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十四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下之上貞觀十九年(乙巳、645)
唐紀十四唐太宗貞觀十九年(乙巳,公元645年)
[1]六月,丁酉,李世攻白巖城西南,上臨其西北。城主孫代音潛遣腹心請降,臨城,投刀鉞為信,且曰:“奴愿,城中有不從者?!鄙弦蕴茙门c其使,曰:“必降者,宜建之城上。”代音建幟,城中人以為唐兵已登城,皆從之。
[1]六月,丁酉(初一),李世攻打白巖城西南,太宗親臨城西北。城主孫代音暗中派遣心腹請求投降,約定唐兵臨近城池,投刀斧為信號,而且說道:“我本人愿意投降,只怕城中有不投降的?!碧趯⑻瞥钠鞄媒慌c來使,說道:“如決定投降的話,你可將此旗豎在城墻上。”孫代音如約豎旗,城中人以為唐朝軍隊已經(jīng)登上城樓,于是都跟從孫代音投降。
上之克遼東也,白巖城請降,既而中悔。上怒其反覆,令軍中曰:“得城當悉以人物賞戰(zhàn)士。”李世見上將受其降,帥甲士數(shù)十人請曰:“士卒所以爭冒矢石,不顧其死者,貪虜獲耳;今城垂拔,柰何更受其降,孤戰(zhàn)士之心!”上下馬謝曰:“將軍言是也。然縱兵殺人而虜其妻孥,朕所不忍。將軍麾下有功者,朕以庫物賞之,庶因?qū)④娳H此一城。”世乃退。得城中男女萬余口,上臨水設(shè)幄受其降,仍賜之食,八十以上賜帛有差。他城之兵在白巖者悉慰諭,給糧仗,任其所之。
唐朝軍隊攻克遼東城后,白巖城守軍請求投降,中途又有反悔。太宗惱怒其反復(fù)無常,對唐軍說:“得到這座城,便將城中男女及財物賞賜給士兵們?!崩钍酪娞趯⒁邮軐Ψ酵督?,便帶領(lǐng)幾十名身穿鎧甲的士兵請戰(zhàn)說:“士兵們之所以不怕飛矢流石的襲擊,不顧生死,正是貪圖俘獲其男女財物;如今城池垂手可得,為什么要接受他們投降,而辜負士兵們的殺敵決心呢?”太宗下馬答謝世,說道:“將軍所言極是。然而放縱士兵殺人,虜其妻小,朕實在不忍心。將軍手下有功的將士,朕會用府庫里的資財封賞他們,這樣可以從將軍手中贖得一座完整的城?!崩钍烙谑峭讼?。唐軍共得到城中男女一萬多人,太宗靠水邊設(shè)御賬接受對方投降,仍然賜給他們食物,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賞賜給多少不等的絹帛。其他城堡的士兵駐扎在白巖城的,都予以撫慰,供給糧草,聽任他們?nèi)チ簟?div style="height:15px;">
先是,遼東城長史為部下所殺,其省事奉妻子奔白巖。上憐其有義,賜帛五匹;為長史造靈輿,歸之平壤。以白巖城為巖州,以孫代音為刺史。
先前,遼東城長史被部下殺死,他的手下吏員省事護送長史的妻子兒女們投奔白巖城。太宗憐憫省事有義節(jié),賜給他五匹帛;又為長史造靈車,將棺槨送回平壤。改白巖城為巖州,任命孫代音為刺史。
契何力瘡重,上自為傅藥,推求得刺何力者高突勃,付何力使自殺之。何和奏稱:“彼為其主冒白刃刺臣,乃忠勇之士也,與之初不相識,非有怨讎?!彼焐嶂?。
