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社交媒體是如何“壓縮”你的生活的

你是“信蜂”嗎?

所謂“信蜂”,就是爭先恐后為獲取新信息而奔波忙碌,并通過將信息分享到圈內而達到利益共享目的的生活者。

研究稱,信蜂的誕生,是由于世界范圍內的社交媒體滲透帶動了人們的“發(fā)信”欲求和行動。不過,這是全世界共同的一個現象,而中國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擁有獨特的圈子文化。

社交媒體時代,很多人都在不由自主地扮演著信蜂的角色,但可能很少意識到,社交媒體就像一堵墻,我們成了高墻之內的“囚徒”。

看看圈子外的生活

說起來有點侵犯別人隱私的意思,但真不是有意為之。

有天在家里順手拿出iPad刷微博,刷了幾分鐘感覺不對勁,滿屏都是看英劇的、曬孩子的、玩手工的,平時我刷的那些內容全都不見了。仔細一看,原來是妻子的微博賬號并未退出,我刷出的都是她微博關注的內容。重新登錄我的微博,儼然是另一個世界,很多人都在集體討論某一個社會話題,歡喜的、憤懣的、抱怨的,各種情緒四處彌漫。

妻子是企業(yè)白領,我在媒體供職,我倆的工作沒有任何交集,但之前從沒覺得,工作之外我們所關注的世界竟會如此不同。原以為,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不能說完全志趣相投,但與世界發(fā)生聯系的視野半徑總該大致相同。直到誤用她的賬號刷了微博,我才發(fā)現,社交媒體的崛起,未必會豐富你的生活、拓展你的視野,反而容易把你的生活“圈子化”,束縛你感知世界的能力。

老實說,我算是一個很容易從工作中抽離出來的人,但只要刷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還是會被無邊無際的信息轟炸。偶爾,還會被同一信息反復轟炸。比如某一天刷朋友圈,整整兩屏大家都在討論“博士返鄉(xiāng)的惆悵”。如果在周末,微博和朋友圈里滿屏都是和某個公共事務有關的討論時,我會有一種莫名的悲哀,悲哀于社交網絡帶給我重復的被“壓縮”的生活。那時候我甚至會想,哪怕是有賣面膜的朋友出現,我也一定為他手動點贊。

沒辦法,作為一個人際交往半徑嚴重不足的人,我的微信朋友圈基本都是同行。也許是職業(yè)屬性使然,他們更熱衷于集中討論某個話題。忍不住刷屏的時候,我會感慨,這就是我了解到的世界么?那個時刻,我特別想看看妻子的朋友圈,看看她的朋友們都在關注什么。

如果按照英國文化批評家雷蒙·威廉斯的說法,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那么現在最能表征這個時代生活方式的,可能就是社交媒體文化了。中國人是很講求情感紐帶人際關系的,這些關系都屬于一個人的“社會圈子”。隨著媒介的變遷更替,傳統(tǒng)的現實的“社會圈子”在社交媒體崛起的時代里也被不斷弱化和分化,然后又被以相關或相似的某條紐帶重新聚合。在這個平臺上,人際關系的維系方式有所不同,“圈層”意義也更加顯現,而“圈層”這個東西,卻未必完全能體現積極的價值。以我的感受而言,它也許縱深了我對某個問題的認識,但卻影響了我對其他問題的感知度。

也許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困惑。昨天晚上也看到一同行發(fā)了一條朋友圈:“為了避免被自我圈層所遮蔽,邀朋友圈里的新聞同行做個實驗,放下自己的手機,拿起身邊非新聞界人士的手機,查看他們的朋友圈里都在關注什么……我們需要把視野變得更寬,更接地氣與人氣?!?/p>

不知道有多少人做了這個實驗,在看到這條朋友圈的同時,也看到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的報道稱,《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顯示,與上一年相比,認為社交媒體讓自己的生活變糟的中國人增加了一倍。報告中變糟的理由雖然是“社交媒體剝奪了讀書時間、侵犯了隱私”等,與圈層無關,但中國人對社交媒體的熱情指數,或許已在降低。

沒人能抗拒技術變革帶來的“社交革命”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但潮流之中,也許只有適當地融入與抽離,你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有生活的豐富性。

更多文章,可掃描一下二維碼關注“霾汰”公號。

霾汰是一個生活評論類談資公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你單身那么久,都是你閨蜜的錯
微信朋友圈感想
有關圈子的30條金句,果斷收藏
驚人的吸引力法則:你的朋友圈,決定你是誰
“放養(yǎng)”狀態(tài)無本買賣 微信時代的“圈子商機”
“微信新功能:我知道你有多少朋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