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大部分網(wǎng)友都認為人是有一定成長規(guī)律的,上學、畢業(yè)、工作、結(jié)婚是最正常不過的成長過程。
但凡事總有例外,19年,在湖南長沙就有這樣一位“巨嬰”,直接跳過了“工作”這一階段,55歲依然靠著啃老生活。
如果是能力問題還好解決,偏偏她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就不應該去工作,所有人都應該莫名其妙的對她好,為她服務。
她就是1976年出生于湖南長沙的熊麗,那個時期社會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大部分人的家庭都不富裕,而且子女很多,熊麗是家里面最小的孩子,她上面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
不過熊麗的年齡和哥哥姐姐差了許多,他們已經(jīng)到了成家的年齡,熊麗卻還在上學。
也正是因為這樣,熊麗自出生以來深受家人的疼愛,無論是父母還是兄弟姐妹都把她當做這個家的珍寶,有任何好東西都會首先想到她。
可誰都沒有想到,這種偏愛會讓熊麗一步步養(yǎng)成驕縱的性格,長大后的她甚至覺得全世界的人就應該對她好。
這樣的想法已經(jīng)完全偏離了正常人的思維,但熊麗的母親卻不以為然,因為她就是這樣想的,女兒的嬌縱也是她一手溺愛出來的。
熊麗出生以來,父母就一直給其他五個孩子灌輸:熊麗是家里面最小的寶貝,作為哥哥姐姐應該要讓著她的道理。
起初哥哥姐姐們看到奶團子一般的熊麗也很喜歡,愿意聽從父母的教誨,在任何方面多照顧熊麗一些。
可是隨著小妹妹的年齡一步步增長,他們發(fā)現(xiàn)了熊麗身上的壞習慣和壞脾氣,深知再這樣一味慣著,她只會慢慢走上更錯的道路。
所以哥哥姐姐們試圖用自己的方式糾正熊麗的性格錯誤,可是糾正的過程中,他們受到了爸爸媽媽的嚴厲批評。
父母眼中熊麗做什么事情都是對的,即便她在學校和別人打架,熊麗的媽媽也會毫不猶豫的站在女兒身邊,堅信她的女兒沒有做錯事情,一定是有其他的原因使她做出了這些舉動。
“一碗水端不平”是作為母親的大忌,熊麗母親偏袒熊麗的行為被五個孩子看在眼里,逐漸他們明白,妹妹變成現(xiàn)在的性格完全是因為父母的嬌生慣養(yǎng)。
父親有時尚且有講道理的余地,母親完全就是把熊麗捧在手心,罵也罵不得,管也管不得,如此偏心的行為讓五個孩子和母親漸行漸遠,心中很快就有了隔閡。
不過這一切熊麗完全不在乎,她在乎的只有自己的生活是否愉快,自己的愿望是否能實現(xiàn)。
他們的家庭本就不富裕,六個孩子都到了上學的年紀時,家里的條件根本無法承擔高昂的學費。
所以六個孩子中一定要有人放棄學業(yè),出去打工資助家里。
這種壞事自然是落不到熊麗身上,她的母親和每一個孩子推心置腹的長談,想要勸導他們主動放棄學業(yè),出去打工供妹妹上學。
這種人生大事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主動放棄,更何況熊麗從小到大的成績就不好。
熊麗的哥哥姐姐請求過也反抗過,但始終無法動搖母親的決定,最終只能無奈輟學,出去打工補貼家用。
只有家里最小的妹妹熊麗一直在堅持學業(yè),可是如此寶貴的機會她并沒有珍惜。
還是天天在學校逃課打架,讓學校的老師都沒有辦法管理,上初中不久后就被勸退了,哥哥姐姐們主動放棄的學習機會被熊麗這樣糟蹋,真是讓人恨鐵不成鋼。
然而熊麗的奇葩事跡不僅于此,輟學后的她并沒有像哥哥姐姐那樣出去工作補貼家用,反而是做起了嫁給有錢人的美夢。
熊麗從小就覺得自己長得非常漂亮,在小鎮(zhèn)上都算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美女,以她的外貌條件嫁給有錢人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有了這個想法后,熊麗就一直在尋找合適的結(jié)婚對象,終于有一天小鎮(zhèn)上來了一個很有氣質(zhì)的青年,開著轎車在沿途問路。
