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張未經任何修圖的原片,手機拍攝,JPG文件格式,分辨率4032*3024,大小5.12兆。
這是黃花梨四面平有屜炕幾的面板一角,蝴蝶翅膀般的紋理花枝招展,環(huán)環(huán)相扣,瑩光閃耀,美不勝收。它既不是海南黃花梨,更不是越南黃花梨,而是明清老黃花梨。
按照一般的說法,黃花梨分為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它們各自的產地已經體現(xiàn)在名稱里。
海南黃花梨野生林現(xiàn)在已基本絕跡,公園和研究所里還幸存著零零星星幾株,被嚴加看管起來,珍貴程度不亞于國寶大熊貓。
活體老樹不可多得,但海黃老料還有少量庫存,散落在民間機構和個人手中,幾乎不會有大宗交易。
另外,生長了幾十年的小樹,雖然有的長出了胳膊粗的心材,也是名副其實的海南黃花梨,但必須加個后綴——“新料”,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
隔著北部灣,和海南島緯度大致相同的越南土地上,也出產黃花梨,如今還有大片的森林,不過禁止采伐,出口也被叫停。
總的來說,海黃木質細、棕眼小、紋理清晰,降香味香甜;越黃纖維粗、棕眼大、木紋粘連,降香味酸辛。兩者區(qū)別明顯,在市場上被嚴格區(qū)分,價格相差一大截。
根據(jù)現(xiàn)代研究,有專家學者推測,除海黃和越黃之外的老黃花梨,有著成百上千年的生長期,在明清乃至民國時期的人類活動中被砍伐和使用殆盡。
幸好,老黃花梨木頭通過傳世家具被保留下來,從而見證了它們的存在,展現(xiàn)出不同于海越的特征。
四面平羅鍋棖有屜炕幾,用的或就是這種明清老黃花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