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少時讀的王國維《人間詞話》,其中有關(guān)“人生三境界”的論述令人感觸頗深。又回想起多年之前一位高人對中醫(yī)三境界的論述,行醫(yī)多年,漸覺高深莫測。
辨臟腑之病變,識氣血陰陽,此為第一境界。識辨五臟六腑之病變所在,并與現(xiàn)代診斷學大致對應(yīng),能辨臟腑經(jīng)絡(luò)氣血之虛實寒熱,依因立法,遣方用藥。初入此境界,雖尚未查清病之本源,但若藥證相符,及時糾錯,便能絲絲相扣,常有捷效。錢乙原來就有羸弱的老毛病,他經(jīng)常按自己的意念來治療。后來病情加劇,他嘆息著說:“這種病就是'周痹’啊,如果侵入內(nèi)臟,就會死人的。我大概是要死了吧”。不久他又說:“我可以把病轉(zhuǎn)移到手、腳上去?!庇谑亲约褐谱魉巹找癸嬘?。他的左手和左腳便突然間卷曲不能伸展了。他高興地說:“可以了!”他的親朋好友到東山去采到了比斗還大的茯苓,他就按醫(yī)方上的方法服用,直到把它吃完。這樣他雖然半邊手足偏廢不能用,但卻骨節(jié)堅強和健康人一樣。后來他以有病為理由,辭官回家,再也沒有出過門。錢乙被稱為兒科之圣,其醫(yī)術(shù)也很高明,通過此案例說明其境至少在第一境界之內(nèi)。
知病之本源,能知預(yù)后,治未病,此為第二境界。此境界舉扁鵲見齊桓公的例子。公元前357年扁鵲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齊桓侯田午派人招待他,桓侯接見時,他望著桓侯的面色,便說:“君有疾在胰理,不治將深?!被负畲鸬溃骸肮讶藷o疾”。他離開后,桓侯就對左右的人說:“醫(yī)之好利,欲以不疾為功?!边^了五天,他見到桓侯又說:“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盎负钊源鸬溃骸肮讶藷o疾?!彼o出后,桓侯感到很不高興。過了幾天,再看見桓侯時,他又鄭重地說:“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被负詈懿挥淇?,沒有理睬。又過了幾天,扁鵲復(fù)見桓侯。看見桓侯的臉色,吃驚地溜走了?;负畋闩扇俗穯栐?,他說:“疾之居腠理,湯熨之所及;在血脈,針石之所及,在腸胃,醪酒之所及;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辈痪没负畈“l(fā),派人去請他治療,可是他已取道魏國,跑到秦國去了。桓侯終因病深,醫(yī)治無效而死去。扁鵲深知病之本源與發(fā)展趨勢,加之古人生活習慣及精神思想較為單純,故望而知之。
諳三相合一,道法自然,此為第三境界。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輕病,就一起請扁鵲治病,扁鵲對公扈說:“你的志氣強身體卻很弱,有計謀卻并不果斷,齊嬰你的志氣弱身體卻很好,沒有謀慮卻過于執(zhí)著。如果把你們的心臟互換,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北怡o讓二人喝了藥酒,他們昏死了很多天,剖開他們前胸找到了心臟,將它們互換放置好,然后給他們吃了神藥,于是二人過了一會便醒了,就像剛開始一樣的健康,后來二人就向扁鵲告辭回家了。雖然該案在目前來看是有夸張跡象的,以當時的條件不可能完成心臟置換的手術(shù),但扁鵲的醫(yī)術(shù)卻是毋庸置疑的,形神一體,三相合一,是中醫(yī)治病最高境界?!吧茷槊}者,謹察五藏六腑逆順,陰陽表里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之于精。”中醫(yī)臟腑是具有特殊屬性的物質(zhì)能量場,它的盛衰變化會通過不同的心相表達出來,而中醫(yī)看到的內(nèi)相與心相是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
此三境界可獨行深究,可并行齊悟,審自身偏好,先達先效,也可另辟奇徑,大道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