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昌宇
余昌宇,字鯨,號漁翁。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1942年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1962年畢業(yè)于湖北藝術學院,現(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專項研修班導師,中國職業(yè)畫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北省國畫院專業(yè)畫家,湖北省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員。
余昌宇作品 · 陽光下
《故園秋陽》參加2004年全國中國畫展作品并獲銀獎。
《清風》參加2005年[萊鄉(xiāng)情]提名展并獲銀獎。
《秋色賦》參加2009年首屆(徐悲鴻獎)中國畫展并獲銀獎。
《秋園》參加2005年[長江頌]提名展并獲優(yōu)秀獎。
《秋光無限》參加2005年[太湖情]提名展并獲優(yōu)秀獎。
《春之歌》入選2005年首屆中國畫寫意畫展。
《覓》入選2005年第十六屆[美術特展]。
《金秋》入選2005年全國中國畫展。
《蘆花疊夢》入選2005年中國百家金陵展。
《云收雨歇》參加2005年廣東省美展并獲金獎。
《愛巢》參加2006年[萊鄉(xiāng)情]邀請展并獲優(yōu)秀獎。
《飲》入選2006年第六屆工筆畫展。
《蘆花疊夢》特邀參加2006年第十三屆花鳥畫展。
《愛蓮圖》參加2008年第十四屆當代花鳥畫展并獲創(chuàng)作獎。
《憶江南》被2007年12月1日中國美術館收藏。
評
說
余昌宇作品 · 喜臨門
墨韻抒心致,神采亦激揚
——余昌宇大寫意花鳥作品解讀
在當代國畫美學形態(tài)中,大寫意藝術是最具筆墨韻味與生命情懷的。然而想要表達這份情懷,畫家必須具有扎實的筆墨功底,深厚的學養(yǎng)積淀,豐富的人生閱歷與優(yōu)雅的人格氣質。這些層面都讓看似簡單易行的大寫意藝術,在具體落實到水墨宣泄、情緒張揚、意態(tài)飽滿等層面時,具備了很大的掌控難度。可以說,大寫意藝術是一門厚積薄發(fā)的藝術,是一種強調視覺強度的心靈藝術。正是這種難于把控、靈性多變的藝術魅力讓很多大寫意畫家甘愿為之執(zhí)著堅守,奉獻真情。大寫意畫家余昌宇,即是這其中的一位。他從生活中來,遵循自然法則,又能從寫意傳統(tǒng)中進行突圍,不落俗套,在格調與品味上“自出一格”,在當下尤其難能可貴。
解讀余昌宇的大寫意藝術,大抵分為三個層次。即:大寫的筆墨,大寫的內涵,大寫的氣勢。第一,這大寫的筆墨,是指在筆墨功夫上兜得穩(wěn),立得住,經(jīng)得起推敲。余昌宇下筆十分講求拿捏精準的火候與力度,皴擦勾勒,依物象之輪廓,手腕揮毫,妙趣而為;墨法則渾厚穩(wěn)重,多取沉實之態(tài)。第二,大寫的內涵,是指隨心狀物,自然生發(fā)。主題內容之刻畫,雖源于生活,但并非照搬于生活。內容到內涵的轉化,便是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深刻,由具象到抽象的凝練。第三,大寫的氣勢,則指畫家用筆精練,用大寫的激情,大寫的個性,把畫面往情境深處開掘。每一點生活小景,平凡之態(tài)都化作了筆下的“胸有成竹”。你所能感受到的是畫家從迅疾筆觸中迸發(fā)出來的藝術張力,由“意勢”到“動勢”,轉而上升為“氣勢”的一種恢宏之勢,貫通于畫面,暢達于意境。
余昌宇作品
可以說,因循著大寫的筆墨,探索到大寫的內涵,并由此凸顯出大寫的氣勢,是一個情感層次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這些最終都要服務于一個終級目的:那就是大寫的精神。
余昌宇深諳此理。他的作品,看似有跡可循,實則抽象隨性。這都是他善于運用筆墨表達的巧妙之處。畫家并不囿于物象局限,而是進行了藝術化的遷移,重構與創(chuàng)造。傳達一種灑脫、俊逸的精神所在,這扇精神之門一旦被打開,就拓展出不斷蔓延、不斷創(chuàng)造的各種可能。余昌宇的寫意作品《惠風》,便帶有這種爆發(fā)性、靈感化的藝術軌跡。一切看似是為畫面安排,其實統(tǒng)籌于內心,筆跡之下,心緒奔宕。枝干遒勁,花簇綻放,相互纏繞的墨色與線條,如呼嘯之閃電,如風雨之猛烈,一切不可預測,一切都等待畫家用畫筆的探索來揭示。這種充滿偶然性、不可預知所帶來的審美快感即是余昌宇大寫意藝術的一種態(tài)度。敢于嘗試,敢于突圍,造就了他藝術上的恣意揮灑、聲情并茂。
余昌宇作品