契何力傷口嚴重,太宗親自為他敷藥,并查出刺傷何力的人叫高突勃,將他交付給何力,讓何力親自殺掉他。何力上奏稱:“他為了他的君主冒著生命危險刺中我,此乃忠誠勇猛之人,我與他毫不相識,并沒有一絲怨仇?!庇谑菍⑺诺簟?div style="height:15px;">
初,莫離支遣加尸城七百人戍蓋牟城,李世盡虜之,其人請從軍自效,上曰:“汝家皆在加尸,汝為我戰(zhàn),莫離支必殺汝妻子,得一之力而滅一家,吾不忍也?!蔽煨?,皆廩賜遣之。
起初,莫離支征派加尸城的七百人去戍守蓋牟城,李世將他們?nèi)糠@,他們請求跟從唐軍效力,太宗說:“你們的家都在加尸城,你們?yōu)槲艺鲬?zhàn),莫離支必然要殺掉你們的妻子兒女,得一人的幫助卻毀滅他的一家,朕不忍心這樣?!蔽煨纾ǔ醵?,這七百人都得到賞賜,并被遣放回去。
己亥,以蓋牟城為蓋州。
己亥(初三),改蓋牟城為蓋州。
丁未,車駕發(fā)遼東,丙辰,至安市城,進兵攻之。丁巳,高麗北部耨薩延壽、惠真帥高麗、兵十五萬救安市。上謂侍臣曰:“今為延壽策有三:引兵直前,連安市城為壘,據(jù)高山之險,食城中之粟,縱掠吾牛馬,攻之不可猝下,欲歸則泥潦為阻,坐困吾軍,上策也。拔城中之眾,與之宵遁,中策也。不度智能,來與吾戰(zhàn),下策也。卿曹觀之,必出下策,成擒在吾目中矣!”
丁未(十一日),太宗車駕從遼東出發(fā),丙辰(二十日),到達安市城下,縱兵攻城。丁巳(二十一日),高麗北部酋長高延壽、高惠真率領(lǐng)高麗、兵十五萬人援救安市。太宗對身邊大臣說:“如今延壽有三種策略:帶引兵馬直至前沿,與安市城連為保壘,占據(jù)高山的險惡地勢,坐吃城內(nèi)的糧食,讓騎兵搶掠我們的牛馬,使我們久攻不下,想要退兵又有泥沼阻隔,以此困住我軍,這是上策。與城中的軍民一道,乘夜全部逃遁,這是中策。不自量力,來與我方交戰(zhàn),這是下策。你們看著,他們必然出此下策,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成為俘虜?!?div style="height:15px;">
高麗有對盧,年老習(xí)事,謂延壽曰:“秦王內(nèi)芟群雄,外服戎狄,獨立為帝,此命世之材,今舉海內(nèi)之眾而來,不可敵也??晌嵊嬚撸纛D兵不戰(zhàn),曠日持久,分遣奇兵斷其運道,糧食既盡,求戰(zhàn)不得,欲歸無路,乃可勝也?!毖訅鄄粡?,引軍直進,去安市城四十里。上猶恐其低徊不至,命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將突厥千騎以誘之,兵始交而偽走。高麗相謂曰:“易與耳!”競進乘之,至安市城東南八里,依山而陳。
高麗有一位官居對盧的人,年老熟悉吏事,對高延壽說:“秦王李世民對內(nèi)鏟平各路豪杰,對外使四方臣服,以己之力,自玄為帝,此乃天降命世之人,如今傾唐朝軍隊前來攻打我們,萬萬不可對抗呀。為我們考慮,不如按兵不動,這樣曠日持久,分別派遣奇兵斷其運糧通道,他們糧食用光,而又求戰(zhàn)不成,想要回去又無路可走,這樣我們才能取勝?!毖訅鄄宦牐I(lǐng)兵繼續(xù)前行,直至離安市城四十里。太宗擔心他們俳徊不向前進兵,命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率一千多名突厥騎兵引誘他們,士兵剛一交戰(zhàn)即假裝敗退。高麗士兵相互說道:“打唐朝軍隊太容易了?!备傁嗌锨俺鰮?,到達安市城東南八里的地方,依山布下陣形。
