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苦,學名Evodia lepta (Spreng.) Merr. ,別名三椏苦、小黃散、雞骨樹、三丫苦、三枝槍、三叉虎。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區(qū)。蕓香科植物。蕓香科吳茱萸屬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eng.)Merr.,以根及葉入藥。全年可采,根洗凈,切片曬干備用;葉陰干備用。具有藥用價值。
1、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治咽喉腫痛、風濕骨痛、瘧疾、黃疸、濕疹、皮炎、跌打損傷及蟲蛇咬傷等癥。根0.2~1兩,葉2~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或煎湯洗患處,也可陰干研粉調制軟膏搽患處。
2、臨床應用
2.1、治咽喉腫痛、風濕骨痛、瘧疾、黃疸、濕疹、皮炎、跌打損傷及蟲蛇咬傷等癥。
2.2、三叉苦治腦炎初期:三叉苦葉二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
2.2、三叉苦治濕疹、皮炎、痔瘡:三丫苦葉煎水外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2.4、三叉苦治外感痧氣:三丫苦葉二至三兩,煲水分數(shù)次服。(《廣西中藥志》) 。
2.5、三叉苦治鼠咬傷發(fā)作,引起淋巴腺腫:三丫虎葉二錢,黃糖酌量,共搗爛沖滾水服,連服數(shù)次。外用黑葉荔枝肉敷患處,連敷數(shù)次。(《嶺南草藥志》) 。
2.6、三叉苦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鮮三丫苦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
2.7、三叉苦解鉤吻中毒:三丫苦葉,干者用二兩,生者酌加,煎水服。(《嶺南草藥志》) 。
2.8、三叉苦治蟲蛇咬傷,癤腫,跌打,扭傷:三丫苦鮮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2.9、三叉苦治創(chuàng)傷,止血埋口:三丫苦葉適量,搗爛外敷。(《廣西中藥志》) 。
2.10、三叉苦治耳內生癤:主丫苦鮮葉搗爛取汁,滴耳。(《廣西中草藥》) 。
三叉苦的價格約為0.8元/50克。
高2~8m,全株味苦。樹皮灰白色,有長圓形皮孔。葉為三數(shù)復葉,對生;葉柄長2~10cm,基部略脹大;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6~12cm,寬2~6cm,紙質,先端鈍尖,全緣或不規(guī)則淺波狀,葉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有腺點,小葉柄短。
三叉苦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