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在人的一生中,會面臨許多選擇,而在選擇的時候,如果選擇錯了,那么本該幸福美滿的人生,說不定就會因為這一個錯誤的選擇而支離破碎。
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做出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深思熟慮,千萬不能圖一時之勇,也不能貪圖一時的享受。
陳芝秀就是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給了我們一個血淋淋的教訓,讓我們明白: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陳芝秀的丈夫是常書鴻,是一位和陳芝秀門當戶對的大家公子。
對于這一對夫妻,很多人都看好他們,覺得他們郎才女貌,都是出生江南大戶人家,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更何況,這兩人不管是才貌,還是他們的才情,都顯得格外匹配。陳芝秀愛雕塑,常書鴻愛書畫,兩人都是藝術大家,平日里有很多可以談的共同話題。
兩個人結婚以后,也的確像眾人認為的那樣恩恩愛愛,是眾人羨慕的才子佳人。
婚后沒多久,兩人就去到了法國進修,而在法國,他們又生下了自己愛情的結晶,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
思想出現(xiàn)了分歧
可惜好久不長,兩個人就因為思想出現(xiàn)了分歧,爆發(fā)了爭吵,感情也因此變淡了。
而兩人的情感發(fā)生轉折,源于一本法國發(fā)表的畫冊。
如果沒有這本畫冊的話,他們夫妻兩人說不定還是會像原來一樣和和美美地過著日子。
可是命運就是如此的奇妙,一本小小的畫冊,就能讓兩個人的人生出現(xiàn)變化。
某一天,常書鴻看到了一本名為《敦煌圖錄》的畫冊,上面記載了敦煌石窟的事,這讓常書鴻看后,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很大的震撼。
他覺得,自己國家的歷史竟然被別國掠奪,甚至被當成了戰(zhàn)利品來炫耀,這樣他很悲傷。
于是,常書鴻的愛國心空前高漲,他打算回國守護敦煌文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偉大的祖國效力。
可惜,他這樣的愛國想法并沒有得到妻子的認可,反而讓妻子無法理解。
陳芝秀覺得自己的丈夫是瘋了嗎?在國外他們一家人過得好好的,何苦回國受苦呢?
要知道,當時的中國正飽受戰(zhàn)亂,他們一家若是回國,就不會再有如今的平淡生活,而是會不斷的四處奔波,受到戰(zhàn)火的牽連。
因此,陳芝秀不能理解丈夫的想法,更不想放棄現(xiàn)在的優(yōu)渥生活和丈夫回國。
因為他們兩人的追求不同,常書鴻是擁有著愛國心,想要拼搏事業(yè)的大男子漢。而陳芝秀卻是一位想要安定生活,想要過好自己小日子的平凡婦女。
兩人的理想不同,追求不同,想法自然就不一樣,所以兩人最終因為思想差距而爆發(fā)爭吵,這也是無法避免的情況。
但是,常書鴻態(tài)度堅決,堅持要為祖國奉獻一切。他覺得,在國家面前,家庭都是次要的。
沒辦法改變丈夫的想法,陳芝秀也只能隨丈夫回國。
回國之后,常書鴻為了保護敦煌壁畫勞心勞力,對妻子的關心逐漸變少,這讓陳芝秀越來越心寒。
不顧一切和情人私奔
就在陳芝秀對丈夫逐漸心灰意冷之時,有一個男人突然走進了她的生活,這個人是她丈夫的學生,名叫趙忠清。
趙忠清也被派來處理敦煌事務,加上他和常書鴻有師徒關系,因此他時常出入師傅家,漸漸的和師娘的關系也就變深了。
不可否認,陳芝秀是一個漂亮的女人,雖然她生過孩子,但依然風韻猶存。
面對于這樣漂亮的女人,趙忠清會動心,這也不難理解。尤其是當他看到陳芝秀因為被丈夫冷淡,覺得心里孤寂,表現(xiàn)的比較可憐的時候,趙忠清更是有了想要關心、呵護這個女人的想法。
突然間有一個男人關心、呵護起自己,這讓陳芝秀心里泛起了陣陣甜蜜,她很快就將愛意傳到了這個男人身上,于是兩人就不顧一切的在一起了。
兩人確定了關系之后,陳芝秀拋棄了丈夫和孩子,選擇和情人趙忠清私奔。
知道了這件事情的常書鴻完全不敢相信,他一直以為妻子是支持他、是愛著他的,雖然兩個人的確沒有最初那般甜蜜恩愛了,但他以為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所以他不相信私奔這種事情會出現(xiàn)在妻子身上。
懷著不敢相信的心情,他發(fā)瘋似的尋找妻子,結果現(xiàn)實再一次給了他一巴掌。
他的妻子不僅私奔了,還公然登報,表示和他斷絕一切關系。
前夫發(fā)達,心中后悔
陳芝秀的這一舉動,給常書鴻帶來了很大打擊。
為了轉移注意力,讓自己趕緊從悲傷中走出來,常書鴻將更多的心力花在了工作上,這樣的專心致志使得他在事業(yè)上更進一步。
很快,常書鴻功成名就,撰寫了不少優(yōu)秀論文,修復了許多珍貴的敦煌壁畫。之后,他還找到一位能讓他真正攜手到老的愛人——李承仙。
和常書鴻的后半生對比,陳芝秀的后半生明顯就是一出悲劇。
她和情人私奔之后,趙忠清就被捕入獄,這讓她失去了依靠,只能再找一個人過日子。
但以她這條件,想要再找一個好的人家嫁,這是不可能的事。最終她嫁給了一個普通工人,日子過得苦兮兮,晚年還靠著女兒的資助過活。
后來當她知道了前夫發(fā)達之后,她內(nèi)心是無比的后悔,可是一切都已經(jīng)晚了,她會落到如今的地步,全是她咎由自取。
陳芝秀的晚年一直在悔恨中度過,因為憂思成疾,她并沒有活太久,便去世了。
反思
陳芝秀這一生的經(jīng)歷,算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例子。她用自己悲慘的一生告訴了世人:人活在世界上,應該將眼光放長遠,如果只顧著眼前,只圖一時快樂,最終就有可能因為自己目光短淺而做出錯誤的選擇。而一旦做了錯誤的選擇,人就走錯了道路,想要再找到幸福的終點,這就非常的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