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
今年春節(jié)前后,咱東西城有了個新聞
那就是“共生院”概念的提出
簡而言之
就是把現(xiàn)在的“鴿子窩”精修一番
住在里面的人少一些、換一換
一時間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
不過且不說“共生院”的概念如何
想要實現(xiàn)肯定離不開三個要素:
平房、退租、大修
說到退租,最近最熱的概念無疑是
率先在菜市口實施的“申請式退租”
但平房的大面積大修一直未見動靜
年初東城區(qū)曾提出要對轄區(qū)直管公房平房
進行整體大修,涉及450戶
昨天該項目已經公布了相關審計合同
很快就要實施了
也就是說涉及到東城大部分直管公房平房的
大修工程,就要啟動了
“直管公房”作為與“申請式退租”
以及“共生院”概念息息相關的一環(huán)
隨著這次平房的大修
是不是相關的措施已經在東城落地了?
今天媒體報道的雨兒胡同案例
或許能找到答案——
全長343米的雨兒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至東不壓橋胡同,南鄰蓑衣胡同,北靠帽兒胡同,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胡同。明代屬靖恭坊,稱“雨籠胡同”;清代屬鑲黃旗駐地,改稱“雨兒胡同”。
2015年9月,東城區(qū)啟動了南鑼鼓巷地區(qū)雨兒胡同、帽兒胡同、蓑衣胡同、福祥胡同四條胡同的修繕整治項目。如今,雨兒胡同,這條已經有700多年歷史的老胡同已經換了新顏。
東城區(qū)分布著大量平房院落,其中大部分是大雜院,房屋老舊、人均居住面積小、空間局促、公共設施落后......改善居住條件是居民最大的心愿。在過去,大多數(shù)的平房區(qū)居民會選擇“拆遷上樓”?,F(xiàn)如今,居住在東城的平房區(qū)居民有了更多選擇。
2015年9月,東城區(qū)啟動了雨兒等四條胡同的騰退、修繕整治項目,在直管公房范圍內,啟動了“申請式騰退”,居民自愿選擇外遷或者留下。選擇外遷的居民可改善居住條件,選擇留下來的居民,也將獲得更大的院落公共空間。
雨兒胡同30號院曾經是清代值年旗的花房,目前存在了多年的違建已經被拆除。交道口街道工委書記說,院內原有居民進行申請式騰退后,居民外遷騰出的公共空間用來恢復古都傳統(tǒng)的歷史風貌,而留住居民也將因此改善了生活。
現(xiàn)在院里自建違建拆了,四合院的院子又回來了。同時,外遷居民騰退的房屋,拿出一部分,根據(jù)實際情況配建公共廚房和衛(wèi)生間,留下的居民居住條件也改善了。‘走的’和‘留的’都住得更好了?!?/p>
過去一說起胡同,很容易聯(lián)想到一個詞兒——“靜謐”?,F(xiàn)在的胡同,很多都是嘈雜的,要讓胡同恢復從前的靜謐,還需要多方面著力。據(jù)了解,“申請式騰退”實施期間,雨兒等四條胡同662戶直管公房戶,有401戶選擇外遷。今年3月,雨兒等四條胡同整治修繕項目動工。
到本月底,雨兒胡同將率先完成修繕整治;其余3條胡同也將于9月底完工。今年底前,這四條胡同人口密度降低、商業(yè)氛圍減弱,將打造成“安寧街區(qū)”。
“目前,雨兒等四條胡同騰退出來的空間,一部分用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另一部分用于增加文化展示、居民議事、居民服務等功能?!眳蔚鲁山榻B,未來,富余的騰退房屋還將繼續(xù)用于建設“共生院”,吸引新居民入住,為老街區(qū)注入新活力。
對于“共生院”
您怎么看?
■說明:本文由家住東西城編輯整理發(fā)布
■部分信息整理自:北京市政府采購網、北京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