上悉召諸將問計,長孫無忌對曰:“臣聞臨敵將戰(zhàn),必先觀士卒之情。臣適行經(jīng)諸營,見士卒聞高麗至,皆拔刀結(jié)旆,喜形于色,此必勝之兵也。陛下未冠,身親行陣,凡出奇制勝,皆上稟圣謀,諸將奉成算而已。今日之事,乞陛下指蹤!”上笑曰:“諸公以此見讓,朕當為諸公商度?!蹦伺c無忌等從數(shù)百騎乘高望之,觀山川形勢,可以伏兵及出入之所。高麗、合兵為陳,長四十里。江夏王道宗曰:“高麗傾國以拒王師,平壤之守必弱,愿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根,則數(shù)十萬之眾可不戰(zhàn)而降?!鄙喜粦?yīng)。遣使紿延壽曰:“我以爾國強臣弒其主,故來問罪;至于交戰(zhàn),非吾本心。入爾境,芻栗不給,故取爾數(shù)城,俟爾國修臣禮,則所失必復(fù)矣。”延壽信之,不復(fù)設(shè)備。
太宗召集全體將領(lǐng)詢問破敵計謀,長孫無忌答道:“我聽說臨敵將要戰(zhàn)斗時,必要先觀察一下士兵的情緒。我剛才經(jīng)過各處營房,看見士兵們聽說高麗兵到了,都拔刀扎旗,喜形于色,此乃必勝的士兵。陛下年輕的時候,親自指揮戰(zhàn)陣,當年大唐凡是出奇制勝打敗對方,都是陛下上呈高祖的計謀,眾位將領(lǐng)只是按著預(yù)定謀略行事。今天這一仗,還望陛下指示?!碧谛χf:“諸位這樣謙讓,朕當為你們謀劃。”于是和長孫無忌等人帶領(lǐng)幾百騎兵登高眺望,觀察地形,看好可以埋伏兵力以及出入的地點。高麗、合兵為戰(zhàn)陣,長四十里。江夏王李道宗說:“高麗傾盡本國的兵力來抗拒我大唐軍隊,平壤的守軍必然虛弱,希望能給我五千精兵,直搗其京城,則幾十萬的兵馬可以不戰(zhàn)而降?!碧跊]有答允。派使者欺哄高延壽說:“我因為你們國的強臣殺死你們的國王,所以前來興師問罪;至于兩軍交戰(zhàn),并非我的本意。但進入你們的境內(nèi),糧食供應(yīng)不上,所以才攻下了幾座城,等到你們重修臣國的禮節(jié),就將那幾座城歸還。”延壽相信了太宗說過的話,不再防備。
上夜召文武計事,命李世將步騎萬五千陳于西嶺;長孫無忌將精兵萬一千為奇兵,自山北出于狹谷以沖其后;上自將步騎四千,挾鼓角,偃旗幟,登北山上;敕諸軍聞鼓角齊出奮擊。因命有司張受降幕于朝堂之側(cè)。戊午,延壽等獨見李世布陳,勒兵欲戰(zhàn)。上望見無忌軍塵起,命作鼓角,舉旗幟,諸軍鼓噪并進,延壽等大懼,欲分御之,而其陳已亂。會有雷電,龍門人薛仁貴著奇服,大呼陷陳,所向無敵;高麗兵披靡,大軍乘之,高麗兵大潰,斬首二萬余級。上望見仁貴,召拜游擊將軍。仁貴,安都之六世孫,名禮,以字行。
