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即大年,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jié),寓意歲首登臨,萬象更新。
在古代民間,人們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表達對農歷新年最美好的祝福。紫禁城是明清皇帝執(zhí)政和生活的場所,在古代尤其是清朝,紫禁城里的大年禮俗活動亦非常豐富,且與民間傳統年俗活動內容相近,如掛門神貼春聯、除夕年夜飯、皇帝發(fā)紅包、大年初一團拜會、春節(jié)聯歡活動等,顯示出皇宮里濃濃的大年味。
與民間一樣,紫禁城里有過年貼春聯掛門神的習俗。據清代官書《國朝宮史》記載,“每歲十二月二十六日張掛春聯門神”。不同于民間,清宮春聯的形制比較特殊,都是用墨筆寫在白絹上,再制作好邊框,懸掛在朱紅的立柱上。選用白色底,是因為宮中墻、柱均為紅色,易于分辨,也與滿族人早期賤紅尚白的習俗相關。紫禁城的春聯內容非常豐富,但大多是歌頌盛世太平和皇帝功德的內容。
明清皇帝在平時一般是單獨用膳。除夕,皇帝與后妃等女性成員吃團圓年夜飯(與男性家庭成員大年初一晚共同進膳),地點為乾清宮?;实鄣牟妥婪Q為“金龍大宴桌”,擺放在乾清宮的寶座位置,其余餐桌按家庭成員備份高低依次往外排列。
年夜飯的膳食是非常豐富的,包括點心、熱膳、冷膳、干果、酒膳、果茶等,以清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家宴皇帝的菜單為例,此次家宴的點心從宮中常用點心中選5種,如艾葉酥、到口酥、澄沙捲酥、脆麻花、蜜麻花等;冷葷有掛爐肉、五香羊肉、五花肉、鹽水雞、馕腸子等18種;干果有蜜佛手、蜜紅瓜餞、蜜黃瓜餞、蜜楊梅、蜜白櫻桃等20種;冷膳有羊肉片、羊鳥叉、羊肝、掛爐鴨、燒鹿肉等20種;熱菜有燕窩糟筍膾鴨子熱鍋、蓮子八寶鴨子熱鍋、燒雞肉片燉豆腐熱鍋、膾魚翅、燕窩清蒸鴨等20種。
皇帝的御宴桌擺放各類膳食有109品,再加上各種湯膳、酒水,合計153品;皇后、皇貴妃、貴妃一人一桌;其余后妃二人或三人一桌,每桌膳食至少有37品。下午酉時四刻左右,皇帝入宴,皇后等人在座位處向皇帝行禮。伴隨中和韶樂響起,太監(jiān)先擺熱膳,然后依次上湯膳、酒膳、果茶等,皇帝與家庭成員們舉杯互道新年吉語,其樂融融。
在我國傳統新年中,長輩會給晚輩紅包,稱為“壓歲錢”。希望以此在新年傳遞好運和祝福。其實,紫禁城的皇帝也會在新年給皇子宮眷、王公貴胄發(fā)紅包,紅包主要包括“?!弊趾秃砂鼉煞N。
御筆賜“?!弊?,由清代康熙皇帝開始。每年在進入農歷十二月初一后,皇帝會在重華宮淑芳齋或乾清宮西暖閣臨案執(zhí)筆寫“福”字,第一張“?!弊謷煸谇鍖m正殿內,然后依次貼在宮廷內苑各處?;实圪p賜王公大臣等官員“?!弊謺r,均在十二月二十日后。賜福時,皇帝揮毫書“?!?,然后兩名太監(jiān)面對面手持“?!弊?,受賜的大臣則跪在“?!弊窒旅婵念^謝恩,寓意滿身是福。
大年初一,皇帝還要在太和殿舉行“新年團拜會”,即大朝。當日天將亮時,王公百官在午門外集合,由禮部官員引導,按文東武西進入皇宮,穿過金水橋和太和門,進入太和殿廣場,按照正、從一品到九品的品級順序就位等候。
紫禁城的大年里有很多娛樂活動,但是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演戲。清宮大年演戲猶如今天電視里播出的“春節(jié)大聯歡”節(jié)目一樣,不僅演出時間長久,而且內容豐富多彩。
現存清宮演劇史料中最早、最完整的大年正式演戲安排要屬道光二年、三年《恩賞日記檔》記載的內容:臘月二十九日早,在淑芳齋演《迎年獻歲》《德門歡宴》《餞臘迎新》《西池應瑞》;臘月三十日主要演的劇目有《昇平除歲》《福壽迎年》《藏鉤家慶》《宣揚文德》《招商》《珍珠配》《扯本監(jiān)放》《白袍評功》《三代》《金庭奏事》《瞎子拜年》《如愿迎新》等,演出地點根據皇帝的行程安排分別在淑芳齋、養(yǎng)心殿、重華宮。
不難看出,上述戲目的內容均與吉祥如意,除歲迎新相關。清代的皇帝都愛看戲,如乾隆皇帝過大年在重華宮舉行茶宴時會看戲,有時會親自上臺表演;咸豐帝愛看戲,也愛唱戲,有時還指導太監(jiān)演戲;光緒不僅喜歡看戲,甚至會打鼓伴奏。
紫禁城的大年禮俗活動內容非常豐富,皇帝與百姓一樣,在新年里對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有著濃厚的祈盼。不僅如此,這些活動也是我國古代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作者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