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被劉備罵作篡漢之奸臣,但從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來說,并不能把曹操稱為奸臣,他雖有稱帝的實力,卻沒有這么做,至死都是漢臣。一開始,曹操的實力并不是很強(qiáng),至少比不上袁紹、袁術(shù),但他能打敗強(qiáng)于自己的對手,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與他知人善任的優(yōu)點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毫不夸張地說,曹操求賢若渴的程度,絕不比劉備低,就連曾獻(xiàn)計害死長子曹昂、猛將典韋的賈詡,曹操都能既往不咎,予以重用,如果換作劉備的話,不一定有這么寬闊的胸懷。三國奇才諸葛亮,是同時代最出色的謀士,甚至沒有之一,若是他不死的話,司馬懿只能一直選擇隱忍,沒有出頭的機(jī)會。
諸葛亮出身于瑯邪的望族,也就是今天的臨沂,后來家道中落,父母去世后跟著叔叔生活,從十幾歲開始,就一直生活在河南南陽。曹操的大本營是許昌,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許昌到南陽的距離大約為200公里,即使在交通工具不發(fā)達(dá)的古代,此距離也不算太遠(yuǎn)。既然如此,求賢若渴的曹操,為何不請諸葛亮出山呢?
有人說,或許曹操派人請過諸葛亮,只是被拒絕了。因為諸葛亮志向遠(yuǎn)大,壓根就看不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他要找的是劉備那樣的主公。此話聽起來貌似很有道理,卻不符合邏輯,不管正史上,還是《三國演義》中,都沒有過曹操邀請諸葛亮的記載,提都不曾提到。
另外,按照曹操“寧可我負(fù)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fù)我”的性格,若是得知諸葛亮如此有才,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無論如何都會把他請來,甚至?xí)扇税阉夁^來。當(dāng)時曹操想把司馬懿召到府中做官,司馬懿死活不愿意,甚至不惜裝病,即使如此,后來曹操再次派人到司馬懿家中,并說道:“若復(fù)盤桓,便收之?!?/p>
也就是說,如果司馬懿再拒絕的話,就直接干掉,不為我所用者則殺之。由此可看出,曹操是不可能找過諸葛亮的,否則諸葛亮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被迫留在曹操,要么就被除掉。諸葛亮之所以沒有成為曹操的謀士,只有一種可能,即那時他還沒有多大的名氣,至少曹操沒聽說過他的大名,為何這么說呢?
陳壽的《隆中對》中寫道:“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用現(xiàn)在的話說,諸葛亮認(rèn)為自己很有才,比作管仲和樂毅,但除了好基友崔州平、和徐庶外,別人都認(rèn)為他在自吹自擂,他當(dāng)時的名氣遠(yuǎn)不如司馬懿,這聽起來很扎心,卻是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