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輪回
北方人深秋需貼秋膘以抗冬寒。教育行業(yè)深秋生意最清淡,暑假體耗神匱,初秋外出浪蕩也是意興闌珊,于深秋之時總有些許彷徨沮喪,不禁叩問職業(yè)意義。彷徨中寒假到來猝不及防,舍命代課,后春日短暫如白駒過隙,又到暑忙之時。作為培訓行業(yè)的老司機,我也經(jīng)過這樣的輪回。
三劑金方之一:念頭正,終身正
教師這個職業(yè)可以干一輩子,但是你愿不愿意干一輩子教師?如果不愿意,迅速做打算,時間耗不起,千萬別落到不得不干一輩子教師的窘境。如果吃定了教師這碗飯,那就要定下一個正念。我和很多老師交流過,話不過三,總變成了吐槽大會。天下沒有不罵老板的員工,可一些人只是罵罵而已,一些人改變了他老板。所謂正念就是要做后者。看不慣某些事兒,或者有些做法需要改進,別在背地里當大爺,要么你把它給扭過來,要么你就憋著。
《論語·泰伯第八》中,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大概的意思就是說:狂放而不正直,無知卻不低調,老實卻不能讓人相信的人,我是不知道這些人是怎么混的。后世的學者對這段話有著如此的解釋:人非完人,往往有某種性格缺陷時,也有著相應的品格,比如狂放和正直中,正直是底線。為人是雙重標準的人,談不上正直,如果要是再加上狂放,就是一個棄才;同樣如果一個人無知,但是他還要去刷存在感,他也是一個棄才。
每次在教師私下聚會中,總能感到滿滿的負能量,一定要在這群人中找出負能量最爆棚的意見領袖,記得下次不要再和他一起吃飯。他用最擅長的虛無主義方式,消解了世間所有行為的意義。你備課,他說沒有用的,主管只提拔和他關系好的人;你認真給學生答疑,他說沒有用的,又不給你漲工資。他從來不告訴你什么有用,你在看他自己過的日子,都快卑微到塵土里去了,這樣的人拍拍他的臉,讓他滾,他又不是主管,他也不是學生,他就是和你一樣的老師,只不過,活得比你慘,教得比你差,你千萬不能向他看齊。
行業(yè)里我最佩服兩種人,一是吃苦耐勞,做事本分,不刷存在感的小伙伴,校長眼睛都不瞎,學生也都跟明鏡一樣,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總有一天會有自己的天地;第二種也是不吭聲,突然有一天告訴你,我去創(chuàng)業(yè)了。
念頭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混日子。每天有一個拽著你去工作的目標,不是盲目的,也不是主管強加給你的,而是你自己找的目標。這個目標如果和學校是一致的,那最好,因為你能為組織貢獻價值,如果不一致,要趕緊另作打算,千萬不能混。
混有大惡。
主管讓你來教研,你花了30分鐘對付了一個教案,反正這個課都講了那么多遍,就是主管鬧心,沒事兒找事兒,浪費我的時間。其實,你浪費的不是主管的時間,是你自己來回跑校區(qū)的時間,坐在辦公室里教研的時間,回家調節(jié)情緒的時間。這些浪費的時間遠比你好好做一套教案花的時間要多得多。一份好教案,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來回跑小區(qū)的路上,你可以再做做修改,打打腹稿,到了辦公室,同事們一聽你的分享,節(jié)約了他們的時間,你獲得了同事們的尊重,主管看在眼里,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也有了保障,最后走進教室,用自己傾盡心血打造的教案給學生上課,看到學生眼里點起了火,報以會心的微笑,你就知道這一切付出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步入了正向的循環(huán)。前后的差別就是你的動心起念,千萬不能混?;煊写髳?。
佛經(jīng)中說:舍此蘊已復趣他蘊。其實這就是我開篇講的輪回?;煲粫r,就是混一世。跳出輪回不在他人給你的外力助推,而在于發(fā)下正念,念頭正,終身正。當下階位起,境界不退轉,功德不斷增長,直至成佛道。
第二個方子,明天再議。有問題,想交流,文章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