太宗當夜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戰(zhàn)事,命令李世率領(lǐng)一萬五千名步騎兵在西嶺布陣;長孫無忌率領(lǐng)一萬一千名精銳士兵做為奇兵,從山的北面穿越峽谷以沖擊高麗軍隊的后尾;太宗親自帶領(lǐng)四千步騎兵,挾帶鼓和號角,放倒旗幟,登上北山;又敕令各路軍聽見鼓和號角聲一齊出兵進擊。又命有關(guān)部門在朝堂邊上大張接受投降的帷幕。戊午(二十二日),延壽等人只見李世在布陣,便勒令士兵欲迎戰(zhàn)。太宗望見長孫無忌的部隊塵土飛揚,便令擂鼓、吹號角,高舉大旗,各路兵馬鼓噪?yún)群爸煌M攻,高延壽等大為驚慌,想要分兵幾路擊退唐軍,然而高麗軍的陣形已經(jīng)亂了。正趕上天降大雨,雷電交加,龍門人薛仁貴身穿奇異服裝,大聲呼喊著沖鋒陷陣,所向無敵。高麗士兵紛紛逃竄,唐朝大軍乘勝追擊,高麗兵大潰敗,二萬多人被殺。太宗看見薛仁貴,便召見他并拜為游擊將軍。仁貴是薛安都的六世孫,名禮,以字稱呼。
延壽等將余眾依山自固,上命諸軍圍之,長孫無忌悉撤橋梁,斷其歸路。己未,延壽、惠真帥其眾三萬六千八百人請降,入軍門,膝行而前,拜伏請命。上語之曰:“東夷少年,跳梁海曲,至于摧堅決勝,故當不及老人,自今復(fù)敢與天子戰(zhàn)乎?”皆伏地不能對。上簡耨薩以下酋長三千五百人,授以戎秩,遷之內(nèi)陸,馀皆縱之,使還平壤;皆雙舉手以顙頓地,歡呼聞數(shù)十里外。收三千三百人,悉坑之,獲馬五萬匹,牛五萬頭,鐵甲萬領(lǐng),他器械稱是。高麗舉國大駭,后黃城、銀城皆自拔遁去,數(shù)百里無復(fù)人煙。
高延壽等人帶領(lǐng)殘余士兵依山固守,太宗命令各路兵馬合圍,長孫無忌將所有橋梁撤掉,以斷絕其歸路。己未(二十三日),延壽、惠真率領(lǐng)高麗士兵三萬六千八百人請求投降,走到軍門,跪下用膝蓋前行,磕頭請罪。太宗對他們說:“東夷少年,可以在僻壤海隅橫行,至于摧毀堅固堡壘決戰(zhàn)取勝,肯定趕不上一位老年人,今后還敢與大唐天子交戰(zhàn)嗎?”延壽等人都趴在地上不敢答話。太宗挑出耨薩以下酋長三千五百人,給他們軍服職位,將他們遷居內(nèi)陸,其余將士都放了,讓他們返回平壤;眾人都高舉雙手以頭撞地,歡呼聲聞幾十里外。太宗將被俘的三千三百名士兵全部活埋,總共獲得五萬匹馬,五萬頭牛,一萬領(lǐng)鐵甲,各種器械上萬。高麗全國震驚,后黃城、銀城百姓都空城逃走,幾百里內(nèi)不再有人煙。
上驛書報太子,仍與高士廉等書曰:“朕為將如此,何如?”更名所幸山曰駐驊山。
太宗傳驛書通報給太子,又寫信問高士廉等人說:“朕做為帶兵的將領(lǐng)怎么樣?”將所途經(jīng)的山改名為駐驊山。
秋,七月,辛未,上徙營安市城東嶺。己卯,詔標識戰(zhàn)死者尸,俟軍還與之俱歸。戊子,以高延壽為鴻臚卿,高惠真為司農(nóng)卿。
秋季,七月,辛未(初五),太宗將營帳遷到安市城東嶺。己卯(十三日),太宗詔令將戰(zhàn)死的將士尸首標識姓名,等到回師返朝時一同帶回。戊子(二十二日),任命高延壽為鴻臚寺卿,高惠真為司農(nóng)寺卿。
張亮軍過建安城下,壁壘未固,士卒多出樵牧,高麗兵奄至,軍中駭擾。亮素怯,踞胡床,直視不言,將士見之,更以為勇??偣軓埥饦涞萨Q鼓勒兵擊高麗,破之。
張亮的部隊經(jīng)過建安城下,尚未堅固壁壘,士兵們便大多出外割柴草打野物,高麗兵突然趕到,軍中大亂。張亮平時就膽小,蹲坐在胡床上,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說不出話來,將士們見此情景,反倒認為張亮勇敢。總管張金樹等人敲鼓聚集兵馬反擊高麗兵,將其擊退。
