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癡迷詩馀,讀得多了,便發(fā)現(xiàn)其實未必只有名詞才是好詞,不出名的作品細讀時,也會發(fā)現(xiàn)美好所在,甚至勝過名篇。
自己選了幾首喜歡的不算有名的詞,順序是隨便排的,想到哪就寫到哪吧。
若平時不太了解詞,讀過的可能不多,自作簡要賞析,順帶寫寫感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不做深度賞析,隨筆隨心,莫嫌煩。
1、點絳唇 姜夔
金谷人歸,綠楊低掃吹笙道。 數(shù)聲啼鳥,也學(xué)相思調(diào)。
月落潮生,掇送劉郎老。 淮南好,甚時重到? 陌上生春草。
倚聲數(shù)家,最愛的還是姜夔。無論長調(diào)還是小令,凡是語出白石,詞意未必新,語句未必極好,卻皆有清空騷雅之風(fēng),即使后人一再模仿,只得其骨,難得其魂。 詞寫的應(yīng)是與姜夔的合肥姐妹有關(guān),白石詞寫情,多不寫人物本身,而是從情與景中尋找媒介,淡淡著筆,其中情調(diào),易感難說。
上片寫歡聚,下片寫離別后的相思和盼望重新見面,細讀時,能感受到的除了離別情味,還有一絲若隱若現(xiàn)的清新明朗,而“淮南好,甚時重到?陌上生春草”一句,以密集的韻腳收束全篇,與緊張中更見期盼,不過這一點,秦少游的八六子似乎做得更好,不得不提及一下。
2、浣溪沙 姜夔
著酒行行滿袂風(fēng)。草枯霜鶻落晴空。銷魂都在夕陽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夢尋千驛意難通。當時何似莫匆匆。
白石在合肥結(jié)識了善彈琵琶的姐妹,并與其相戀,這應(yīng)是他最早的懷人之作。 此詞最愛兩句,銷魂都在夕陽中,遲暮之景銷魂,還是相思銷魂?一時難以分說,著酒行行、草枯霜鶻,更是人與天地的聯(lián)系,愁苦時,萬物都帶了恨,帶了傷。 當時何似莫匆匆,幾乎是白石詞里最感動的一句,很小的時候便讀到,卻是在另一首詞中——呂碧城的浣溪沙,直接用了姜夔的成句,“殘雪皚皚曉日紅,寒山顏色舊時通。斷魂何處問飛蓬。地轉(zhuǎn)天旋千萬劫,人間只此一回逢。當時何似莫匆匆”,何似,似乎是對命運的質(zhì)問,問天,又問自己。都說時光催人老,時光本身卻不易老,當你驚覺時,早已滿鬢白霜,它卻依舊年輕鮮活,不知疲倦。 姜夔那是本不老,應(yīng)只有三十幾歲,而離恨卻入了心上佳人的琵琶弦,夢尋千驛,醒時只有一場空,愁滿枕,來不及慶幸一句衾花還未碎,心事早已兀自成一片凄涼,身未老,相思卻摧人心先老去了一片滄桑。
3、醉吟商小品 姜夔
又正是春歸,細柳暗黃千縷。暮鴉啼處。夢逐金鞍去。
一點芳心休訴。琵琶解語。
此詞中,姜夔自序說“因求得品弦法,譯成此譜,實雙聲耳”,但正因如此,短小精悍中見韻味。
雖是小品,依舊是姜詞清空騷雅的風(fēng)格,王國維說的不錯,姜夔的詞有“隔”,所謂“隔”,大概就是距離感吧,不能直接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我讀起來,覺得還是寫合肥戀情的句子,芳心休訴,琵琶解語,寫的春天景致,而具體芳心訴的是何?休訴是何?這正是“隔”的所在,不過因人而異,感覺反倒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琵琶能解語,也是技之高、情之深的體現(xiàn)了。
白石與二姐妹若無命運陰差陽錯,自覺應(yīng)是一對妙人,姜善音律,喜自度曲,而姐妹二人正好極善琵琶,比和蕭德藻之侄女般配得多,雖然后來也有了“嬌兒學(xué)作人間字”、“乘肩小女隨”的天倫之樂,但姜夔在婚后還去過合肥,心情自是不言而喻的。
但也許,風(fēng)花雪月注定只是生命中的陪襯,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生活的主旋律,而其中,被稱為帝王草的茶也是放在了最后一位,人生的精神追求,若現(xiàn)實的說,不得不建立在物質(zhì)的基礎(chǔ)上,否則,這一路必將坎坷。這一點也許另有些人悲哀,甚至我也是其中之一,但必須想得明白。
