紙業(yè)董事長鄭瑛彬覺得在富春山建造紙廠太可惜,因為這里太美了。所以,造紙廠變成了今日的富春山居。一個依山傍水,規(guī)劃了十余年,保留了大量茶園,占地面積很大容積率卻很小,也不擴建,很少對外宣傳,但仍保持顧客增長量的山居圣地。
圖一二| 阿星
于自然山水間詩意棲居,自古就是嵌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生命訴求。這份云煙鎖青山,舉頭見明月,低頭聞花香,閑看水光山色,如花在野的山居生活,全都裝在了富春山居度假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