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又稱露筍,每年4~6月份上市,未出土前呈白色,出土后受陽光照射就變成綠色的蘆筍。蘆筍營養(yǎng)價值極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B族維生素、維生素A、氨基酸、葉酸、膳食纖維及微量元素鐵、硒、鋅等營養(yǎng)素。那么,你知道被稱為“蔬菜之王”的蘆筍烹飪前該怎么處理嗎?吃蘆筍有哪些好處呢?
蘆筍要削皮嗎?
蘆筍通常都要等到半截筍皮質(zhì)地比較硬的時候才會割下來,所以,蘆筍在烹飪前需要去皮。一般只有下半段需要去皮,頂端比較嫩的部分是不需要去皮的。
如果蘆筍比較老了,可以用手從根部揭起硬皮撕掉就可以,頂部撕不下來的皮就是比較嫩的部分,不用管了。如果蘆筍只是有一點點老但外皮并沒有很堅韌,這時候就需要借助削皮刀了。把蘆筍放在砧板上,左手按住蘆筍頂部,用刮皮刀從中間筍皮不硬的位置開始削皮。
蘆筍要焯水嗎?
蘆筍要焯水,原因如下:
1、蘆筍直接清炒很難斷生,加水煮不僅顏色不漂亮,營養(yǎng)流失也很嚴重。焯水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蘆筍中的營養(yǎng)素,而且焯水后的蘆筍色澤更翠綠,質(zhì)地也更脆嫩。
2、蘆筍是高草酸蔬菜,草酸會影響鈣的吸收,還會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沉淀引起結石,焯水則可以去除蘆筍中大部分草酸。
具體做法是鍋里放水煮沸,加入適量食用油和鹽,再倒入切好的蘆筍,焯水3分鐘左右即可。
吃蘆筍有什么好處?
1、蘆筍所含營養(yǎng)豐富且全面,其中的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鈣、鐵、硒等營養(yǎng)素的含量均比一般果蔬高,是國際公認的“十大名菜之一”。據(jù)測定,每100g蘆筍含蛋白質(zhì)1.4g、膳食纖維1.9g、碳水化合物4.9g、維生素A17微克、維生素C45毫克、煙酸0.7毫克、胡蘿卜素100微克、脂肪0.1g、鉀213毫克、磷42毫克、鎂10毫克、鈣10毫克、鈉3.1毫克、鐵1.4毫克、鋅0.41毫克、硒0.21微克、錳0.17毫克、銅0.07毫克、維生素B1 0.05毫克、維生素B2 0.04毫克。
2、蘆筍中富含組織蛋白,這種物質(zhì)能夠防止癌細胞擴散,并促使細胞生長正常化,對肺癌、膀胱癌等有特殊療效。
3、蘆筍中硒的含量比一般蔬菜高,可與海蝦、海魚等媲美。硒被稱為抗癌元素之王,它能抑制癌細胞的活力,并阻止癌細胞分裂與生長,還能刺激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抗體的生成,提高對癌癥的抵抗力。
4、蘆筍中含有的天冬酰胺能夠幫助維持和保護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能消除疲勞,增強機體運動持久力和耐力。
5、蘆筍含有其他蔬菜中少有的蘆丁、甾體皂甙、膽堿、甘露聚糖及精氨酸,對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等均有一定療效。所以,常吃蘆筍是可以預防動脈硬化、高血脂癥等心腦血管疾病。
6、蘆筍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色澤鮮艷,口感清脆,能夠解膩助消化、促進食欲,有“蔬菜之王”的美稱。
7、蘆筍是一種低卡、高纖維綠色蔬菜,蛋白質(zhì)和脂肪含量不高,口感爽脆清香,還能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具有減脂瘦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