4、驀山溪·詠柳 姜夔
青青官柳,飛過雙雙燕。樓上對春寒,卷珠簾、瞥然一見。如今春去,香絮亂因風(fēng),沾徑草,惹墻花,一一教誰管。
陽關(guān)去也,方表人腸斷。幾度拂行軒,念衣冠、尊前易散。翠眉織錦,紅葉浪題詩。煙渡口,水亭邊,長是心先亂。
不得不說,這首詞的確沒有姜夔其他名篇寫得好,但有幾處卻極有韻味,比如“香絮亂因風(fēng),沾徑草,惹墻花,一一教誰管”一句,似是女子嬌嗔抱怨,倒是把柳絮寫的極有靈性。
“卷珠簾、瞥然一見”一句,看過另一個版本,“卷珠簾瞥然一見”,即中間沒有停頓的一處,不過還是認為有停頓的一種讀法更好,中間一頓,仔細體會便可聽出卷的動態(tài),是需要短暫的時間的,卷起珠簾,才可有瞥然,在之后,引出的便是觸景生情了。
“長是心先亂”,是至情語,未觸及心事,依舊相思。白石的詞句總有一種魔力,你未必有相同或相似的經(jīng)歷,但總會引發(fā)一些共鳴,覺得他的詞的本質(zhì)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清冷但溫暖,似禪非禪,似愁非愁的東西,至于所謂的清空但無實質(zhì),也并非一無是處,那就是另當別論了。
5、玲瓏四犯 姜夔
疊鼓夜寒,垂燈春淺,匆匆時事如許。倦游歡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賦。記當時、送君南浦。萬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
揚州柳垂官路。有輕盈換馬,端正窺戶。酒醒明月下,夢逐潮聲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羈旅。教說與,春來要、尋花伴侶。
全詞依舊是傷感的基調(diào),“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羈旅”,這幾乎是姜夔一生的寫照。他一生布衣,多半依靠朋友生活,為朝廷進獻過琴譜,卻也因遭人陷害而無果,幸好有蕭德藻的賞識,把自己的侄女嫁與他,才使得白石在三十歲左右時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他真正的愛人——合肥彈琵琶的姐妹,當初他以要為生計操勞而告別,再回合肥早已是物是人非。
命運太無情,有時明明已經(jīng)夠苦夠累,它還要繼續(xù)給你雪上加霜,“倦游歡意少,俯仰悲今古”,姜夔這一生,雖詩文字畫幸得數(shù)位名人賞識,卻過盡了寄人籬下的生活,又似是命中注定,一次次漂泊,“酒醒明月下,夢逐潮聲去”,這里的酒,應(yīng)是消愁的悲涼的酒。
天涯羈旅無盡,白石傳世的不到一百首詞中,直接用到歸字的就有四十多首,而江湖詞人渴望得到真正內(nèi)心的安穩(wěn),能懂得他的,當時應(yīng)只有一輪明月了吧,陪他看過揚州滄惶景,替他送得友人歸,最后倦舟東下,孤身一人,陪伴他的還只有那一輪永恒的明月。
幸得自明清起,各種詞評詞話便說起姜詞的好,談他的清空騷雅,如今,南宋浙西詞派雅詞正漸漸受到人們的重視,長短句中不止僅有豪放派和婉約派,文章信美,白石散仙做了浙西詞派的開山鼻祖,也應(yīng)含笑九泉了吧。
6、眼兒媚 賀鑄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
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頭。
