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二如是說
孤獨
放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xué)而》
內(nèi)心沒有打開,過多想著自己,
“我”太大了,心中沒有他人,
自然就覺得孤獨。
心里把自己放得太高太遠,
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
自己也改變不了別人,
慢慢就躲得越來越遠,
也就會感到孤獨。
朋友是相對的,
自己是別人的朋友,
別人才是自己的朋友。
當我們說
“我想要一個朋友”的時候,
不能只是想自己能得到什么,
首先要去付出:
付出心力去關(guān)懷,
付出時間去陪伴,
付出“耳朵”去傾聽,
付出心靈的空間去裝著別人。
敞開心扉去關(guān)心更多人,
去溫暖更多人,
也會給自己的心靈帶來陽光。
心里想著的人越多,
內(nèi)心就越豐富、溫暖。
即使一個人獨處,
心里也要保留一些柔軟,
每天都要做一點好事。
比如,
在僻靜處給小鳥灑一點食物,
扶起一輛被風(fēng)吹倒的自行車,
對失意的人說一句鼓勵的話。
付出善意,是內(nèi)心復(fù)蘇的鑰匙。
學(xué)學(xué)菩薩怎么做的吧。
菩薩對眾生,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知恩、念恩、報恩。
生活在眾生中,身體力行,
與他們一起做事、結(jié)緣,
放下自己、慈悲利他。
心有愿力、有歸宿,
心中有眾生,就不會感到孤獨。
我的理解:
把心量放大,自然就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