八月,甲辰,候騎獲莫離支諜者高竹離,反接詣軍門,上召見,解縛問曰:“何瘦之甚?”對曰:“竊道間行,不食數(shù)日矣?!泵n之食,謂曰:“爾為諜,宜速反命。為我寄語莫離支:欲知軍中消息,可遣人徑詣吾所,何必間行辛苦也!”竹離徒跣,上賜而遣之。
八月,甲辰(初八),巡衛(wèi)騎兵抓住了莫離支手下的間諜高竹離,將其反綁雙手押送到軍營,太宗親自召見他,為他松綁問道:“你怎么這么瘦呢?”答道:“我偷偷地走小道,已經(jīng)有幾天沒吃東西了?!碧诿速n給他食物,對他說:“你身為間諜,應(yīng)當迅速回去復(fù)命。你替我告訴莫離支:想要知道我方軍中情形,可以派人直接到我們的營地,何必偷偷摸摸地這么辛苦呢?”高竹離光著腳,太宗賜給他草鞋打發(fā)他回去。
丙午,徙營于安市城南。上在遼外,凡置營,但明斥候,不為塹壘,雖逼其城,高麗終不敢出為寇抄,軍士單行野宿如中國焉。
丙午(初十),唐朝軍隊將營帳遷到安市城南。太宗在遼東一帶,凡是設(shè)置軍營,只是在明處設(shè)置崗哨,而不設(shè)溝塹堡壘,即使逼近高麗城堡,高麗軍隊也不敢出兵騷擾,唐朝士兵們單人行路野外露宿便如同在中原時一樣。
上之伐高麗也,薛延陀遣使入貢,上謂之曰:“語爾可汗,今我父子?xùn)|征高麗,汝能為寇,宜亟來!”真珠可汗惶恐,遣使致謝,且請發(fā)兵助軍;上不許。及高麗敗于駐驊山,莫離支使說真珠,啖以厚利,真珠懾服不敢動。九月,壬申,真珠卒,上為之發(fā)哀。
太宗將要討伐高麗時,正好薛延陀派使者到朝中進獻貢品,太宗對來使說:“告訴你們的可汗,如今我們父子二人要親自帶兵東征高麗,你們想要侵犯,就立刻來!”真珠可汗聽此言極為恐惶,忙派使者前來謝罪,并且請求派薛延陀兵前來協(xié)助攻打高麗;太宗沒有答應(yīng),等到高麗軍隊在駐驊山被打得大敗,莫離支便讓人勸說真珠可汗,以豐富的利益加以引誘,真珠可汗懾服于唐朝的力量而未敢有所舉動。九月,壬申(初七),真珠可汗死去,太宗為他舉哀發(fā)喪。
初,真珠請以其庶長子曳莽為突利失可汁,居?xùn)|方,統(tǒng)雜種;嫡子拔灼為肆葉護可汗,居西方,統(tǒng)薛延陀;詔許之,皆以禮冊命。曳莽性躁擾,輕用兵,與拔灼不協(xié)。真珠卒,來會喪。既葬,曳莽恐拔灼圖己,先還所部,拔灼追襲殺之,自立為頡利俱利薛沙多彌可汗。
起初,真珠可汗請求讓他庶出的長子曳莽做突利失可汗,居住在東部,統(tǒng)率各部族;讓其嫡生子拔灼為肆葉護可汗,居住在西部,統(tǒng)領(lǐng)薛延陀本部;太宗下詔答應(yīng)其請求,并都按照禮儀予以冊封。曳莽性情暴躁好動,輕易用兵,與拔灼不和。真珠可汗死后,二人齊聚薛延陀牙帳奔喪。安葬真珠可汗之后,曳莽擔心拔灼圖謀害己,便提前回本部,拔灼派人追上將其殺死,自立為頡利俱利薛沙多彌可汗。
[2]上之克白巖也,謂李世曰:“吾聞安市城險而兵精,其城主材勇,莫離支之亂,城守不服,莫離支擊之不能下,因而與之。建安兵弱而糧少,若出其不意,攻之必克。公可先攻建安,建安下,則安市在吾腹中,此兵法所謂'城有所不攻’者也。”對曰:“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吾軍糧皆在遼東;今逾安市而攻建安,若賊斷吾運道,將若之何?不如先攻安市,安市下,則鼓行而取建安耳。上曰:“以公為將,安得不用公策。勿誤吾事!”世遂攻安市。
