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沒有手機,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很少看,童年的暑假,我最常做的事是:
等一只蝸牛從葉子的這頭爬到那頭,留下一道透明的痕跡…
拍死一只蒼蠅,等螞蟻呼朋引伴,來把它抬回家…
抓個螞蚱放進塑料瓶里,仔細觀察它的觸角、眼睛、翅膀和腿…
這些事在大人看來,可能沒什么意義,我卻看得津津有味。
看這部動畫電影的時候,我就常常想起童年,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一定會喜歡它:《昆蟲總動員2——來自遠方的后援軍》
法國南部,一片寧靜的叢林里,暗藏著一個生機勃勃、熱鬧非凡的昆蟲世界。
這里生活著笨拙的蜘蛛、賣萌的瓢蟲、精明的螞蟻、邪惡的蒼蠅…
它們每一只都很小,小到很難引起人類的注意,但它們之間的愛恨情仇,卻豐富多彩。
弱小呆萌的瓢蟲,遭遇了一群蒼蠅的霸凌,折斷了翅膀;
人類野餐留下的食物,成就了昆蟲的狂歡;
黑螞蟻和紅螞蟻,為了搶一盒方糖你追我趕;
最后甚至升級為兩個族群間的廝殺,仿佛一場昆蟲界的“特洛伊攻城”…
動畫長片《昆蟲總動員》2013年在法國上映,次年登陸中國院線,廣受好評,豆瓣8.2分。
影片榮獲了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法國愷撒獎最佳年度動畫大獎。
被稱為“上到99,下到剛會走”都適合觀看的影片。
明天,《昆蟲總動員2》即將上映,不出意外,它應該是今年暑期檔最后一部爆款動畫。
雖然說“總動員”這個名字相當俗套,但不可否認,起這個名字的電影,都挺好看的。
而有別于其他的“總動員”,這部動畫片,來自法國。
它不需要翻譯,因為它沒有對白。它也不關注人類世界的種種,而是如同戴了放大鏡一樣,以3D形式呈現(xiàn)昆蟲王國的微觀世界。
就算是對動畫藝術一竅不通,也很容易發(fā)現(xiàn)法國動畫的特別。
它讓看慣了迪士尼、日本動漫的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動畫片還可以有如此獨特的清新風格。
要保持這么高的藝術性,法國動畫可能注定無法實現(xiàn)工業(yè)化流水線量產(chǎn),數(shù)量雖不多,但每一部都那么與眾不同。
比如,烏鴉曾推薦過的《國王與小鳥》,30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看起來依然精彩和有趣...
這部動畫甚至影響了宮崎駿,多年以后,已成動畫大師的宮崎駿說:《國王與小鳥》,是我在動畫電影圈里的親生父母...
《魔術師》,同樣沒有幾句臺詞,光靠畫面和配樂就能撐起一部電影,看過的人無法不被偉大的父愛所打動…
改編自繪本的《大壞狐貍的故事》《艾特熊和賽娜鼠》,單純美好的故事,法式的幽默,溫暖治愈的手繪畫風,令人難忘…
《昆蟲總動員》系列,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童趣,又富有想象力的昆蟲世界。
比如,一只黑螞蟻發(fā)現(xiàn)方糖后,興奮得跳腳,直接暈了過去;
它發(fā)出信號,接著,一群訓練有素、天生神力的螞蟻軍團出現(xiàn)了,一盒碩大的方糖鐵盒,扛起就走。
需要向遠方的同伴發(fā)布信號時,它們拍打觸角,就像是在發(fā)摩斯密碼;
一群紅螞蟻,為了跑得更快,選擇搭乘一個交通工具:易拉罐,一路滾下山,又掉進了水里;
過馬路時,螞蟻們集體臥倒…
忙碌而有條不紊運作的蟻穴里,巨大的蟻后在忙著產(chǎn)卵…
交戰(zhàn)時,牙簽、棉簽、泡騰片、殺蟲劑…通通成了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昆蟲總動員》系列采用的是動畫與實景拍攝結合的手法,在第一部中,法國南部山區(qū)的美麗風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在《昆蟲總動員2》中,瓢蟲不慎掉進了快遞箱,不幸從冰天雪地的法國,流落至夏日炎炎的中美加勒比。
因此,你可以在片中看到:冬天的普羅旺斯、夏天的熱帶雨林、美麗的加勒比海岸…
這部涉及到的動物類型,也比第一部豐富:蜂鳥、螳螂、蟑螂、大蜘蛛、竹節(jié)蟲…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瓢蟲爸爸一路追趕被裝進快遞盒里的兒子,一直追到機場,這個來自鄉(xiāng)村的土鱉,面對機場復雜的環(huán)境,懵逼了。
這時候,“人類的好朋友”蟑螂上線了,這個家伙帶著瓢蟲走過復雜的地下通道,在人類的腳下來回穿梭,終于在最后一刻,追上了飛機。
老實說,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蟑螂也沒那么討厭…
《昆蟲總動員2》的故事并不復雜,更像是一個童話,關于勇氣和善良,關于友情和親情,關于環(huán)保…
為了尋找瓢蟲朋友,蜘蛛和螞蟻會自己搗鼓個飛船,不遠萬里去冒險,哪怕遭遇暴風雨,哪怕跌落海底…
為了拯救孩子,瓢蟲爸爸拼了性命去追趕,但當看到孩子長大了,他也懂得選擇放手…
順便插一句,該系列動畫的導演海琳·吉羅和托馬斯·紹博,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在生活上還是一對夫婦。
這部關于成長、告別和勇氣的電影,也是他們獻給女兒的禮物。所以說,這是一部適合親子共同觀賞的電影。
說回我的童年,我小時候對昆蟲的世界那么著迷,但這些在大人看來,是不務正業(yè),有人甚至覺得,這很惡心,很變態(tài)。
直到后來有一天,我知道有個人,比我還不務正業(yè)。
他從小就喜歡蟲子,甚至花了30年時間,泡在野外,舉著放大鏡,研究觀察昆蟲,反復試驗,最后完成了一部史無前例的經(jīng)典:《昆蟲記》
他的名字叫: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一戶農(nóng)民家中,很巧的是,與《昆蟲總動員》來自同一個故鄉(xiāng)。
你不知道我讀《昆蟲記》的時候有多震撼,仿佛一只只小蟲子,那么清晰的出現(xiàn)我的眼前,蹦跶著,鳴叫著,用小小的身軀,恪守自然規(guī)則,為生存和繁衍不懈努力。
我和作者一樣,為等待了四年的蟬鳴興奮,為屎殼郎推起糞球叫好,為它們的屢敗屢戰(zhàn)歡呼…
而同時,我讀到了更多:法布爾從來沒有身為人類的妄自尊大,他始終像個孩子一樣,滿懷著對未知的渴求,對生命的敬畏,細致精確的記錄著這些小生命的外形、習性、喜好、蛻變與繁衍、合作與紛爭…
在他的眼中,這些小蟲子,真的很重要。
法布爾給全世界的孩子撐了腰:喜歡蟲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現(xiàn)在,如果再有人問我:為什么對蟲子那么關注?
我終于可以說:那是充滿活力的自然,那是最美的生命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