這就是余昌宇大寫意精神之所在。畫家把這種“寄情于心”,“筆墨抒懷”,投射于畫面上,形成張揚與內斂并舉,多變與奔放共存的藝術面貌,極具觀賞性的同時,又凸顯出主題構思的豐富性與差異化。不得不說,畫家余昌宇那種從內心深處流露出的真自我、真性情,是他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最大源動力,也是他大寫意作品的最大魅力。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既是畫生活,也是畫自己,更是畫生活。
余昌宇作品中有一個明顯的形神關系的轉化,極富深意。在開始刻畫形象時他是一個物我相合、情感不斷投入累積的狀態(tài);而到了繪畫的高潮部分時,情緒也隨之到達高點,這時他筆下的花卉、鳥雀充滿生氣,物象的神采鮮活跳動起來。由此,余昌宇將“自我”從畫面形象的藩籬中突破解放出來,不再為筆所使,不再為畫所困,情緒的不斷積累、控制到爆發(fā)后的宣泄,將作品從“物我相合”實現(xiàn)了到“物我兩相忘”的深度轉換。即“目不見絹素,手不知筆墨”。
所以,從這個層面講,大寫意藝術是門檻極高的一門藝術。
余昌宇作品
通過鑒賞余昌宇的作品,總能感受到他持續(xù)創(chuàng)造的藝術能力。在水墨淋漓的寫意圖景中,他不僅強調黑、白、灰層次上的過渡與變化,更能挖掘出色彩對于水墨沖融所帶來的氣質上的凸顯。他善于通過施色,強調視覺的沖擊力,渲染烘托意境之美。作品《聽泉》、《野逸圖》中,以暗灰色的基調統(tǒng)一整體,再輔以局部紅黃相間的花卉,或是綠色的秀竹,使得畫面既有沖突,又有對比,設色濃重沉郁,雋美中略顯肅重;而作品《賞花圖》、《花為媒》的用色單純飽滿。畫面以灰色為土地、藍色為枝干、或紅色或黃色的花朵交錯期間,顯得生機盎然??梢钥闯觯嗖钤噲D以色彩的視覺呈現(xiàn)傳遞出內心的生命力量,每一片顏色既相互獨立,又互補統(tǒng)一。都帶著澎湃的激情,大膽的構想,都是他心之狀物交織出來的自然萬象。墨色流彩,互沖互融,自然之趣,躍然紙上。這是大寫意應有的華彩樂章,應有的激昂旋律,這更是對“大美無言,大音希聲”的藝術之境彌散而來的一片生機勃發(fā)的生命景觀。
從某種程度來說,畫家余昌宇,取無法之法,既遵循筆法,又擺脫筆法。以筆墨線條之韻味立意精神。余昌宇十分講究線條的節(jié)奏感,或短促,或綿長;或疏散,或細密;或遒勁蒼辣,或柔中帶剛。沒有固有的程式,沒有法則的安排,一旦下筆,如野馬脫韁,自由馳騁,線條或中鋒持力取其韌,或側鋒皴擦應其形。隨心緒游走,線條如激昂的旋律:抑、揚、頓、挫抒盡胸中興致;起、承、轉、合妙寫傲骨精神。心是靈動的,線條即是靈動的,每一點筆觸間的變化都拒絕刻意經(jīng)營、拒絕模式雷同。只有飽含那份自然意蘊、變化出新才是線條真正的生命。余昌宇,用他畫筆下的線條畫活了世間萬物的情態(tài),他是為大寫意而歌,是為自由心靈而畫。作品《浦江漁歌》、《高梧棲鳳圖》中,線條疏密相間,主次關系對比明顯,時而粗重,時而輕盈,既有層次,又有錯落,處處彰顯強弱之變化。余昌宇賦予線條以力量、以魂魄。線條,是他大寫意藝術的風骨,是畫家鮮活的靈魂。
余昌宇作品
從寫意到“意寫”,余昌宇追求的大寫意風格不是安適的,不是靜謐的;而是充斥著濃烈、蒼勁、渾厚與剛性的藝術。這些特質正是緣于他從寫意到“意寫”的深層領悟,也正是他個性化的風格所在。畫家余昌宇摒棄了那些浮于表面,“為寫意而寫意”的矯揉造作、詞不達意,他直指大寫意的氣質狀態(tài)和精神歸向。以吾之道體會自然之道,打開心中“意寫”的精神場。只有這樣才能以吾之心境體會物象之心境;吾之磊落觸發(fā)物象之磊落;吾心之奔宕造就物象之奔宕;吾之冥想落定物象之冥想。畫家余昌宇將一切蘊含于胸的情緒,化為意念,落下最生動的筆觸。這應是一個不斷燃燒,不斷升發(fā)的過程,讓創(chuàng)作的欲望像熾熱的火苗,鋪敘在畫面上,形成獨一無二、不可重復的情感圖景。任情緒翻涌,任思想推動,在審視自我中“由意而生”,覓得氣韻,也覓得真我。從這個精神層面來說,我把大寫意藝術,稱之為:修煉的藝術,生命的藝術。
面對傳統(tǒng),不懼艱辛。通過他的藝術風貌來看,“逸氣”一直貫穿于他的繪畫思想中。外得自然之趣,內含豪放之理,落筆草草,一派野逸勃發(fā),涌動生機。風骨高昂,激勵心志,所做筆墨皆是“自我對天地”,“峰巒對山河”。不懼是為真,不懼是修行,即便孑然一身面對蒼宇,敢為,敢做,敢當,依然是對待大寫意藝術最為動情的勇氣。
不難看出,大寫意藝術早已融入余昌宇的生命和思想中,這關乎他的藝術理想和精神歸宿。他的作品總有鳥雀、家禽和花卉、植被相融相合的田園之風。他一直用飽滿的內心在咫尺宣紙上賦予物象鮮活的生命。那些從“無”到“有”的建立,那份從“繁”到“簡”的取舍,透過時光荏苒,透過歲月滄桑,透過嗅著詩景、詩情、詩心的大自在,那份獨守在筆墨里的孤獨、堅韌、不甘與勇氣,都讓他筆下的風景熠熠生輝。
(文/馬小依)
作品欣賞