[2]太宗領(lǐng)兵攻克高麗白巖城后,對李世說:“我聽說安市城地勢險要、士兵精良,其城主智勇雙全,當初莫離支叛亂時,城主不服命,莫離支久攻不能取勝,因而便仍由他管理此城。建安城兵力微弱、糧食稀少,如果出其不意進攻它,必然能夠取勝。你可帶兵先去攻建安,建安城攻下后,則安市城便如在我胸腹中,這正是孫子兵法所說的'城有所不攻’的道理?!崩钍来鸬溃骸敖ò苍谀厦?,安市在北面,我方軍糧都在遼東城;如今我們越過安市去進攻建安,假如敵人切斷我方運糧通道,那將怎么辦呢?倒不如先去攻打安市,攻下安市,則可以一鼓作氣輕取建安?!碧谡f:“你是統(tǒng)軍將領(lǐng),怎么能不用你的策略。但不要延誤了我的軍機大事?!崩钍烙谑穷I(lǐng)兵進攻安市。
安市人望見上旗蓋,輒乘城鼓噪,上怒,世請克城之日,男女皆坑之,安市人聞之,益堅守,攻久不下。高延壽、高惠真請于上曰:“奴既委身大國,不敢不獻其誠,欲天子早成大功,奴得與妻子相見。安市人顧惜其家,人自為戰(zhàn),未易猝拔。今奴以高麗十余萬眾,望旗沮潰,國人膽破,烏骨城耨薩老耄,不能堅守,移兵臨之,朝至夕克。其馀當?shù)佬〕?,必望風(fēng)奔潰。然后收其資糧,鼓行而前,平壤必不守矣?!比撼家嘌裕骸皬埩帘谏吵?,召之信宿可至,乘高麗兇懼,并力拔烏骨城,渡鴨綠水,直取平壤,在此舉矣。”上將從之,獨長孫無忌以為:“天子親征,異于諸將,不可乘危徼幸。今建安、新城之虜,眾猶十萬,若向烏骨,皆躡吾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長驅(qū)而進,此萬全之策也?!鄙夏酥埂?div style="height:15px;">
安市人遠無望見太宗的旗幟傘蓋,總是登上城樓一起敲鼓吶喊,太宗大怒,李世請求攻下城池當天,將城中男女全部活埋,安市人聽說后,更是頑強守城,唐軍久攻不下。高延壽、高惠真向太宗請求道:“我們既然委身于大唐帝國,便不敢不獻上一份忠誠,這樣可以讓大唐天子早成大功,我們也得與妻兒老小相見。安市人顧惜自己的家庭,人人各自為戰(zhàn),不容易立即攻克。如今我等以高麗兵十多萬,望見旌旗即遭潰敗,高麗人聞風(fēng)喪膽,烏骨城首領(lǐng)多老邁無用,很難堅守城池,如果唐軍移師臨近該城,早晨到晚上即可攻克,其余中途擋道的小城,必定望風(fēng)潰逃。然后廣收他們物資糧草,一鼓作氣,平壤必定堅守不住?!北娢淮蟪紓円捕颊f:“張亮的部隊在沙城,如果征召他們二個晚上即可到達,乘著高麗驚恐的時候,合力拿下烏骨城,渡過鴨綠江,直取平壤,就在于這次行動了。”太宗想要聽從這個意見,惟獨長孫無忌認為:“天子親自征戰(zhàn),與一般將領(lǐng)統(tǒng)兵不同,不可以冒著危險僥幸取勝。如今建安、新城的敵兵還有十萬人,如果我們移師烏骨城,他們都會追襲我軍的后路,倒不如先攻下安市,占取建安,然后再長驅(qū)直入,這才是萬全之策?!碧谟谑峭V挂茙煘豕堑挠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