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勝利者,
都是極致的沉醉者。
孩子,
秋風涼,白晝長,轉眼間,你又開學了。
昨晚,我們一起整理你入學的書包,翻出你上學期的成績單,還有暑假里的練字本,原本歡呼雀躍地向往著,開學后會分到幾班,遇到哪些老師的你,神色忽然暗淡下來。
“媽媽,我覺得自己是個笨小孩噯?!?/p>
你擺弄著我給你新買的鋼筆,低著頭說,“我原本很喜歡的數(shù)學,上學期才考了80多分。英語本來是我的拿手強項,結果也退步了。我要上四年級了,書法還沒有二年級的孩子寫得好。媽媽,你有沒有覺得我笨呢?”
是的,我的孩子,在你還是我肚里的一顆受精卵時,我期待你生下來時就是個天才;在你一歲抓周抓到一根筆時,我許愿你將來一定要考上北大清華;在你兩歲就愛上閱讀時,我相信你長大必定天資聰慧;
在你3歲去幼兒園時,我暗暗把你和同班聰明伶俐的孩子比較,覺得他們都不如你;在你7歲捧回家第一張獎狀時,我也曾激動地把你攬在懷里,驚呼道“我的孩子,你怎么這么聰明呢”……
但,今天,當了9年媽媽的我,看著長到9歲的你,最大的心愿是:
孩子,愿你當一個心懷熱望的笨小孩。
為了闡述這個道理,我決定先給你講一個笨小孩的故事。
●●●
他只上了3個月學,就因總是在課堂上提莫名其妙的問題,比如,“老師,你給我說說風到底在哪里”,“老師,你憑什么認定1加1等于2”,而被學校宣判為“低能兒”,攆回了家。
但他的媽媽,并不認為他笨,而是鼓勵他,好奇什么就想辦法去證實它。
在媽媽的鼓勵下,這個笨小孩愛上了實驗,甚至為了賺足夠多的錢購買實驗材料,他到火車上當起了報童。
為了賣出更多報紙,他又在火車上搞起了印刷。賣報賺到錢后,為第一時間做實驗,他又纏著列車長,將一節(jié)列車休息室當作他的實驗室。
結果,實驗不小心引發(fā)了大火,他被列車長打了一頓后扔出車外,從此耳聾失聰,終身殘疾。
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熱愛,而是一邊流浪一邊堅持夢想,以報務員的身份輾轉多地,哪怕5次被免職,經(jīng)常餓肚子,也沒有放棄熱愛的實驗。
最終,他通過多次實驗,發(fā)明出普用印刷機,將專利權賣給一家公司,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4萬美金。
拿著這些錢,他想把腦海里的更多想法,付諸于實驗中,就開了自己的電氣機械工廠,在實驗——失敗——再實驗的路上,無法停下,直至成功。
沒錯,他就是偉大發(fā)明家托馬斯·愛迪生。這位生于19世紀的笨小孩,發(fā)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像機,至今還影響著整個人類。
他一生的發(fā)明有2000多項,僅專利就有1000多項,被美國總統(tǒng)胡佛稱為“人類的恩人”。
他媽媽南希說,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嘲笑她的孩子笨,唯獨她不會,因為,她比全世界的人都清楚,她的笨小孩沉醉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時,懷著怎樣的熱望,又是何等執(zhí)著。
熱望,才是一個笨小孩成為天才的燃料和動力。
我的孩子,媽媽并不奢望你成為天才,但媽媽希望你找到自己的熱望。
為此,媽媽決定再給你講一個天才的故事。
●●●
這個孩子,一小就天賦秉異,堪稱天才。
用他自己的話說,小學階段,每個學期的新書一發(fā),他拿到手里翻一翻,基本不用再學,就能考到95分以上。
因為天資聰慧,他在小學連跳了兩級。從中學開始,他就被老師和學校推薦參加各種數(shù)學物理競賽,而每一次,他幾乎都是載譽而歸。
“那時,我就像一臺考試透視儀,所有試題在我面前一過,都被我看穿到八九不離十?!彼f,高考前的日子里,很多同學在挑燈夜戰(zhàn),在題海輾轉,唯獨他被老師特許可以不到校上自習。
高考時,他果然考上了北京大學。只是,在那個高手如云、天才云集的園子里,他變得越來越不快樂,甚至沉浸于一個終極問題,苦惱無比——人到底為什么活著?
為成績而活?為榮譽而活?為財富而活?為面子而活?為父母而活?為后代而活?
抑或,為自己而活?但自己又為什么而活呢?
