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說,面條的血糖指數(shù)(GI值)比較低,但吃法不對的話,也容易造成血糖控制不佳。
1.定量吃。
量太多,容易導致血糖升高,加重胰腺的負擔。
米飯和面條之間,可以大致按這個比例替換:50g米飯≈20g干面條≈30g濕面條≈60g面條(熟)
2.別煮太軟。
除了蕎麥面、燕麥面等雜糧面條之外,糖尿病人也可以選擇那些筋力比較強、耐嚼的普通面條,比如意大利面、用雞蛋和面做的面條等。
另外,也可以通過調(diào)整烹煮方式,把面條煮得更有彈性。
“過冷水”就是一個簡單好用的技巧。
具體操作方法是:把面條煮到半熟,撈出來放到冷水中,可以在水里加點冰塊,低溫快速冷卻;冷透之后,繼續(xù)放鍋里煮。這樣煮的面條彈性更好,吃起來更筋道。
3.多樣化配菜,量要足
很多糖尿病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哪一餐吃面條,血糖控制就不好;吃米飯的時候,反而好一些。
并不是GI值失靈了,而很可能是一餐的結(jié)構(gòu)不合理導致的。
面食往往主食比例大,搭配的葷素菜肴份量較少;而吃米飯的時候通常有葷有素,蔬菜和肉菜的份量也比較大。
蔬菜能延緩胃排空速度,稀釋淀粉的含量;肉類等蛋白質(zhì)食物能延緩消化吸收速度,增強胰島素作用,有利控制血糖反應,所以雖然米飯本身GI高,但綜合起來血糖指數(shù)可能并不高。
4.慢點吃,按順序吃
不要刺溜幾下就干完一碗面。糖尿病人往往胰島素分泌延遲,吃飯速度太快,血糖上去了,但是胰島素分泌跟不上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就容易發(fā)生餐后血糖飆升失控。
吃太快,也更容易吃過量。可以按先吃蔬菜、肉蛋奶、最后再吃主食類的順序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