熊麗一眼就被對方的氣質(zhì)所吸引,主動和他搭訕,熱情美麗的熊麗成功將青年的目光吸引過來,兩人第一次見面就給彼此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不久后兩人就約著一起見面吃飯聊天,在相處的過程中熊麗和對方迅速確認了戀愛關(guān)系,感情穩(wěn)定后直接就步入了婚姻殿堂,那時的熊麗僅僅19歲。
她也算是圓了自己的夢想,別的人還在上學,而熊麗已經(jīng)如愿以償?shù)募藿o了有錢人。
結(jié)婚后的熊麗完全不需要工作,丈夫?qū)λ囊笾皇窃诩野察o的當闊太太。
出行有車接送,在家有保姆照顧生活起居,如此夢幻的生活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偏偏熊麗不懂得珍惜。
她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性格在結(jié)婚后依然不懂得收斂,每天要求丈夫做這做那,總覺得他給自己一切都是應該的。
兩個人本就是一個愛美色,一個貪圖錢財,當彼此對對方產(chǎn)生隔閡后這段關(guān)系自然無法進行下去,所以丈夫忍無可忍,向熊麗提出了離婚。
不得不感慨,有錢人的確出手闊綽,在當時那個年代熊麗這次離婚直接拿到了14萬元的補償,相當于全款買兩套房的實力。
如果她好好經(jīng)營這筆補償,完全可以下輩子吃穿不愁。
但顯然熊麗不是這樣有規(guī)劃的人,僅僅兩年她就把這14萬揮霍一空,又成了一無所有的“啃老族”。
后來在親戚朋友的介紹下,熊麗又認識了她的第二任丈夫,第二任丈夫沒有前夫那么有實力,但在當?shù)匾彩歉患易拥堋?/span>
結(jié)婚后熊麗依然不用工作,每天靠著丈夫的“零用錢”生活。
這一任的丈夫?qū)π茺愂钦娴暮?,能夠包容她嬌縱的性格,每次吵架都默不中作聲任她發(fā)泄。
但熊麗一再得寸進尺,生孩子后還是完全不顧家庭。
這樣的行為讓熊麗的第二任丈夫忍無可忍,最后提出了離婚。
兩任婚姻的失敗并沒有讓熊麗得到教訓,反而還更加理直氣壯的要求母親照顧她,離過兩次婚的熊麗已經(jīng)30歲,卻沒有工作過一天。
離婚后就立刻回到母親的房子里繼續(xù)啃老,絲毫沒有考慮過要自食其力。
家里的哥哥姐姐看到熊麗這樣“虛度光陰”非常懊惱,紛紛勸她趕緊找個合適的人成家,總不能一輩子就生活在母親身邊。
熊麗的魅力確實很大,離過兩次婚的她依然能夠迎來第三次感情,只不過第三任丈夫的條件遠沒有之前那么好。
熊麗這次嫁給了一個環(huán)衛(wèi)工人,雖然工作沒有那么體面,但第三任丈夫很是聽話,會把所有的工資上交給熊麗。
第三任丈夫的脾氣很對熊麗的胃口,但她是一個既要又要的人,既想要丈夫聽話顧家,又希望他有足夠的能力給自己更好的生活。
熊麗經(jīng)歷過前兩次婚姻已經(jīng)習慣了有錢人的生活方式,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工資完全沒辦法滿足她的揮霍。
所以在這次結(jié)婚后熊麗天天和丈夫爭吵,總是嫌棄對方?jīng)]辦法給自己帶來更好的生活,最后還是熊麗主動提出了離婚。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經(jīng)歷三次婚姻還是回到了原點,離婚后熊麗再次回到母親身邊。
母親很心疼女兒婚姻上的不幸遭遇,總覺得她在這三段關(guān)系中吃了太多苦,所以不忍心她再出去工作。
時間一長熊麗就習慣了被母親養(yǎng)著的感覺,想當然的認為即便自己不出去工作,母親也會一直照顧自己。
再加上哥哥姐姐有時候會給母親寄來贍養(yǎng)費,這些錢足夠母女兩人過好自己的生活,所以直到55歲,熊麗都沒有出去工作過一天。
結(jié)婚的時候是靠著丈夫的工資生活,離婚了又靠著厚臉皮在母親身邊啃老。
熊麗的母親已經(jīng)94歲高齡,卻還要每天不間斷的給女兒出去買菜做飯,照顧生活起居。
這樣蛀蟲般的妹妹終于引起了五個哥哥姐姐的不滿。
在他們看來,母親早就到了頤養(yǎng)天年的年紀,還要為這個不懂事的妹妹操心操力,實在不該。
直到19年,母親摔傷要錢治療,熊麗又去找哥哥姐姐拿錢,可這次,被折騰不輕的幾人說什么都不出錢,讓熊麗自己出。
熊麗哪有錢,最后,哥哥姐姐們在大家的幫助下和熊麗簽訂了協(xié)議,他們掏錢,但從此,熊麗要去干活,再不能啃老。
沒辦法,她只能同意。
這位終極啃老族,終于要學著自己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