他患上了抑郁癥,變得消極而沉悶,易怒又暴躁,甚至在某個和父母發(fā)生激烈沖突的寒假里,差點縱身跳進老家小城的一個湖里。
“很多人都勸我,你要堅強啊,你多幸運啊,你一小都這么優(yōu)秀,千萬不要自毀前程啊?!彼f,這樣的勸說,不僅讓他覺得愚蠢可笑,而且讓他更加崩潰。
后來,他遇到了一位精神科醫(yī)生,醫(yī)生淡淡地問他:“你喜歡什么呢?畫畫?寫作?彈琴?做飯?跳舞?體育?喜歡什么,就去做什么唄?!?/p>
他忽然想到,小學四年級之前,自己一直都喜歡畫畫,而且畫得還不錯。后來,為了迎戰(zhàn)考試和競賽,父母就把他的顏料和畫板都收了,他也就不再畫了。
他邊吃藥治療,邊在醫(yī)生的建議下,重拾畫筆。他畫了一幅又一幅,都不太好,但是,當他投入到繪畫中,和筆下的花草蟲魚、山水人物開始對話時,他慢慢感覺自己活過來了。
“人只有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才會感覺到自己還活著?!彼f,擊敗人生困境的,是在正在做著的喜歡的事情里,找到一個熱乎乎的自己。
媽媽之所以知道他的故事,因為,他是媽媽的讀者,他在抑郁期間,曾來過兩封信。正是他的故事,讓媽媽明白:
最終給一個人希望的,不是天才的光環(huán),不是名校的加身,不是外界的贊美,而是他找到內(nèi)心的熱望,并跟隨著熱望,踏上的一條溫熱的路。
而踏上這條路的人,未必是天才,未必很聰明,未必就優(yōu)秀,有時候,他甚至看起來有點傻,有點笨,有點不合時宜,有點笨手笨腳。
但內(nèi)心的喜愛和期待,會讓他在不斷趕路的歲月和細節(jié)里,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越來越眉目傳情,越來越足底生風,越來越喜歡自己。
而喜歡自己,熱愛自己,是比考上清華北大重要100倍的事情。
就像,另一位爸爸對兒子說的那樣。
●●●
暑假里,媽媽帶你看了《銀河補習班》。電影中,爸爸馬皓文對兒子馬飛說過這么一句話:
“清華北大只是過程,不是目的,你一定要想自己喜歡什么,將來想干什么。”
電影中的馬飛,也一度是個被老師嘲笑為缺根弦的笨小孩,但當他找到自己的航天夢時,就變得前所未有地努力,也史無前例地投入。
他也沒有去讀北大清華,但最終,他成為了勇敢而真實的自己。
電影告訴我們:
最后的勝利者,都是極致的沉醉者。
真正成就一個人的,不是考上北大清華的榮光,而是是對一件喜歡的事,堅持到最后的熱望。
孩子,從你3歲上幼兒園,到你9歲讀四年級,你曾不止一次地問我:
“媽媽,讀書是為了什么?我為什么要去學校?我為什么要考出好成績?”
以前,我總是這樣回答你:
好好讀書,是為了考上大學,讓你有更多的選擇;去學校,是為了學到足夠強的本領,找到謀生門路;考出好成績,不是為媽媽,也不是為老師,而是為了證明你自己。
但是,孩子,今天,關于苦讀和求學,關于奮斗和拼搏,媽媽有了不一樣的答案:
學習,是為了找到內(nèi)心的熱望。
是為了跟隨熱望,找到你自己內(nèi)心的方向;是為了沿著這方向,踏上熱愛之路的信仰;是為了在信仰的召喚下,覓得你來人間一遭攜帶的生命重量;是為了在這重量的加持中,讓你感受活著的勃勃能量。
哪怕,你自始至終都是個平凡人,你也要找到這熱望。
因為,這世上最好的人,都是看似笨拙卻心懷熱望的沉醉者。
他們笨笨地堅持著,笨笨地努力著,笨笨地前行著,笨笨地期望著。
他們在日復一日笨笨地重復甚至失敗中,依然笨笨地熱愛著,笨笨地日夜錘煉,笨笨地反復探索。
但最終,他們從一個笨笨的算式開始,終于解開了內(nèi)心的枷鎖,甚至宇宙的奧妙;從一個笨笨的詞匯開始,終于寫出靈魂的文字,乃至皇皇巨著;從一個笨笨的音符開始,終于奏出了生命的節(jié)奏,甚至天籟之曲;從一個笨笨的動作開始,終于跳出了孤獨的舞步,變得搖曳生姿……
他們,都曾是笨笨的小孩,也都是難得的赤子。
●●●
小孩會老,赤子難得。聰明反誤,熱望永存。
我的笨小孩,新學期里,惟愿你,肯下笨功夫,不怕笨付出,能吃笨苦頭,不忘最初心,找到愛熱望。
就像,20年如一日笨笨寫作的媽媽,一直笨笨地陪在你的身旁,永遠笨笨地愛著你那樣,無論你是平凡還是優(yōu)秀,是落魄還是輝煌,是哭泣還是歡唱,是在黑暗中不丟熱望,還是在風雨中孤獨翱翔。
謹以此文,獻給每個開學的笨小孩。
PS:
昨天那篇娜姐來信《“媽媽50歲,患上白血病”:凡是愛無法治愈的,藥物也無能為力》刊發(fā)后,截至今天中午共有324名讀者打賞5458.15元。
我中午已把錢全部轉給了這位叫石清清的姑娘。愿她媽媽快點好起來。
這是一份愛的禮物,也是我和你們幫助的第4名閑時花開的讀者。
愿得愛者好運,愿獻愛者平安。
感謝所有溫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