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被譽為藥中上品,它藥性溫和,味甘,入脾胃經(jīng),是一味重要的補中益氣藥材,常用來健脾補氣,扶正祛邪,短時間內(nèi)提高機體功能。
三七是一種活血化瘀藥物,可活血止血、化瘀生津,能夠調(diào)整人體各種不同癥狀的出血。
兩者配伍后能夠起到補中益氣、化瘀止血的作用。現(xiàn)代的關于兩者配伍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配伍后能夠升高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的總數(shù),并且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也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配伍能夠協(xié)同治療胃潰瘍,可提高 Hp 清除率。
那么兩者的配伍誰都可以用么?
當然不是,這兩者的配伍的適合人群是氣虛兼有瘀血的人。
為什么氣虛會兼有瘀血呢?這是因為氣虛是形成瘀血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就要從中醫(yī)上說的氣在人體上的功能了。
中醫(yī)認為,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zhì)之一,由腎中的元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氣,在人體中具有推動血液運行、溫暖機體、防御外邪、固澀體液、氣化水液的作用。人體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說就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運動。
氣虛涉及到多個,通常不同的臟腑氣虛會帶有這個臟腑功能的不足,常見的有肺氣虛、腎氣虛、脾氣虛、心氣虛。氣虛就會導致氣所具備的功能不足,所以就會出現(xiàn)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的臨床表現(xiàn)。而氣虛日久,或者氣虛很嚴重,氣推動血液和溫煦機體的功能不足,就會引起瘀血。那么此時就會表現(xiàn)出氣虛兼雜血瘀的癥狀。
這類患者,除了氣虛,還會具有瘀血的表現(xiàn),比如面色晦滯、舌淡暗或有紫斑、經(jīng)常胸脅疼痛。痛處不移等等表現(xiàn);臨床上常常見于患有心腦血管病變的患者,所以疼痛常出現(xiàn)在胸脅部位;
所以,如果長期患有心腦血管病變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自己是否具有上面講到的氣虛表現(xiàn)。如果有那么黃芪+三七的配伍就非常適合您了。此外,如果血瘀更加嚴重的患者,也可以用黃芪+三七+丹參的三聯(lián)組合,通常情況下2:1:2,比如(10g:5g:10g)的量就可以了。如果氣虛更加嚴重的患者可以用人參/西洋參+黃芪+三七(3g:10g:5g)的三聯(lián)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