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旗是古代軍人行軍打仗必備的最重要的東西。它對于一個軍隊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第一,它代表著交戰(zhàn)的兩個陣營。表明身份,讓交戰(zhàn)雙方知道自己在對戰(zhàn)的是誰,一來不至于自己打自己而來代表自己的身份。如果這個行軍隊伍十分驍勇善戰(zhàn)打出名氣就可以完全起到震懾作用。就如地方一看到代表名將岳飛所帶領的軍隊的軍旗就嚇得不戰(zhàn)而退。
第二,軍旗有鼓舞士氣的作用,這就和在戰(zhàn)場上起到作用的號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揮舞軍旗,可以讓戰(zhàn)士們士氣提升,更加全神貫注、信心高昂地參與戰(zhàn)斗。
第三,軍旗有代表一個軍隊的作用,能代表著一個軍隊的“生、死”和主權。城頭上屹立的軍旗代表著這座城池屬于這個軍隊的勢力范圍。軍旗立,則軍隊不死。軍旗倒,則軍隊潰散。明朝的靖難之役就說明了軍旗的至高無上的作用。在戰(zhàn)役中,本來處于上風、勝券在握的南軍因為軍旗在無意中倒下而軍心潰散,最終戰(zhàn)敗。
第四,軍旗還起了指示軍人變換陣法的作用。通過軍旗的指向和特定動作來指揮士兵,避免遠處的士兵因聽不清號令而無法及時變換陣法。
軍旗作用無可替代,所以在古裝影視劇中軍人搖旗吶喊帶領隊伍沖向前的情節(jié)是比較荒誕的。雖然扛軍旗的軍士無力兼顧軍旗和武器,所以如果和普通士兵對上,在武器上是很吃虧的,相當于空手接白刃。但是軍旗是沒那么容易被敵方傷害到的。軍旗會被嚴密保護起來,和指揮處相連。處于隊伍的中心,屬于最安全的地方。而且負責扛軍旗的士兵還需要承擔軍旗倒下則人死甚至危及家人,株連九族。所以士兵會盡一切辦法來保護軍旗。所以軍旗在戰(zhàn)場上就成了最難以撼動、危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