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都市文化高度發(fā)達(dá)的大都會,以其獨特的人文內(nèi)涵孕育了許許多多的作家,張愛玲和王安憶就是其中的兩位。
她們作為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壇頗有影響力的女作家,共同選擇書寫上海的故事,為傳承中的上海敘寫別樣的傳奇。
相比于上海的親歷者———張愛玲,王安憶只能算是一位旁觀者。十年的插隊生活使王安憶對上海多了一份隔膜,一份孤獨,使她總不能貼近上海的“芯子”,總不能理直氣壯地把自己看做“上海人”。
《長恨歌》是中國當(dāng)代作家王安憶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寫了一個女人王琦瑤長達(dá)40年的感情經(jīng)歷。
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王安憶一枝細(xì)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跌宕起伏!
今天我們就一起重溫下《長恨歌》那些金句:
01
人心最經(jīng)不起撩撥,一撥就動,這一動便不敢說了,沒有個到好就收的。
02
年華是好年華,卻是經(jīng)不得數(shù)的。
03
美是凜然的東西,有拒絕的意思,還有打擊的意思;好看卻是溫和、厚道的,還有一點善解的。
04
王琦瑤的美不是那種文藝性的美,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間里供自己人欣賞的,是過日子的情調(diào)。
她不是興風(fēng)作浪的美,是拘泥不開的美。她的美里缺少點詩意,卻是忠誠老實的。
她的美不是戲劇性的,而是生活化,是走在馬路上有人注目,照相館櫥窗里的美。
05
你認(rèn)為有多少光陰供你用的,其實都只一眨眼的工夫,玩得再熱鬧也有驀然回首的一天。
06
她知道這世界上的東西真是太多了,越想要越不得,不如握牢自己手中的那一點,有一點是一點,說不定反會有意外的獲得,所以是越不想越能得。
07
別看那心只是用在幾件衣服上,可那衣服你知道是什么嗎?是她們的人生。
都說那心是虛榮心,你倒虛榮虛榮看,倘不是底下有著堅強的支撐,那富麗堂皇的表面,又何以依存?
她們都是最知命的人,知道這世界的大榮耀沒她們的份,只是掙一些小風(fēng)頭,其實也是為那大榮耀做點綴的。
她們倒是不奢望,但不等于說她們沒要求,你少見她們這樣一絲不茍的人。
她們對一件衣裙的剪裁縫制,細(xì)致入微到一個裥,一個針腳。
她們對色澤的要求,也是嚴(yán)到千分之一毫的。在她們看起來隨便的表面之下,其實是十萬分的刻意,這就叫作天衣無縫。
08
經(jīng)歷變了,他明白再怎么的不可一世,人都是握在一個巨手中,隨時可成齏粉,這只巨手就叫命運。
09
她知凡事不可強求,自有定數(shù)的天理,她也知做人要努力的道理。因此,做什么都需留三分余地,供自己回轉(zhuǎn)身心。
而那要做的七分,且是悉心悉意,毫不馬虎的。
10
長得好其實是騙人的,又騙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長得好,自己要不知道還好,幾年一過,便蒙混過去了。
可偏偏是在上海那地方,都是爭著搶著告訴你,唯恐你不知道的。
所以,不僅是自己騙自己,還是齊打伙地騙你,讓你以為花好月好,長聚不散。幫著你一起做夢,人事皆非了,夢還做不醒。
11
他們嘴上什么也不說,心里都苦笑著,好像在說著各自的難處,請求對方讓步??墒钦l能夠讓誰呢?人都只有一生,誰是該為誰墊底的呢?
12
一次次戀愛說是過去,其實都留在了臉上。人是怎么老的?就是這么老的!胭脂粉都是白搭,描畫的恰是滄桑,是風(fēng)塵中的美,每一筆都是欲蓋彌彰。
13
像我們?nèi)祟愡@樣的兩足獸,行動本不是那么自由的,心也是受到拘禁的,眼界是狹小得可憐。
我們生活在同類之中,看見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沒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的。我們的心里是沒什么好奇的,什么都已經(jīng)了然似的,因為我們看不見特別的東西。
14
說來也有意思,不說體己話的時候,句句是真,正經(jīng)說起了體己話,倒要摻些假話了。不說體己話時還很和氣,說開了體己話,就難免要生隙了。
15
他們沒想到眼前的快樂其實是要以將來作抵押,將來又是要過去來作抵,人生真是連成一串的鎖鏈,想獨取一環(huán)談何容易。
16
女人和女人是不怕種下芥蒂的,女人間的友誼其實是用芥蒂結(jié)成的,越是有芥蒂,友情越是深。
17
虛無就虛無,過眼就過眼,人生本就是攢在手里的水似的,總是流逝,沒什么千秋萬載的一說。想開了,什么不能呢?
18
女人是一點政治都沒有,即便是勾心斗角,也是游戲式的,帶著孩童氣,是人生的娛樂。女人的詭計全是從愛出發(fā),越是摯愛,越是詭計多端。那愛又都是恒愛,永遠(yuǎn)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