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滋補腎陰:
1、六味地黃丸(有成藥)。以熟地 黃為君藥中,共六味藥組成(熟地、山藥、山萸肉、澤瀉、茯苓、丹皮),故名為六味地黃丸。出自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是滋補腎陰的基礎方劑,配伍組方上具有“三補三瀉”的特點。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都是在此基礎上加味而成。除滋補腎陰之外,還具有增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改善腎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及較強的強壯作用。但畏寒怕冷、痰多濕重之人不宜服用。松原市中醫(y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2、大補陰丸。為深棕黑色的水蜜丸,味苦、微甜帶澀。主要由熟地黃、知母、黃柏、龜甲(制)、豬脊髓等組成。多用于陰虛火旺之癥,補水即所以降火,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也。加脊髓者,取其通腎命,以骨入骨,以髓補髓也。鹽湯飲下。
3、左歸丸。主要功能為滋陰補腎,填精益髓。藥物組成共八味:懷熟地、山藥、枸杞、山茱萸、川牛膝(酒洗蒸熟)、鹿角膠(敲碎,炒珠)、龜板膠(切碎,炒珠)、菟絲子(制),上藥煉蜜為丸。簡單記憶為:山地六獸(“六獸”即狗:枸杞,牛:牛膝,鹿:鹿角膠,龜:龜板,兔:菟絲子,豬:山茱萸)。主治真陰不足證。頭暈目眩,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舌干,舌紅少苔,脈細。(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癡呆、更年期綜合征、老年骨質疏松癥、閉經、月經量少等屬于腎陰不足,精髓虧虛者。)方中組成藥物以陰柔滋潤為主,久服常服,易滯脾礙胃,故脾虛泄瀉者慎用。
二、補腎氣
4、腎氣丸。藥物組成:干地黃、薯蕷、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桂枝、附子(炮),可以看出腎氣丸是在六味的基礎上加桂枝、附子而成。主要是用于溫補腎氣。主治由腎氣不足引起的腰酸腳軟,肢體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頻數,舌質淡胖,尺脈沉細等癥狀。如有咽干、口燥、舌紅、少苔等腎陰不足,腎火上炎癥狀者不宜用。
三、補腎陽
5、右歸丸。藥物組成為: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杜仲、肉桂、當歸、熟附片。主要功用為溫補腎陽,填精益髓。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神疲氣怯,畏寒肢冷,陽痿遺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軟,小便自遺,肢節(jié)痹痛,周身浮腫;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腹脹,或翻胃噎膈,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在臨床實際應用時,可根據不同的證情隨證加減。如陽衰氣虛,可酌加人參;如陽虛精滑或便溏,加酒炒補骨脂;如久瀉不止,加五味子、肉豆蔻;如脾胃虛寒,飲食減少,食不易化,或嘔惡吞酸,加干姜;如腹痛不止,加吳茱萸;如腰膝酸痛,加核桃仁;如陽痿,加巴戟肉、肉蓯蓉,或加黃狗外腎。
四、固澀腎精
6、金鎖固精丸。藥物組成:沙苑蒺藜(炒)、芡實(蒸)、蓮須、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并用蓮子粉糊丸,鹽湯送下。主治火炎上而水趨下,心腎不交,精滑不禁。真元虧損,夢遺滑精,盜汗虛煩,腰痛耳鳴,四肢無力。方中蒺藜補腎益精,蓮子交通心腎,牡蠣清熱補水,芡實固腎補脾,合之蓮須、龍骨,皆澀精秘氣之品,以止滑脫也。但本方多為收斂之品,偏于固澀。如屬心、肝火旺或下焦?jié)駸崴鶖_以致遺精者,禁用本方。
五、小便頻數
7、縮泉丸。藥物組成為烏藥、益智仁各等分,為末,酒煎山藥末為糊,丸桐子大,每服(9g),鹽、酒或米飲下。主治膀胱虛寒證之小便頻數,或遺尿不止,舌淡,脈沉弱。亦可用治多涕癥屬脾腎虛寒者。臨床有報道用縮泉丸加桑螵蛸,龍骨為基本方治療小兒遺尿有效達90%以上。
六、腎虛水泛癥
8、真武湯。出自《傷寒論》,藥物組成為茯苓、芍藥、白術、生姜、附子(炮去皮),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主治脾腎陽虛,水氣內停證,或陽虛水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本方治證是由腎陽虛導致脾陽虛,水濕不運內聚而生;腎陽虛是本,脾陽虛水濕內停是標。
七、婦科經帶常用方劑
9、易黃湯。藥物組成:山藥(炒)、芡實(炒)、黃柏(鹽水炒)、車前子(酒炒)、白果(碎)。主治婦人任脈不足,濕熱侵注,致患黃帶,帶下粘稠量多,色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舌質紅,苔黃膩。方中山藥、芡實專補任脈之虛,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脈之中,更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黃柏,清腎中之火也,腎與任脈相通以相濟,解腎中之火,即解任脈之熱。
10、完帶湯。藥物組成:白術、山藥、人參、白芍、車前子、蒼術、甘草、陳皮、黑芥穗、柴胡。帶下之證多與奇經八脈之一的帶脈有關。帶脈圍腰一周,有如束帶,能約束諸脈,所以有“諸脈皆屬于帶”之說。如果帶脈失常,不能約束則為帶下。本方肝脾同治,量大者補養(yǎng),量小者消散,寓補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內,為脾虛肝郁,濕濁下注,帶下不止的常用方,服之可舒肝木,健脾運,消濕濁,從而使綿綿之白帶完全中止,故名“完帶湯”。主治脾虛肝郁,濕濁帶下。帶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脈緩或濡弱。(本方常用于陰道炎、宮頸糜爛、盆腔炎而屬脾虛肝郁,濕濁下注者。)
八、瘀血內阻
11、代抵擋湯。藥物組成:當歸尾、桃仁、紅花、茯苓、車前子、澤瀉、大黃、穿山甲。主治攻逐血淤,多于膀胱蓄血,小便困難之癥。
九、交通心腎
12、交泰丸。藥物組成為生川連15克肉桂心1.5克。上二味,研細,白蜜為丸。每服1.5~2.5克,空腹時用淡鹽湯下。功在瀉心火,助腎陽,交通心腎,清火安神。主治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怔忡,失眠。交泰丸,交濟水火,藥方取黃連苦寒,入少陰心經,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熱,入少陰腎經,暖水臟,不使其潤下;寒熱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濟。雖僅黃連、肉桂兩味,但藥簡、功專、效宏。
本文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hongzuiyi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