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名揚四海,婦孺皆知。自漢武帝采納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后,孔子便成為最具影響力、感染力的先師。歷代皇帝對孔子追贈了各種稱號,如唐代稱孔子為圣人,封為文宣王;元代加封孔子為“大成歪圣文宣王”;明代封孔子為“大成至圣先師”等等。
滿清入關后,為了鞏固統(tǒng)治,不僅重用漢臣,還接納、學習漢文化,康熙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到位??滴跤腥瓮窘浬綎|泰山、曲阜等地,而曲阜作為孔子的故鄉(xiāng),在封建時代一直被視為文化圣地,為了拉攏士大夫、文人,康熙路過曲阜時,也自然而然的要拜謁孔廟、祭奠孔子了,而且康熙祭拜之禮十分莊重,三跪九叩。
但是在祭祀孔子的時候,卻出現(xiàn)了一段小插曲,康熙祭祀完孔廟之后,穿過孔林,想要繼續(xù)到孔子墓前去看看,但是到了孔子墓前,康熙卻遲遲不跪,身邊的大臣們都很疑惑,孔廟都跪了,為啥到了孔子墓面前反而不跪了呢?這時,站在靠前的一位大臣也覺奇怪,便偷偷瞥了眼康熙前方的孔墓,一望墓碑,瞬間明了。
大臣眼睛一轉,便急忙上前把康熙引到了一旁休息,再用黃綢緞蓋上了墓碑上的一個字。其余大臣一見,紛紛奇怪,更有甚者,呵斥指責不敬。那位大臣不聞不問,自顧自退下了。當康熙重新返回時,就馬上下跪行了大禮。此事讓在場的文武百官大為不解,他們不敢去詢問康熙,只好紛紛去請教那位大臣。
原來孔子墓碑上刻的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一個當皇帝的怎么能給王下跪呢,豈不是自降身份嗎,那位大臣看出康熙的心思后,就用黃綢緞將“王”字遮住了,康熙這才下跪祭拜。雖然有這樣一段小插曲,但是仍然把漢族大臣和讀書人感動得稀里嘩啦,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僅僅是為了拉攏人心,維護統(tǒng)治進行的作秀而已,但是卻紛紛高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