對賀鑄其人不甚了解,只知道他詞風(fēng)多變,但像梅子黃時雨之類的婉約詞還是會比豪放詞多些。 眼兒媚是詞牌里比較喜歡的一個,每節(jié)的最后三個小分句類似于排比,反復(fù)讀起來極有韻味。 一直喜歡賀鑄的這一類詞,總覺有民歌的味道,這一首眼兒媚和下一首都是這個風(fēng)格,寫情,不得不說確實沒有融入太多親身感受或者是真心,給人的感覺是淡淡的,和姜夔的“銷魂都在夕陽中”,“當時何似莫匆匆”一類比起來,遠沒有姜詞或者其他一些詞章打動人心,即使是“誰復(fù)挑燈夜補衣”這樣的句子,這便是動真心了,但不知為何,還是少了些什么,以我這個水平,是說不清的。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頭”,不知是不是化用的李清照或者柳永,不過填進這個詞牌里,今宵、明朝、后日,還是能品出一點新意所在。但“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這句,卻是極喜歡,寄托離情的景致,全在這了。落日雁歸,同歸的還有一葉扁舟,隨著夕陽江流一起被染醉,宛若相思時留下的胭脂紅淚。而這半竿落日,更是不多不少,竿,便是寫落日見過的最美的量詞了,夕陽也成了輕紗似的了,但還帶著些許的分量。
7、浪淘沙 賀鑄
雨過碧云秋,煙草汀洲。遠山相對一眉愁。 可惜芳年橋畔柳,不系蘭舟。
為問木蘭舟,何處淹留?相思今夜忍登樓。 樓下誰家歌水調(diào)?明月?lián)P州。
看全宋詞時無意中翻到這一首,除了歌水調(diào)一句別的都是用韻的,可能是這個原因吧,讀起來上口,寫的依舊是相思之苦。 喜歡”為問木蘭舟,何處淹留”一句,問舟,問人,還是問己?一時難說,一片癡心卻是看的清清楚楚了。 “樓下誰家歌水調(diào)?明月?lián)P州”,說到這一句,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揚州東關(guān)街,入夜時去,家家醒著燈火,檐檐流著星光,雖然青磚房里皆是賣紀念品的小店,旅游氣息極濃,還是掩不住揚州老城的味道。在街角吃一碗謝家橋的餃面,屋外隱隱有酒吧傳出的歌舞聲,坐的久了,面湯都已涼透,前塵往事皆上心頭,還真的不得不嘆一句:誰家歌水調(diào)?明月?lián)P州!
8、江南春 寇準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說到這首詞,不得不提這個詞牌名,據(jù)說江南春流傳下來的僅此一首,應(yīng)該是自度曲吧,不過只看詞牌,便想象得到江南三四月,鶯飛草長,柳絮飄零,美得人心醉。 再讀全詞,“波渺渺,柳依依”,這是遠景,江南自古便是水鄉(xiāng),臨水的村落,煙波渺渺,垂柳依依,水墨畫一般的朦朧美;“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這是近景、細節(jié),春草又青,杏花開了、紅了、落了,花飛花謝花滿天,春盡時,人未歸,獨倚樓,蘋草早已滿了汀洲。
整首詞,便是對江南春末的寫意小景,清空里帶著淡淡的離愁別緒,哀而不傷,不媚不俗。
9、剔銀燈 沈邈
江上秋高霜早,云靜月華如掃。候雁初飛,啼蟄正苦,又是黃花衰草。等閑臨照,潘郎鬢,星星老。
那堪更,酒醒孤棹。望千里,長安西笑。臂上妝痕,胸前淚粉,暗惹離愁多少!此情誰表?除非是,重相見了。
沈邈,字子山,信州弋陽人。進士及第,起家補大理評事、知侯官縣,通判廣州,累遷都官員外郎,歷知真州、福州。摘自百度。一般人對作者應(yīng)該了解甚少,流傳至今的作品,便也只有兩首剔銀燈,這是其中一首。 寫的還是閨情,陳年老調(diào),不過開篇便是“江上秋高霜早,云靜月華如掃。候雁初飛,啼蟄正苦,又是黃花衰草”,這般清爽寂寥的秋景,雖自是為下文的離情做鋪墊,寫的卻是極美,不言愁,字字又都是愁,不禁便想起了范仲淹的碧云天一首。
“此情誰表?除非是,重相見了”,詞中寫情的句子多,最喜歡的是“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情深如此,每每讀來,幾度淚濕眼眶。而這句寫情深,卻又不只是寫情深,除非是重相見了,更多的,應(yīng)是在浩浩離愁中對再見的渴望吧。
10、八六子 王沂孫
掃芳林,幾番風(fēng)雨,匆匆老盡春禽。漸薄潤侵衣不斷,嫩涼隨扇初生。晚窗自吟。
沈沈,幽徑芳尋。晻靄苔香簾凈,蕭疏竹影庭深。謾淡卻峨眉,晨妝慵掃,寶釵蟲散,繡屏鸞破。當時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聽琴。料如今,門前數(shù)重翠陰。
