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鄉(xiāng),過年是從殺年豬、“吃庖湯”開始的。
時間進入臘月,鄉(xiāng)親們就開始張羅著殺年豬。殺年豬時,主人家會邀請親友、鄉(xiāng)鄰到家里來吃一頓新鮮豬肉,叫做“吃庖湯”。大家聚在一起“吃庖湯”,既是對辛勤勞作的檢視,也是對一年豐收的祝賀,更是為了增進鄰里的感情,營造過年的氛圍。
我的父母是農民,每年都會養(yǎng)一頭過年豬。要殺年豬前,父親會先翻看老黃歷,選好殺豬的日子,提前通知來幫忙殺豬和“吃庖湯”的人。到了殺豬那天,母親大清早就起來了,在院子里燒一大鍋開水。
幫忙殺豬的人來得很準時,很快就湊齊了五六個壯漢。大家圍在豬圈旁,先由一個人走進圈里,用繩子將豬的一只腳拴住,幾個人合力把豬拖出來。然后有人揪豬尾巴,有人拽豬耳朵,有人抓豬腿,一氣把豬拖到院子里,按倒在一個倒扣著的打谷桶上,接下來就該下刀了。
一頭年豬是一個家庭榮譽的象征,所以殺豬得有一個經(jīng)驗老到的下刀人,要是一刀下去豬不死,這在村里人看來是犯了忌諱,是要向主人家賠禮道歉的。好在,村里會殺豬的人很多。殺豬人出場了,他提起殺豬刀,看好位置,迅速刺入年豬脖頸的要害部位,一股鮮血噴射出來,準確地灑到半盆事先備好的熱鹽水里。年豬慘叫幾聲,很快就癱軟下來了。
大家把豬放下,將打谷桶翻過來,再把豬放進去。用瓢舀起開水往豬身上澆,澆上五六次,豬皮燙嫩了,再用刮刀把豬毛刮凈。當然,豬頭褶皺較多,不易脫毛,只能刮個八九分干凈,事后主人家還得用燒紅的鐵塊再烙一遍。
刮過豬毛后,大家用清水沖洗豬身,將豬頭、豬頸割下,再剖開豬肚皮,依次取出肝、肺、腸、肚等內臟,該清洗的清洗。接著剝豬油、割豬蹄等,剩下的豬身用利斧從中間劈成兩半,由人抬到室內,放在狗夠不到的地方。
殺完豬后,父親會舉行簡單的祭奠儀式,燃香燒紙,鳴放鞭炮。鞭炮一響,受邀“吃庖湯”的人就陸陸續(xù)續(xù)地來了,家里熱鬧非凡。廚房里,有人揮動鍋鏟炒菜,有人端盤子洗碗,有人往火塘里添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空氣中彌散著濃濃的肉香。
不一會兒,一碗碗香噴噴、熱騰騰的菜肴就端上桌了,有燉豬血、酸菜肥腸、小炒肉、豬肝粉腸湯等等。大家落座入席,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歡聲笑語之間,洋溢著一年辛苦后的喜悅和滿足,透著濃濃的人情味兒。
這些年,我在外地工作,每年到了要殺年豬的時候,父母就會給我打電話,問我何日是歸期。一定要等我到家了才殺年豬,因為只有一家人都齊了,年味兒才會濃。隨著回家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臨近,我又想起了殺年豬、“吃庖湯”的情景,心底泛起了濃濃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