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淵源 二、適應病證 三、操作方法 根據(jù)患者病情性質和病變階段,箍圍藥可選擇各種液狀賦形劑調配,以增強其藥效。常用的賦形劑有醋、酒、蜂蜜、蔥汁、姜汁、麻油、各種新鮮草藥汁等。如箍圍藥與醋調敷,能增強其解毒祛瘀軟堅等作用;以酒調敷,可促使藥性散發(fā),并增強其活血通絡等作用;以金銀花、蒲公英等汁調敷,則取其清熱解毒之性;以蔥、姜、韭、蒜等汁調敷,則取其辛通散邪之長等。 將金黃散與賦形劑調和至干濕適中的藥糊,患者取能夠充分暴露敷貼藥物患處的體位,醫(yī)生將患處消毒后,把箍圍藥敷貼于患處。有些部位在敷藥后可能污染衣物或容易脫落,則應用紗布或膠布包扎固定。 上箍圍藥時,如果是癰疽、疔瘡初起,或腫勢散漫者,可滿敷其患處;若其毒已結聚,或破潰后余腫未消,宜敷散其四周,中間留一小孔以便箍圍拔毒。涂抹箍圍藥時,其范圍一般應略超出其腫起邊緣。 四、理論闡釋 《外科精義》指出:“夫瘡腫之生于外者,由熱毒之氣蘊結于內(nèi)也。蓋腫于外,有生頭者,有漫腫者,有皮厚者,有毒氣深者,有毒氣淺者,有宜用溫藥貼熁者,有宜用涼藥貼熁者,有可以干換其藥者,有可以濕換其藥者,深淺不同,用藥亦異,以是不可不辨也。”一般說來,癰瘍瘡腫表現(xiàn)為紅、腫、熱、痛之急性過程者,應選用金黃散、玉露散等藥性寒涼諸方,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瘀。 金黃散最早出現(xiàn)在陳實功的《外科正宗》,《醫(yī)宗金鑒》記載金黃散:“此散治癰疽發(fā)背,諸般疔腫,跌仆損傷,干濕腳氣,婦女乳癰,小兒丹毒,凡一切諸般頑惡熱瘡,無不應效,誠外科之要藥也。”金黃散由大黃、黃柏、姜黃、白芷各25g,天南星、陳皮、蒼術、厚樸、甘草各10g,天花粉50g,共同研細末組成。方中天花粉為君藥,清熱瀉火、消腫排膿,大黃、黃柏、姜黃、白芷解毒活血消腫,陳皮、蒼術、厚樸燥濕行氣化痰。全方?jīng)鲋杏袦?,注重氣血,清熱解毒,溫暖散滯,充分體現(xiàn)出陳實功“諸瘡原因氣血凝滯而成,切不可純用涼藥”之意,又行瘀拔毒、活血理氣、收束根腳,實為妥當?!锻饪普凇分杏醒裕骸俺跗饡r,宜用金黃散敷于四邊,乃拔毒、消腫、止痛。” 現(xiàn)代藥理研究亦表明,金黃散具有明顯的抑菌作用,能夠減少與介導炎癥反應相關細胞因子的水平,在起到消炎止痛、避免感染擴散作用的同時,還可以調動體內(nèi)抗炎免疫因子增加機體免疫功能,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降低炎性滲出,以及激活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激活血清補體對巨噬細胞產(chǎn)生趨化活性。此外,金黃制劑對于溶菌酶的含量也有提升作用,不僅可明顯提高膿性分泌物中的溶菌酶含量,也能夠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在提高局部防御的同時又能夠提高整體防御。 丹毒是一種發(fā)病急、進展快,局限于皮膚或黏膜網(wǎng)狀淋巴管的化膿性感染,屬于外科陽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丹毒多因腠理損傷,外邪內(nèi)侵化熱,濕熱下注,郁結局部,甚則血熱相搏而發(fā)。急性期內(nèi)治以清熱、解毒、涼血、利濕為治療原則,外治以清熱、消腫、活血、止痛為法。 五、注意事項 在運用本療法前,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選用合適的箍圍藥和賦形劑;調配箍圍藥時,要注意掌握好藥物的干濕程度,以既不至于流淌,又不至于脫落為適宜;涂抹箍圍藥時,其范圍一般應略超出其腫起邊緣,厚度以不見皮膚為度;敷貼之后,箍圍藥應保持濕潤,如果變干或脫落,則應隨時更換。 六、典型病案 患者:王某,男,62歲。 初診時間:2019年7月22日。 主訴:右側顏面部紅腫疼痛伴發(fā)熱2日。 病史摘要:患者2日前摳鼻后出現(xiàn)右側鼻旁及面頰部紅腫疼痛,病情逐漸加重,腫勢蔓延至右側眼睛及右耳前,目難睜開,惡寒發(fā)熱,體溫39℃左右,頭痛骨楚,納呆,便秘溲赤。查體:體溫38.5℃,右側顏面部大片紅腫,上至右側額部,下至右側鼻唇溝,左側至鼻部,右側至右耳前,邊界清楚,壓之褪色,捫之灼手,觸痛明顯,右側頜下可觸及多枚腫大淋巴結,觸痛(+)。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15.1×109/L,中性粒細胞85%。 西醫(yī)診斷:右側顏面部丹毒。 中醫(yī)診斷:丹毒。 辨證:風熱毒蘊。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 處方:①內(nèi)服:普濟消毒飲加減;②外治:金黃散加金銀花露調成糊狀,厚涂于患處,涂抹范圍超過其紅腫邊緣。 效果:患者5日后復診,右側顏面部紅腫完全消退,按壓無疼痛;訴用藥2日后身熱平。 按:丹毒多由于皮膚黏膜破損,火邪侵犯,血分有熱,熱毒蘊結肌膚而發(fā)。用中藥治療效果良好,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該案患者右側顏面部大片紅腫,伴惡寒發(fā)熱,屬瘡瘍陽證,加之夏季炎熱,故內(nèi)服中藥疏風清熱,外治運用金黃散加金銀花露調敷箍圍,數(shù)日即愈。 中醫(yī)外治法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獨具特色的一個領域,在中醫(yī)外科應用范圍頗廣。丹毒是外科常見的急癥,屬于外科陽證范疇,其發(fā)病急、進展快,治療不當會導致病情遷延。金黃散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用,用于瘡瘍陽證,諸如疔瘡癤腫、癰疽丹毒、毒蛇咬傷等。 《理瀹駢文》說:“外治之理,即內(nèi)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nèi)治之藥,所異者法耳。”指出了外治法與內(nèi)治法治療機制相同,但給藥途徑不同。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原則,“有是證用是藥”,因此用金黃散箍圍治療丹毒,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唐漢鈞,汝麗娟.中國民間外治獨特療法[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