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祖詠 (唐)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白話譯文
從長安望終南山北景色秀美,遠(yuǎn)看嶺上積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陽微光染亮樹梢,長安城中傍晚反增陣陣輕寒。
作品鑒賞
終南山在長安之南,所以從長安望終南山,所見為北面即“陰嶺”。遠(yuǎn)眺終南山,其山嶺秀色,盡收眼底,但詩人僅以一個“秀”字概過,著重寫出山上“積雪”,而這積雪似乎浮在山間云氣之上,可見已消融大半,唯有山頂尚有積雪,這就寫出了“余”字。
顯然,正是這余雪,使終南山更顯其秀。山勢高峻,云霧繚繞,山頂一片雪光燦爛,不僅氣勢非凡,而且色彩亮麗。至此,題面的終南余雪之景其實已經(jīng)寫完,但詩人并未滿足,而是進(jìn)一步描寫余雪之意。
大雪已停,云消霧散,山巖林木,都顯得格外明亮,無疑是陽光和積雪交相輝映的結(jié)果。而雪晴寒更重,尤其時已近晚,陽光漸弱,長安城籠罩在一片寒氣之中,一個“增”字,真實而貼切地寫出雪后初晴的氣候特點,以及人的感受??梢?,這首詩不僅景足意盡,而且神完韻遠(yuǎn)。
這首詩的成功在于,詩人以真實的觀察與體驗為據(jù),以極其準(zhǔn)確的筆觸寫出天晴雪融后唯山陰高處尚存積雪的特殊景象,詩雖僅四句,卻寫盡夕陽余雪映照中終南山色彩的微妙變化,且與周圍景物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正是因此,這首詩被稱為古今詠雪絕唱。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本來是祖詠考進(jìn)士時的應(yīng)試之作,唐代進(jìn)士試詩的格律規(guī)定頗為嚴(yán)格,限定為五言六韻十二句。當(dāng)時,祖詠寫完這四句就交卷了,主考官問他怎么不寫完,他回答說詩意已經(jīng)寫盡了。
這首詩正是以極簡凈的筆觸寫盡了“終南望余雪”的題意,成為一首描寫雪后山景的杰作。他感到這四句已經(jīng)表達(dá)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dāng)考官讓他重寫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jié)果祖詠未被錄取。
作者生平
祖詠(699~746),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后遷居汝水以北。唐代詩人。開元年間考中進(jìn)士,但卻未獲官職,遂歸隱汝墳別業(yè),以漁樵自終。祖詠與王維交誼頗深,多有酬唱,又與盧象、儲光羲、王翰、丘為等人為詩友。詩以山水寫景為主,多隱逸趣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