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頭草
來源產(chǎn)地
【來源】菫菜科菫菜屬植物犁頭草或長萼堇菜,以全草入藥。夏秋開花時采集全草,曬干。生于林緣、林下開闊草地間、山地草叢、溪谷旁。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臺灣等地。別名鏵頭草、犁鏵尖、犁嘴草、箭頭草、如意草、玉如意、耳鉤草。本品在華東地區(qū)作紫花地丁入藥。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
苦、微辛,寒。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急性結膜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乳腺炎,癰癤腫毒,化膿性骨髓炎,毒蛇咬傷。
《中藥大辭典》
微苦,寒。清熱,解毒。治癰疽,疔瘡,瘰疬,乳癰,外傷出血。
《中華本草》
味苦;微辛;性寒。清熱解毒;化瘀排膿;涼血清肝。主癰疽腫毒;乳癰;腸癰下血;化膿性骨髓炎;黃疸;目赤腫痛;瘰疬;外傷出血;蛇傷
【歸經(jīng)】
肝;脾經(jī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注意】
服藥后不可喝熱水、吃熱食。
犁頭草與紫花地丁區(qū)別見下圖
紫花地丁
犁頭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