關(guān)于王沂孫,后人眾說紛紜,好壞皆有之,好的幾乎把碧山詞捧到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境界,壞的則說他只是堆砌辭藻,內(nèi)容空洞,一無是處。
南宋詞人,自辛姜之后,大多風(fēng)格便是模仿吸取前人的了,王沂孫學(xué)周邦彥、吳文英句法,姜夔詞境,又模仿張炎等人,融入了各家風(fēng)格,自成一派。覺得碧山詞只是茫茫詞海中一點星火,并沒有那么或好或壞的極端,詞意空洞,堆砌辭藻,確實有,亡國之恨,憂國之思,也有。無論有沒有寄托,詞意多是極美,但畢竟不夠靈活,用典用詞本是對情感的抒發(fā),在碧山這里倒接近一種模式了,這也是南宋末派的明顯不足之處。
“掃芳林,幾番風(fēng)雨,匆匆老盡春禽”,春天太短暫,幾番風(fēng)雨就已老盡,時光如指間沙,“晚窗自吟”,“幽徑芳尋”,吟的是光陰如許嗎?尋的是曾經(jīng)花前月下的溫暖嗎?妝已懶畫,頭已倦梳,因為故人已去,容妝亦無人賞?!爱敃r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聽琴”,便是周邦彥的傳統(tǒng)句法了,以“當時”引出“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聽琴”一個對句,細找周詞里是常出現(xiàn)的?!傲粼侣犌佟?,又是一個極美的句子,見過兩種解釋,留下月亮來聽彈琴;月亮下聽琴,作者本意應(yīng)是第二種,但第一種譯法倒是有了物我合一之境,想必是更美、更有深度的。
而“料如今,門前數(shù)重翠陰”便是一個在收束中的轉(zhuǎn)折了,時過境遷,往事難尋,沒有永遠的愛和恨,幸好草木有情,伴人三生,從無怨言。
11、行香子·過七里瀨 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行香子也是詞牌里較喜歡的一個,而這首詞的內(nèi)容,似乎又與詞牌極配,依著自己的理解,行,便是行走,旅行所聞所見,香,就是美好和感想一類了。七里瀨,在富陽一帶,不過現(xiàn)在己經(jīng)不叫這個名字了,不過,“水天清、影湛波平”、“重重似畫,曲曲如屏”,桐廬、富陽一帶的風(fēng)景是千年未變的。
蘇子的詞大多帶著禪意,“一葉舟輕,雙槳鴻驚”,開篇便是極輕快的八個字,舟行水上,水清見魚藻,波靜映山影,即是入了畫中,“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東坡有心,溪名和急、冷、明一一對應(yīng),問過當?shù)氐睦先?,沙溪、月溪至今仍有,不知是依著蘇軾的詞起的名字,還是自宋時起就是這樣叫的,不過時空的重疊感倒是未少分毫。
看一重重山光水色,當年,應(yīng)是虛老嚴陵。最喜這一句“君臣一夢,今古空名”,多少花樹銀花,當時明月在,當時人不歸,今日多少所得,不過今古空名,山水依舊沉默無言,睡在千年的往事里,守著當年的諾言不愿開口,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盈盈!
12、西江月 蘇軾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fēng)。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舊地重游,早已物是人非,彈指聲中,時光流逝了大半,尚還不覺,已是半生?!?/span>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fēng)”,東坡還是東坡,豪放灑脫依舊,不禁敬佩。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是悲是喜,不同的人或許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蘇子的詞總是能打動人心,人生如宴,不可不醉,不可太醉,萬事一但回頭,便永遠不得悔改,而未轉(zhuǎn)頭前,是一生辛苦勞碌如夢,還是世事本就是一場幻夢?
