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語錄集句解譯之十二去私欲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作者:耶律兆才 時間:2009-01-11 點擊: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7)生之育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是謂玄德。(10)、(51)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2)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大,故能成其大。(34)馳騁畋獵令人心狂,難得之貨令人作妨。(12)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64)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3)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見素抱樸,少私寡欲。(19)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57)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52)執(zhí)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9)知足者富。(33)福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矣。(46)我無欲,而民自樸。(5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44)
【解譯】天地是永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永久存在,是因為它不是為了自己而生的。所以圣人應(yīng)該先為百姓打算,而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由于他能大公無私,所以大眾得到了好處,他自己也會同樣地得到好處。為人君的作育萬民、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施于人民而不持有恩,領(lǐng)導(dǎo)人民而不自做主,這就是“玄德”。(高深的修養(yǎng))也可以說:萬物都以道而生長,成熟,養(yǎng)護,但萬物的生成道并不據(jù)為己有,萬物得到道的養(yǎng)護,而道并不自持有功.道是萬物之長,但它不作萬物的主宰,可以說道是偉大的.(玄德)萬物自然發(fā)展而不必由自己去開始。(不是采取自主的、主動的措施)生成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以天下為己有)幫助萬物的發(fā)展而不自持有功,成功了自己不居功。萬物都依靠(歸)它,而它不作萬物之主,也可以說是偉大。由于它不自以為大,所以是偉大。狩獵令人心動,財貨令人想貪。圣人把自己的欲望不當(dāng)作欲望,不追求難得的東西。不稀罕難得的東西,使人民不偷不搶。不看見可以引起欲望的事物,使人民不去胡思亂想。去掉投機取巧有利可圖的事物,盜賊就沒有了。生活樸素,戒私戒貪。人們趨于投機取巧,怪異欺詐的事就會發(fā)生,法令越定越嚴(yán)密,可見盜賊在多起來。閉塞其通路,(門兌)不向外求,就終生受用不盡。通外路,多所求,患得患失,就終生不得其用。<br>把東西裝得更滿些,不如適可而止。把東西弄得更尖些,就不能保持長久。財物太多了,就難守得住。有錢有勢就驕傲起來,就會種下惡果。成了功就得住手,這才合乎自然之道。<br>知道滿足就是富有,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了,罪過沒有比貪多務(wù)得更大了,所以知道滿足,就永遠滿足了。我不貪多務(wù)得,而人民自然淳樸。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恥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困難,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