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文萃作者 望巴陵 1周前
父親啊母親
文/謝雨星
不久前的一天,我從案牘中抬起頭,目光向窗外的綠蔭中望去,發(fā)現辦公室前地坪里、老樟樹底下,一位華發(fā)老者坐在石凳上。定睛一看是我二十多年前的同事老鄧。
我走出辦公室,來到老鄧身邊,跟他攀談起來。老鄧今年八十四歲,頭發(fā)尚稠,未見全白;他面容清癯,臉上光潔,老年斑并不多見。我猛然覺得老鄧與他的同年老庚鐘南山先生有幾分相似之處。
老鄧住機關院里,他的過往,我知道一些。老伴十多年前就過世了,他后來梅開二度又找過一位,七、八年前也分開了。這幾年,我在機關院里偶爾遇見的老鄧往往是形單影只,獨來獨往。他有時是出來走走,有時是去縣圖書館看《參考消息》(我們共事時,他就喜歡看這份報紙。)我每次遇上老鄧只是打個招呼,并不知道他目前的生活狀況。
我問老鄧現在跟誰住在一起,老鄧說,就一個人住。我說,年紀大了,一個人住怎么行?他說,在市里工作的大女兒退休了,偶爾來住個十天半月照顧一下。我問,您何不去岳陽同大女兒住一起?老鄧解釋說,自己有過敏性鼻炎,經常打噴嚏,還患有便秘,每次在廁所里要蹲上半天,住在一起會影響他們。就是因為這個顧忌,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寧愿忍受著孤獨。其實說顧忌并不妥當,應該說是老鄧懷著一片對兒女的體貼之心,不愿意因為自己的身體毛病為晚輩的生活帶來不便。
老鄧的便秘我不知情,大概是退休后患上的,他的噴嚏卻很有名氣,同事皆知。我跟他共事時,他每天都要打幾次噴嚏,而且聲振屋宇,一噴一串,難于止住。而同事見慣不怪,習以為常。老鄧退休后,機關里少了那串“啊嚏”聲,同事們總覺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
打噴嚏和占廁所,在生活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事,但老鄧卻把這看成一件山崩海嘯般的大事,一件足以影響兒女們生活的大事。反之,有幾個做兒女的會顧忌自己身上的臭毛病或生活中一些不經意行為,會給自己父母的生活帶來影響呢?當你在聞不慣煙味的父母面前毫無顧忌地抽煙時,你想到了沒有?當父母年邁,牙口不好只能吃軟爛的飯菜時,你想到了沒有?當你半年十月不回家,父母望眼欲穿時,你想到了沒有?
林少華在《母親的紅頭巾》中說:“母親走了,走了幾個月了。母親的走,帶走了許多東西,帶走了人世間最純凈最深厚的愛……”
如林少華所言,這世間上最純凈最深厚的愛是父母對子女的愛。這種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母親今年77歲,背有些佝僂了,但她還種著一小塊菜地,不分寒暑地在菜地里忙碌。她之所以不辭勞苦,精心地耕種著這塊菜地,除了不忍心讓土地拋荒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為了兒女。她想讓兒女們吃上放心菜,為生活在城市里的兒女們節(jié)省一點生活費。母親是把對子女的一片深情厚意寄托在這片菜地里,她在種菜時無疑也種下了純凈而深厚的母愛。母親種菜盡量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有次我在老家住,我看見母親和姨媽晚上打著手電筒去菜園里捉菜蟲。我每次回家,母親總是欣喜地提了菜藍去菜園里摘菜。菜苔、萵筍、冬莧菜、芹菜、蘿卜、黃瓜、辣椒、茄子、豆角,每個季節(jié)的時菜都有。為了不拂母親的美意,我每次總是欣然接受。母親給我的菜,即使在家里放得蔫了,我也舍不得丟棄,因為這菜飽含著一位八旬老人的辛勤汗水和她對兒女的濃濃愛意。
有人說,父母的心是碎的,每個兒女身上都系著一瓣,這話并非虛言。
我的老岳母今年八十歲,她膝下的晚輩足足有二十人,每一位晚輩的生日她都記得明明白白。以前她用老年手機,每當有人過生日,她總是及時地打來電話祝福。近幾年,她用上智能手機了,晚輩過生日,她是第一個在微信群里送祝福、道恭喜,于是大家隨她的金口玉言送上自己的祝福,而后是發(fā)紅包、搶紅包,微信群里一片熱鬧。她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無非是把一顆心分成了二十瓣,每一位晚輩身上都系上了一瓣。我想,岳母百年之后,大家的生日必定會沉寂不少。
我家離岳母家一百二十六公里,有時,我們一家子去了,回程時,車子發(fā)動后,老岳母站在車窗邊淚眼婆娑,她戀戀不舍,久久不愿離開。我和妻子、兒女面對這種情狀也是熱淚盈眶,心如刀割。岳母大概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我們一家又離得遠,見一次就少一次,見了這次也許沒有下次,所以傷心。
父母把心都系在兒女身上,有幾個做兒女的把心系在了父母身上?我時常吃母親種的菜,但我從來沒有去菜園幫母親挖過一鋤土、澆過一瓢水。每逢我的生日,老岳母一大早就在微信群里送祝福,我卻至今記不清岳父、岳母的生辰日子。
季羨林老人少年時外出求學,離開母親多年,直至母親去世,他才趕回家來奔喪。他在《賦得永遠的悔》中說:“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的身邊。世界上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季老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己到了“望九之年”,他己是光環(huán)滿頭、榮譽等身,他這時說的話無異于馬后炮,有幾分真實可信?倘若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他也不一定就會為了留在母親身邊而犧牲名譽、地位、幸福與尊榮的。
不僅是季老做不到,我們同樣做不到。也許你做到了常回家看看,像老鄧的女兒一樣,偶爾來住上十天半月;也許你做到了給父母足夠的贍養(yǎng)費,讓他們不缺錢花;也許你做到了逢年過節(jié)給父母買幾件衣物,讓他們穿得光鮮照人。在父母、親戚、鄰里眼中,你是孝順兒女,你也許自認為還做得不錯。其實,如孟郊所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眱号拇绮菪?,難報春暉于萬一。子女于父母是永遠的欠賬戶。
作者簡介
謝雨星,湖南省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岳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供稿:謝雨星
編輯:毛向陽 趙 星
編審:漢 柏 蔣中秋
本欄目主辦單位:岳陽縣作家協(xié)會
特別聲明:本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望巴陵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