13、畫堂春 秦觀
東風(fēng)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妝。
寶篆煙銷龍鳳,畫屏云鎖瀟湘。夜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
“寶篆煙銷龍鳳”一作“香篆暗銷龍鳳”,在古書上看到,但現(xiàn)在一般“寶篆煙銷龍鳳”比較多見?!霸奇i”一作“縈繞”。
秦觀寫詞多是“婉約之正宗”,雖也有個別的應(yīng)該是受老師蘇軾的影響,顯出大氣、不拘小節(jié)的一面,但基本作品還是以閨情離思和身世之感一類為主。喜歡婉約詞的,應(yīng)大多喜歡秦觀。其實覺得,少游也算是個全才,小令有浣溪沙,長調(diào)有滿庭芳、八六子,還有江城子一類,都是婉約詞代表作中的代表作,看過他的幾篇文,寫黃鶴樓的那一篇更是文采斐然。而且,少游其人,依著文章詩詞和史料來看,是個性情中人,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感情,被貶時,“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真是一字一淚,讀罷心酸許久。
秦詞小令的傳統(tǒng)風(fēng)格,類似于自在飛花輕似夢那一篇,景即是情,情都融在景里,經(jīng)得住細細品味,這一首亦是。
“東風(fēng)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看到過一些文章,寫春景春事,便是拿這句詩開的頭。春來時,日子漸長,東風(fēng)過,柳條出黃,雨后,芳草盡頭,便是斜陽。杏花開了又落,以至于燕泥都帶著香,睡起時,妝損了大半,屋中的香薰還是舊日的香氣,畫屏上的江水似是在流淌,卻永遠流不出這方寸之地,而時光,同樣受了限制,再也流不會來。
“夜寒微透薄羅裳”,究竟冷的是身,還是一顆孤寂的心?無限,思量著。
14、虞美人 秦觀
行行信馬橫塘畔。煙水秋平岸。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fēng)。
紅妝艇子來何處。蕩槳偷相顧。鴛鴦驚起不無愁。柳外一雙飛去、卻回頭。
寫江南風(fēng)情的詞,普遍比較喜歡,不過想說的不多。
“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fēng)”一句倒是寫的精彩,可惜后來才知道是化用的唐詩成句“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fēng)”,不過用在這里,和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倒是很配的。
“行行信馬橫塘畔,煙水秋平岸”,第一句開場,便是一幅清新的圖畫,秋日里,水波粼粼,霧氣淡淡,綠荷多少夕陽中,風(fēng)起時,似為人凝恨,回首背西風(fēng)。
“紅妝艇子來何處,蕩槳偷相顧”,綠荷叢中有紅衣女子撐艇子而來,驚起鴛鴦,“不無愁”,愁的是鴛鴦,亦是人,惹起了閑愁暗恨,還忍不住回頭相顧,無論一雙鴛鴦還是紅衣女子,竟都這般惹人疼惜。
15、虞美人 周邦彥
廉纖小雨池塘遍,細點看萍面。一雙燕子守朱門,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細作更闌語。相將羈思亂如云,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
都說周邦彥是詞家之大宗,龍先生在詞學(xué)十講里更是屢次介紹他的煉字煉句、用韻用音的技巧,幾乎看得人眼花繚亂,不禁敬佩,不過相對來講,更喜歡的還是這闕虞美人的風(fēng)格,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太多遣詞造句的技巧,只是淡淡著筆情人將別之夜,無一言情,無一新意,卻字字又都是深沉的情意和離愁。
近黃昏,小雨剛過,看池面萍聚,舊燕歸來,朱門徘徊,比似尋常時候,更易近黃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細作更闌語”,雖只有一壺濁酒,卻掩不住夜闌時脈脈細語叮嚀的溫情?!?/span>相將羈思亂如云,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別后日子的想象,應(yīng)是鋪天蓋地的相思,一窗燈影兩愁人,和“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推己及人了,記得友和我說過,一次春節(jié)未歸家,讀到這句時,險些落下淚來,這便是詞的妙處吧,兩個人,以幾行字句為媒介,竟可以穿越千年時間空,感受彼此統(tǒng)一的心跳頻率,其實僅僅是想一想,就是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