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hui chen pi
新會陳皮 青皮
皮薄
good and worth
耐存放升值大
又是一年新會柑的采摘季節(jié)了
每年的9-10月是新會青柑皮的采摘季,新會青柑剝出的皮叫青皮
其皮薄、色深、質硬、辛辣帶苦、氣芳香,糖分少,耐儲藏。青皮的揮發(fā)性油和黃酮類物質含量高,藥性更烈?!侗静菥V目》記載:青皮其色青氣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換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疏肝,理氣,散結消痰,消積化滯。
青皮
yao shi tong yong
藥食同用
疏肝—(肝氣郁滯癥)用治肝氣郁結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及疝氣痛等癥。用治胸脅脹痛,常配以香附、郁金等同用;用治乳房脹痛,宜配伍柴胡、橘葉等同用;用治疝氣痛,每與小茴香、烏藥等配伍。
散結化痰—用于化痰、散結,主治咳嗽痰多、乳房內(nèi)結節(jié)、乳房內(nèi)腫塊等病癥。氣滯肝郁則有瘀血、結節(jié),《本草綱目》記載,青皮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氣,消乳腫??蓾櫡紊⒔Y,袪痰潤燥。
消積化滯(食積氣滯證)用治食積氣滯所致的脘腹痞悶脹痛等癥,常與山楂、神曲等同用。若氣滯較甚,可與木香、檳榔或枳實、大黃等配伍同用。
疏肝膽:青皮歸肝、膽二經(jīng),一般人肝區(qū)疼痛、多怒、煩悶都源于肝氣郁結、有滯氣,脅下有郁積,經(jīng)常會小腹疝痛。服用青皮后可以疏通肝、膽二經(jīng),行其氣;若肝膽虛則會先補再行氣。所以青皮疏肝膽、瀉肝熱,用于多怒、憂郁等癥。
清代醫(yī)籍《本草求真》對大青皮的描述比較全面:
[批]行肝氣滯。青皮專入肝。本于橘生,其皮則一,何為因青而異。蓋猶人當少壯,則性躁暴而少柔,人當老年,則性漸減而不躁。青皮未經(jīng)寒暑,燥氣不消,故其賦性最劣,其色青,青屬木,木主肝,故青獨于肝經(jīng)則入。其味苦,故能入肝而下氣。杲曰:青皮乃足厥陰引經(jīng)之藥,能引食入太陰之倉,破滯削堅,皆治在下之病。然仍兼有辛氣內(nèi)存,故于下中仍兼宣泄。柴胡疏上焦肝氣,青皮平下焦肝氣,陳皮浮而上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氣味各別如此。是以書載力能發(fā)汗,時珍曰:小兒消積,多用青皮,最能發(fā)汗。破泄削堅,除痰消痞,并氣郁久怒,久瘧結癖,嘉謨曰:久瘧熱甚,必結癖塊,宜多服青皮湯,內(nèi)有青皮疏利肝邪,則癖自不結也。疝痛,疝痛有由足厥陰郁氣。乳腫,丹溪曰:乳房屬陽明,乳頭屬乳陰,乳母或因忿怒郁悶,厚味釀積,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得開,陽明之血騰沸,故熱甚而化膿,亦有其子有滯痰膈熱,含乳而搖噓氣,致生結核者,初起便須忍痛揉軟,吮令汗透,自可消散,治法以青皮疏肝滯,石膏清胃熱,甘草節(jié)行濁血,栝蔞消腫導毒,或加沒藥、橘葉、金銀花、蒲公英、皂角,少酒,若于腫處灸三五壯尤佳。久則凹陷,名乳巖,不可治矣。無不奏效,但有汗氣虛切忌。時珍曰: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
青皮日常用法
1、泡水
取青皮3~8g,泡水或者煮水,直接引用。青皮清香,不過久煮會苦,建議控制煮的時間。
2、煮粥
青皮10克,山楂12克,大米50克。青皮和山楂水煎,去渣取汁。用藥汁和大米一起煮粥。每日早、晚分服。疏肝理氣,經(jīng)常食用,可以有理氣的功效,還可以起到疏肝的功效。
3、青皮紅花茶飲
青皮、紅花各10克,青皮晾干后切成絲,與紅花加水浸泡30分鐘,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即成。當茶經(jīng)常服用。可以有理氣活血的功效,而且也可以起到保健養(yǎng)生的效果。
雖說它的藥用價值很大,但在日常的使用中還是有一定的禁忌:“多汗者不可用。老弱虛羸,尤宜全戒,肝脾氣虛者,概勿使用。本品性烈耗氣,不宜超量、久服,不宜與磺胺類、氨基苷類抗生素、氫氧化鋁及其含氫氧化鋁的復方制劑等同用。孕婦忌用。兒童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