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曾自問自答:什么是知識分子最害怕的事?
答曰: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后侃侃而談道:“所謂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頭認罪,承認地球不轉(zhuǎn)的年代,也是拉瓦錫上斷頭臺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殺的年代,也是老舍跳進太平湖的年代。'
電影《驢得水》,是繼姜文《讓子彈飛》《一步之遙》之后,又一部成功的商業(yè)化和政治隱喻相結(jié)合的荒誕喜劇。
今天有書君講的就是這部諷刺力度之大,近幾年來最大,令人炸舌的《驢得水》
雖然是小成本制作的商業(yè)電影,憑借自身的優(yōu)秀,
《驢得水》卻足以躋身近年來最好的國產(chǎn)話劇改編電影之列,
影片就像是一面鏡子,折射了社會現(xiàn)狀,引發(fā)了觀眾對人性的思考。
故事發(fā)生在1942年,一個兵荒馬亂缺水缺糧的時代。
一群在山村支教的知識分子,為了套取教育部的經(jīng)費,將一頭專門運水的驢起名叫呂得水申報為老師,從而引發(fā)的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荒誕故事。
影片開頭,文質(zhì)彬彬的四個人在開會討論獎學金的事情。
討論未果,驢棚著火了。然而,比驢棚著火更緊急的是,學校收到了教育部特派員要來突擊檢查的電報,電報中特意注明五位老師必須都要在。
說謊很簡單,但要圓一個謊言勢必要用更多的謊言去掩蓋。
為了不露出破綻,大家臨時找來了給學校修鐘的銅匠,將他假扮成呂得水老師,應(yīng)付特派員的檢查。
一場荒誕的鬧劇正式上演。
銅匠憑著張一曼教的幾句蹩腳的英語,和誰都聽不懂的歌詞,成功的忽悠了留過英的特派員,化解了危機。
劇情在這里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原來特派員這次是專門來考察呂得水老師的,有位名叫羅斯的美國慈善家要資助基層教育家,由于其他幾位老師檔案都有污點,所以選擇了沒有檔案的呂得水老師。
貧困的鄉(xiāng)村,每個月三萬元的資助款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為此,校長一行人極力挽留銅匠配合照相,相信迷信的銅匠認為照相會減壽,死活不肯。
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學校里唯一的女教師張一曼,主動提出“睡服”銅匠。
漂亮性感的張一曼愛美愛浪漫,追求自在隨性的生活,
她從不在乎貞潔和名聲,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就是這么放蕩?!?/p>
銅匠被“睡服”后,配合積極,特派員滿意地走了。
兩個月后,學校里通了電,置換了教學用具,新校服的面料也買好了。
就在大家開心之時,學校又收到了一份電報,原來特派員和美國慈善家羅斯要一起來看呂得水老師。
時間緊急,孫校長等人正在商量對策時,銅匠的老婆卻氣勢洶洶的帶著銅匠來學校找“破鞋”,找不到人誓不罷休。
為了所謂的大局,校長用一句“一曼,大事小事要分清,學校的生死存亡就靠你了,算我求你了行么”,將責任推到了張一曼身上。
無奈之下,張一曼只得說出了銅匠在她心里就是個“牲口”的狠話,徹底斷了銅匠的念想。
她不知道的是,這句話讓她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銅匠內(nèi)心受到了傷害,男性的尊嚴被踐踏,惱羞成怒的他燃起了強烈的復(fù)仇火焰,當他在特派員的撐腰下掌握了話語權(quán)后,心底的那份“惡意”隨之涌出。
謾罵、扇耳光不解氣,甚至提出剪掉一曼頭發(fā)的過分要求。
隨著一頭美麗的頭發(fā)落地,一曼的尊嚴和自信也一并被剪掉了,看到鏡子里的自己,無法接受現(xiàn)狀的她哭著躲到桌子底下。
一曼瘋了。這個勇敢逃出桎梏的新時代女性,最終沒有逃過強權(quán)的迫害。
故事發(fā)展到這里,謊言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得知銅匠的真實身份后,特派員不僅沒有阻止錯誤繼續(xù)發(fā)生,而是加入了騙局中,只因為一旦失去羅斯的資助,他就撈不到每個月幾萬元的回扣了。
為了隱瞞實情,他們制造了呂得水因為趕回來見羅斯意外去世的假象,
羅斯為了表達心中的歉意,決定拿出一萬美元作為憮恤金給銅匠的家屬。為了拿到這筆錢,校長不惜逼著自己的女兒佳佳冒充銅匠的未婚妻。
結(jié)果在祭奠的時候,聽到羅斯問佳佳是否愿意跟他去美國時,裝死的銅匠一個激動“復(fù)活”了。
謊言只得繼續(xù)編下去,在裴魁山和周鐵男的解釋下,羅斯相信了銅匠的復(fù)活奇跡,他想讓佳佳和銅匠結(jié)婚,將喪禮變成婚禮。
教堂中,佳佳和銅匠的婚禮正在熱鬧的進行中,關(guān)鍵時刻,銅匠的老婆跑進來攪黃了一切,同時終結(jié)了這場鬧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佳佳是這部影片中年紀最小的人,但卻是最清醒最勇敢的人。
面對她爹孫校長說的話: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她勇敢的回道:過去的如果就這么過去了,以后只會越來越糟。
只是身處那樣的環(huán)境中,她的單純卻被當作傻和孩子氣。影片的最后,佳佳遠走延安,也許對她來說這是最好的結(jié)局。
真相大白后,孫校長等人被記了處分,但是沒有開除任何人,大家繼續(xù)留下任教,只是三缺一,張一曼在一聲槍響中結(jié)束了自己年輕鮮活的生命。
整部電影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一群知識分子懷揣有教無類的夢想,試圖用一顆奉獻的心,勵志改造農(nóng)村教育,但在金錢與權(quán)力的威逼利誘下,卻沒能堅守住底線,做了一件又一件錯誤的事。
人性的虛偽、懦弱、貪婪也在一個個細節(jié)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或許這就是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身處紛亂嘈雜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明確并堅守住自己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